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是八路军中文武全才将领,牺牲后却只能就地掩埋,令人痛心
今天李老师为大家讲述一位抗日将领的故事,他是百位为新中国成立做出突出贡献的英雄模范人物,文武双全,也是我军抗战时期牺牲的最高将领,他就是左权。
左权,原名纪权,1905年出生于湖南醴陵县的一个普通农村家庭,8岁读私塾、17岁考入县立中学,和当时大部分进步青年一样,立志要投身革命改造社会,1923年,18岁的他弃笔从戎,远赴革命胜地广州,1924年考入孙中山创建的陆军讲武学校,同年进入黄埔军校学习,成为黄埔军校第一期学员,1925年经陈赓介绍加入中国共产党,同年被党组织派往苏联莫斯科中山大学学习,1927年进入伏龙芝军事学院深造。不断地学习深造,使得左权具有坚定的政治思想和扎实的军事理论素养,为我党我军后期艰苦的抗日战争提供了很大的帮助,毛泽东曾经夸奖说:左权吃的洋面包都消化了,他是个“两杆子”(即枪杆子和笔杆子)的将才。
无论是革命还是新社会的建立,往往都是伴随着大量的流血牺牲,左权1942年5月不幸牺牲于山西辽县(现左权县)十字岭,年仅37岁。
(上图为日军疯狂的封锁和扫荡)
时间回到1941年,日军为了报复八路军的“百团大战”,投入10多万军力,开展第一次大扫荡,日军当时正面作战投入的军力其实也差不多也就十多万,可想而知,此次八路军后方承受的压力甚至比正面作战还要大。在开展大规模正面作战的同时,日军还对我军抗日根据地采取蚕食封锁的策略,至1942年,华北日军对晋察冀地区已经形成了两条东西走向和南北走向的封锁线,长达11860公里,当时华北地区的抗战工作具体由彭德怀、左权负责,日军此次采取的封锁扫荡战术使华北地区的八路军陷入被动,根据地也不断被缩小,仅1942年日军就进行了多达75次的疯狂扫荡,而扫荡方针也都是针对晋中八路军进行突然袭击、包围作战,在为期两月的扫荡中,晋中地区八路军减员16000多人,被杀被抓群众超过5万人。
(上图为组织大扫荡的冈村宁次)
完成对晋中地区的扫荡目标之后,日军开始转向晋东南,目标是消灭刘伯承的129师,同时组成200余人的“杀人挺进队”,化妆成为八路军,一方面打探八路军动向,另一方面刺杀彭德怀、左权、刘伯承、邓小平等八路军重要领导,日军的挺进队混入我军腹地后,袭击了129师,并用摸清了八路军的动向,导致1942年5月25日,八路军大部队被数万日军精锐部队从四面八方包围,千钧一发之际,彭德怀、左权命令快速突围至外线作战,日军截获信息后立即采取重兵包围,被包围的还有野战政治部、后勤部、新华日报社等数千机关非战斗人员,彭左二人商量后改变策略,准备分路突围,由左权掩护断后,然而在突围过程中,左权不幸被炮弹碎片击中头部,牺牲与辽县麻田十字岭。
(上图为伪装成八路军的日军)
左权将军牺牲后,八路军战士重返十字岭,从附近老乡那里买来棺木,将左权就地掩埋,左权牺牲消息的电报被日军截获,又返回十字岭,开展大范围的开挖,终于找到左权的棺木,万恶的日军打开左权将军棺木,还对遗体拍照登报大肆宣扬,想以此来宣扬战功,并打击八路军的气势。左权牺牲后,八路军上下舞步悲痛万分,周恩来说:左权壮烈牺牲,对于抗战是无可弥补的损失,朱德说:左权是中国军事界不可多得的人才,彭德怀撰写并手书“左权同志碑志”,轻易不动笔不动情的林彪写下百余行的抒情长诗“悼左权同志”。
(左权将军墓碑)
1942年9月8日,晋冀鲁豫边区政府为纪念左权,将八路军总部驻地辽县改名为左权县,县名保留至今。1950年10月21日,左权殉国8年后,灵柩由涉县迁至河北邯郸市晋冀鲁豫烈士陵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