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解中华历史知识从这里搜一搜
当前位置:历史网 > 历史知识

历史知识

明朝一少年面临砍头不哭反喜 朱元璋:免死,封官!

2022-05-19

在古代,一个人若是犯了死罪,都会押往刑场斩首,对于很多人来说,面对死亡都是非常恐惧的事,但是在明朝有一个年仅16的少年犯人在刑场上,镇定自若,不哭反喜,这是怎么一回事呢?

对于明朝的百姓来说,朱元璋绝对是一个好皇帝。朱元璋草根出身,切身感受到民间疾苦,知道百姓需要什么,刚当皇帝就采取与民休息的政策。跟大臣开会时,朱元璋经常会说:“天下初定,老百姓财力困乏,像刚会飞的鸟,不可拔它的羽毛。”另外,一旦哪里发生灾荒,朱元璋不仅及时调拨粮饷赈灾,还进行减免赋税,历朝历代皇帝当中,最懂老百姓者,非朱元璋莫属。

自古以来,人们无不希望“安居乐业,老有所养”,在封建社会几乎不可能实现,但朱元璋在位时期,这方面做的就很不错。洪武六年,朱元璋颁布一道诏书,其中有一项规定:“民年七十以上者,许令一子侍养,免其差役。”意思是说,只要家里有七十岁老人,朝廷就免去一个儿子的徭役、兵役,还在各地建造许多养济院(古代敬老院),免费提供给孤寡老人,纵观历史上其他朝代,包括贞观之治和开元盛世,也没有像朱元璋这么做过。

可想而知,明代百姓对朱元璋称赞不已,但在大臣和各地官员并不这样认为,站在他们的角度,朱元璋是心狠手辣的皇帝,甚至比汉高祖还要狠。开国功臣大多未能善终,处理蓝玉案过程中,一万余人被杀,对于贪官污吏,朱元璋更不会手软,他当了三十一年皇帝,共杀了超过15万贪官,怎一个狠字了得。

不仅对大臣狠,对皇亲国戚,甚至皇子也不轻饶。当年晋王朱棡犯错,若不是太子朱标再三劝说,朱元璋非得好好教训朱棡。驸马仗势欺人,朱元璋直接派人将他抓到京城,让刑部不要徇私,最后驸马被斩首示众,公主哭着求情都没用。但是,朱元璋也曾为一个少年破例,当时他下旨处死少年,少年被砍头前笑容满面,朱元璋说:免死,封官。

此事并非后人杜撰,史书有明确记载:周琬,江宁人。洪武时,父为滁州牧,坐罪论死。琬年十六,叩阍请代。帝疑受人教,命斩之,琬颜色不变。帝异之,命宥父死,谪戍边。琬复请曰:“戍与斩,均死尔。父死,子安用生为,顾就死以赎父戍。”帝复怒,命缚赴市曹,琬色甚喜。帝察其诚,即赦之,亲题御屏曰“孝子周琬。”寻授兵科给事中。

有个叫周琬的少年,父亲在滁州为官,本身没有什么过失,却因为别人的牵连被朝廷判处死刑,这种情况在古代很常见。当时周琬只有十六岁,他不愿眼睁睁看着父亲冤死,独自跑到京城告御状,想方设法为父亲伸冤。朱元璋觉得,周琬年纪那么小,不应该有如此大的胆子和清晰的逻辑,十有八九受到别人的指使,就让人试探一下。

试探的方法简单粗暴,拉到刑场上准备将他问斩。如果换成一般人,估计早就吓瘫了,周琬却与众不同,面不改色,连眉毛都不皱一下。朱元璋心一软,免除了周琬父亲的死刑,改为充军戍边,这都属于法外开恩,能让朱元璋改变主意的人很少,初生牛犊不怕虎的周琬算一个。

本以为周琬会磕头谢恩,感谢皇帝饶他父亲不死,没想到他居然得寸进尺,愿意以自己的性命,求朱元璋不要罚他父亲戍边,因为父亲年纪很大,戍边必然客死他乡,跟死刑没多大区别。周琬的做法,无异于跟皇帝讨价还价,彻底把朱元璋惹怒了,让士兵把周琬拉出去砍了。

殊不知,这一次也是朱元璋的试探,看到周琬死到临头不哭反笑(琬色甚喜),朱元璋被他超乎常人的心理素质和孝心感动,摆摆手把周琬放了,并且给他安排“兵科给事中”的官职,属于皇帝的近侍,官衔不高却很重要。或许周琬自己都没想到,竟然因祸得福,不但赦免了周琬父亲,还对周琬加以提拔重用,成就了一段佳话。

不过他并不提倡愚孝,同样是在朱元璋在任时,山东有一位农夫因为母亲生病,向山神请愿说只要治好母亲,愿意把自己的儿子献祭给山神。没想到母亲的病真的好了,这位农夫也依照约定杀死了自己年仅三岁的儿子。听说了这件事后朱元璋十分愤怒,认为不该为了尽孝而杀害子女,并且将该农夫发配边疆。

有了这样一位孝顺的皇帝,明朝各地的人们也都十分重视孝道,老人们都能安享晚年。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