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唐大诗人们为什么与一个三千兵卒的小国较劲
唐代大诗人王昌龄在《从军行》中这样写道: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楼兰其实是一个与伟大的唐王朝毫不沾边的西域小国,这个名字只存在于西汉昭帝元凤四年以前。但唐朝的边塞诗人却颇有点楼兰情节,王昌龄说:“不破楼兰终不还”,诗仙李白在《塞下曲》里恶狠狠地表示:“愿将腰下剑,直为斩楼兰”,就连诗圣杜甫也在《秦州杂诗》里说:“属国归何晚,楼兰斩未还”……
网络配图
其实,不仅仅是唐代的大诗人们,就连宋朝的文人墨客也喜欢拿楼兰来说事。比如大词人辛弃疾,就在《送剑与傅岩叟》中这样写道:“莫邪三尺照人寒,试与挑灯仔细看。且挂空斋作琴伴,未须携去斩楼兰。”
楼兰招谁惹谁了?楼兰的全部委屈源自于它的地理位置。
西汉时期的楼兰国位于罗布泊的西北岸,是汉人的商队、使团、军队西出玉门关后到达的第一个西域国家。因为位于交通要冲之上,更夹在西汉王朝和匈奴汗国两个超级大国之间,楼兰这个只有胜兵2912甲的小国自然处处受气,只能谁更强大就依附于谁。
对楼兰这种叛服不定的态度,一心想做世界大佬的汉武帝不干了,于是,派遣大将赵破奴带了七百汉军骑兵奇袭楼兰,兵不血刃,直接逮捕楼兰王。不久之后,汉武帝发动汗血马战争,楼兰因为企图帮助匈奴骑兵袭击汉朝使团,所以,汉朝将领再度抓捕楼兰王,并把他送到了长安。
网络配图
楼兰王在汉武帝面前哭诉自己的无奈,干脆说:我不回去了,王也不做了,皇帝你把楼兰国迁到汉朝地界了事。汉武帝可怜楼兰王,将他送回国,只留他的儿子在长安做人质。回国后的楼兰王仍受匈奴威胁,只得将另一子送往匈奴做人质。
后来,楼兰王去世,两个儿子分别从长安和匈奴赶回楼兰国。没想到,在匈奴做人质的王子先回国,并继承王位。因为在匈奴长大,新楼兰王更倚重匈奴。
网络配图
此时,西汉王朝已是汉武帝的儿子刘弗陵做皇帝,大将军霍光辅政。霍光派遣傅介子出使楼兰。傅介子在楼兰王的宴席上设计将楼兰王召至身前,趁其不备,一刀将他刺杀。从此,楼兰彻底归附汉王朝,更名为鄯善。
到南北朝时期,中原大乱,北魏政府派兵击破鄯善国,将它变为自己的一个郡县。至此,无论楼兰还是鄯善,彻底从历史上消失。
瞧,就是这样一个悲催可怜的小国,却屡屡以悍匪强胡的形象出现在唐诗中。不知道这些诗家大佬们怎么想,是因为更好押韵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