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解中华历史知识从这里搜一搜
当前位置:历史网 > 历史知识

历史知识

三德范村的古石碑 字字珠玑传祖训

2022-05-19

央广网章丘2月17日消息(记者许伟王慧柴安东)据中国之声《新闻纵横》报道,祖训凝结着祖先的智慧,体现着国人的价值取向和精神追求。有的深刻隽永,有的直白质朴。有的刻在祠堂里,有的写进家谱里,约束着一代代族人的行为。随着社会进步,人们接受教育的途径越发多元化,今天,祖训还会不会为我们停留?

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特别奉献《致我们正在消逝的文化印记》“古村季”第三篇《字字珠玑传祖训》。

“孩子,万事不能打女人。”

“谁说的?”

“祖宗说的。”

这是热映电影《老炮儿》中的片段,尽管它有戏谑的色彩,却是在提醒人们:你还记得老祖宗的训诫吗?

齐长城边,有个古村,名叫三德范。村里很多人仍然记得祖宗说过的话。

“皇恩不可占,就是属于公家的财产,你能据为己有。”

“做人要实在,做好人,不做坏人,不做坏事。”

三德范村景

山东章丘。沿着齐鲁古道,穿过一座阁楼式高台建筑玄帝阁,就是三德范村,它的历史可以追溯到西周。如今三德范村,拥有7000多人口,民居俨然,鸡犬相闻。

隆冬时节,三德范村村委会干部述职正在火热进行。村民们围坐一堂,延续着以祖训为标准,衡量村干部们的工作是不是合格。

赵介平表示,家治不好,怎么治这个村。

三德范村的古石碑

锦屏山下、巴漏河畔,老祖宗定下的规矩,就这样一代代传承下来,正如这静静流淌的巴漏河。

巴漏河两岸,还能找到刻有“忠、孝、仁、义”字样的石碑,彰显着祖宗的意志。

人和碑

[page]

齐鲁师范学院的曾凡朝教授,一直在研究三德范村的碑文和祖训。每次路过街口门洞上的“人和碑”,他都会驻足仰望、凝思许久。

“你默念两句的时候,你就不自觉地用咱们古老的传统文化来洗礼自己。不是说,非得小子读读家规、读读祖训。”曾凡朝说。

淳朴的乡风民俗,严正的祖训家规,也刻进了村民张福经的家谱里。

张福经是第21代孙。他总是在“净手”之后,才会小心翼翼地翻开族谱。张家的族谱五年前就编纂好了,至今仍尘埃不染。

“张氏一族,继尧舜之德,尊孔孟之道,训育子孙后代,与他姓和睦相处。”

张氏祖训承载着张家的文化,垂教之言,掷地有声,六百多年,时时回响在耳畔,约束着族人的行为。

三德范村赶集会

今天是三德范村新年里的第一个赶集日。张家瑞和张家迎两兄弟带着媳妇儿女回来看望母亲。一家人围坐一桌吃早饭,温馨又和睦。

刘培莲是张家的大媳妇,也是章丘有名的孝顺媳妇。她说不出什么深奥的道理,就是觉得“祖宗的老话儿”错不了。

刘培莲说,老人都这么说,就是以顺为孝。

张家的族谱从清朝到现在,经历过五次修改。世代在绵延,祖训却在“减肥”,留下的是适应当代的精华。

“现在的状况已经不是过去那样了,时代已经变了,不能那么写了。”张福经说,自己的言传身教对子孙的影响会更大。张福经的儿子张江,是三德范村的党支部书记。他从小听父亲说得最多的一句话是:居国者治国,居乡者治乡。

张江说,“你如果处于国家的这个高度,那你就做大的贡献。如果你处在家乡的位置,你就做小的贡献。”

从青丝到白头,章丘博物馆原馆长宁荫棠研究了上百本家谱。他发现,并不是每家的族谱里都记载了祖训。随着人的宗族观念的渐渐模糊,依托宗族代代相传的祖训,最终将无处找寻。

宁荫棠说,有很多姓氏族谱找不到了,现在取名很少按辈分来取名了,原来最起码是三个字。现在发展两个字不好,还有四个字,四个字是什么辈?

冬日暖阳下,三德范村的《儒学讲堂》又开讲了。这是山东大学儒学高等研究院副院长颜炳罡在这里上的第二十节课。

三德范小学墙壁上的古文

墙壁上悬挂着孔子的经典语录。讲堂里座无虚席,聆听着先人的教诲:孝顺父母、尊师重道、节俭戒奢、邻里和睦、亲戚相帮。

颜炳罡坦言,找到这样一个能悉心接受先贤训戒的村落,并不容易。“村落的消失,我们的好多祠堂、宗族在某种意义上,传统的表现形式,可能会瓦解了。”不过,颜炳罡还是相信,炎黄子孙不论走多远、脚步停在哪里,祖训都会一代代传承下去。

如今的三德范村,祖训的内容写进了《村规民约》,而村规民约正在成为孩子们走进学堂的第一课。

(来源:央广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