了解中华历史知识从这里搜一搜
当前位置:历史网 > 历史知识

历史知识

崇祯上吊自杀的时候身边为什么没有一个锦衣卫?那些锦衣卫都去哪了?

2022-05-19

明朝被灭的时候崇祯选择自缢,这个时候他的身边只有一个太监,却看不到一个锦衣卫的身影,那个时候诸多的锦衣卫都去哪了呢?

锦衣卫主要有三项职能:皇帝侍卫、缉捕、刑狱之事。负责执掌侍卫、展列仪仗和随同皇帝出巡的锦衣卫,基本上与传统的禁卫军没什么两样,在甲申之变这种情况紧急的时候,锦衣卫也开始上前线厮杀,那时大部分锦衣卫精锐已经在守城时就阵亡了。

在崇祯选择自缢之前,曾尝试从安定门、齐化门等门出城,但最后都没有成功。而这也就意味着北京所有城门已经被农民军攻克,官军实际上已经全军覆没,包括锦衣卫,皇帝自己实在是走投无路,要想留下性命,就必须投降,而根据崇祯的性格,和历代大明皇帝的作风是不可能的。

所以,当崇祯回到皇宫里的时候,实际上已经准备自杀了。他让王承恩去鸣响朝钟,其实根本是为自己鸣响丧钟。 从历史记录中我们可以看到崇祯是一个非常刚愎自用,从某种程度上来着是很好面子的人,这个悲情的时刻他不会让更多手下人看到。

大明锦衣卫的最后一位掌印都督名为骆养性,他先是被崇祯重用,后来投降了李自成,大清入关之后又投降了大清。

他有两个副手,分别是王鹏翀和乔可用,虽说没有他们主子那么显眼,但是也比他有骨气,后来二人在大清也算是一个比较高级的武官,虽然没什么权利。

大清的皇帝都精通汉学,他们与元朝的皇帝有些不同,都知道在这片汉人的土地上,就要采取汉人的制度。所以,在大清入关之后,接受了大明的制度,而后又对其进行调整,那么既然全部接受了大明的制度,锦衣卫自然也少不了。

在锦衣卫被收编之后,在一段时间之内仍然保存着自己的建制,当天下稳定了之后,就让辅国将军管理全部内务,并且也总领了锦衣卫的事物,大清通过这种方法,改变了锦衣卫的性质。锦衣卫再也不是被皇帝直接管理的机构,也没有了之前那么庞大的势力,现在的锦衣卫,也只不过是大清内务机构中的一个。

虽说大明一些锦衣卫还呆在大清锦衣卫之中,但是这个时候,锦衣卫已经改名了,与大明划清关系,改名为銮仪卫,从名字上就知道,锦衣卫的性质改变了,从此,伴随着大明二百多年的锦衣卫消失在了历史之中,这个本由皇上培养出来加强皇权的组织,却在皇朝覆灭的时候,放弃了自己的主人。

他在选择自缢的时候,是不会让外人在身边的。而被皇帝视为身边人的只有宦官而已,最亲的就只有王承恩。锦衣卫说白了只是他的卫队而已,是个工具,并不是皇帝最后时刻能交托的心腹之人。所以,自杀的时候崇祯根本不会让锦衣卫跟在自己身边啊。

后来清朝接管了明朝留在北京的官僚机构,也包括其锦衣卫。起初清廷沿用了锦衣卫的官名,但取消了锦衣卫侦缉、监狱的职能,只管理皇帝仪仗人员。顺治元年十二月赏赐朝中汉大臣的名单中,有“锦衣卫掌印指挥王鹏冲”之名。

然而当月清廷就“以内大臣辅国将军锡翰总理锦衣卫事。”锡翰是努尔哈赤之弟巴雅喇的儿子,是清世祖福临叔父辈的宗室。这种和皇帝直接有关的机构,毕竟还是由本朝宗室管起来比较好。

次年,清廷将锦衣卫改名为銮仪卫。从此锦衣卫之名就在北京消失了。顺治三年七月, 清廷“革銮仪卫缉访人役,永著为令”。锦衣卫遗留下来的这一“特色”也不复存在。銮仪卫这个机构一直延续到清亡才废除。宣统朝避皇帝溥仪的讳,改名“銮舆卫”。

当然,明末锦衣卫人物里也有其它“忠臣”。例如永历朝的锦衣卫马吉翔,武进士出身,任广东都指挥使,因拥戴绍宗(唐王)而进入锦衣卫,后随昭宗播迁,曾为昭宗乘坐的小舟划船。

永历十一年(1657)竟转职为大学士,后晋升首辅,成为大明三百年由锦衣卫入阁的第一人,最后在缅甸殉国。

其实明朝时期的锦衣卫虽然很有厉害,可是它毕竟只是一个组织,只是皇家的一个保安团,只是皇帝赋予了它极大的权利,可是它有权利却没有军事势力。毕竟就人数有限,当兵临城下,锦衣卫即使全力应战,也没有逆天之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