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忠贤不死,明朝不灭”,为什么会有这样一说法?
从小到大经过电视的熏陶,在我们心中太监一次或多或少都带着贬义的味道,尤其是那种坏的透底的太监。一提起魏忠贤,你印象中是什么样的呢?无一例外,心狠手辣、权倾朝野、祸国殃民、遗臭万年,这些世间所有“坏”的名词似乎都可以用在他的头上。那为什么又会说“魏忠贤不死,明朝不灭”呢?
曾有这么一个故事广为流传:说是在明朝即将灭亡前夕,崇祯皇帝的贴身太监曹化淳发出了“忠贤若在,时事必不至此”的感慨,也正是以为这句话让崇祯皇帝明白了是被谁玩死的。
忠贤“恪谨忠贞,可计大事”这是天启帝朱由校临终对朱由检的嘱托!可惜他没当回事!东林党借崇祯之手诛灭了魏忠贤。正是崇祯皇帝煤山上吊前5天的这个感悟,后世才有了关于“魏忠贤不死,大明不灭”的争论。可是一个宦官究竟有什么能力保护大明不会灭亡?崇祯继位后,干掉了权倾天下的九千岁,将阉党一网打尽,可是留下来的东林党就是忠臣么?答案显然不是的,崇祯没想到杀了一个奸诈但真性情的魏忠贤,却来了一堆奸诈有过之而无不及且更为老奸巨猾的一群人。
首先我们要认清一个事实,阉党绝不是我们印象中一群太监组成的集团。它是以大太监魏忠贤为领袖,以及其他依附魏忠贤的文成武将组成的政治势力。从这个角度讲,本质上与东林集团没什么区别。阉党在天启朝打击东林党人,结党营私这不假,但只要有党争就会存在这些问题。事实上,当东林党人上台过后与阉党集团的行径并未有太大差别。并且有两点,阉党做的比东林党要好很多。
首先,以魏忠贤为首的阉党作为新兴政治势力没有那么大的包袱。明朝末年内忧外患,财政十分紧张。为了增加财政收入,他们敢于向大世家,大地主和大商人收取税收。确立了商业税和矿税等具有现代意义的税种,大大增加了财政收入。而东林党本身就是这些大地主大商人的代言人,上台过后,废除了商业税和矿税等税种,将税收压力全部转嫁到普通老百姓头上。本来明朝末年小冰河期的百姓就已经不堪重负,吃不起饭的老百姓当然就选择了起义造反。而那些世家大族和富商巨贾仍然是家缠万贯。
其次,阉党专权的时候十分注重辽东的局势,在对待后金的时候是相当有策略。一边修筑关宁锦防线,一边稳住后金。大量购买火器,火铳,红衣大炮等重型武器,对后金的形势掌握的很好。在用人方面,重用孙承宗、袁崇焕、毛文龙等人,在后勤方面,全力保障前方将士,不克扣军饷,保障了前线的后勤。而东林党上台过后,自视甚高导致明朝与后金相对平静的前线重新激烈了起来。在战事的后勤保养和将领任用方面都存在很大的问题。
其实,崇祯上台打掉阉党集团本是为了树立自己的威信,牢牢抓住权力。我觉得这无可厚非,但千不该万不该让东林党一家独大,并且崇祯自认为可以很好的控制东林党。实际上他高估了自己的能力,也低估了失去制衡后东林党的势力。从他频繁的更换内阁首辅就可看出他的无奈。所以最后才有诸臣误我的感慨。
伴随着崇祯的后悔和自缢景山,一切都结束了。因为历史不可以重来,也无法再重演。虽然魏忠贤不死,明朝不灭的说法似乎是有些荒谬,但从以上可以看出,阉党的覆灭的确可能加速了明朝的灭亡。。崇祯杀掉的是一只忠心耿耿的恶犬,留下的是一群见异思迁、奸诈自私的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