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是气坏日媒的足球传奇,抗日救亡义演无数,为避汪伪逃往乡间
“看戏要看梅兰芳,看球要看李惠堂。”
民国时期,中国的足球曾经称雄亚洲,中国的著名足球运动员李惠堂曾带领中国足球队,活跃于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的亚洲足坛,多次夺得亚洲冠军。1976年8月13日,联邦德国《环球足球杂志》组织世界球王评比活动,李惠堂同来自巴西的贝利、英国的马修斯、阿根廷的斯蒂法诺、匈牙利的普斯卡什一起被评为“世界五大球王”。据统计他在各项足球比赛中,共射进1860个球。因此,他本人也于1928年被亚洲足协评为“亚洲球王”。
在20世纪30年代的中国,民间曾流传一句话:“看戏要看梅兰芳,看球要看李惠堂。”
1905年9月18日,李惠堂出生于香港。12岁的李惠堂以优异的成绩考入足球运动比较普及的皇仁书院,在这里他接受了校内正规的足球训练和师生比赛。由于在南华体育会举办的“夏令营杯”足球赛上表现出众,被香港最有名气的南华足球队教练和队长看上,并代表南华队参加了香港甲级足球联赛,比赛中他出任左内锋,因其球艺娴熟刁钻,出神入化,常有惊人之举,香港球迷称之为“球怪”,从此开始了他献身足球的辉煌生涯。
青年时期的李惠堂
用足球告诉世界中国并非“东亚病夫”
1923年5月,李惠堂第一次代表中国足球队参加在日本大阪举行的第六届远东运动会,他以高超的控球技术,高难度的倒地卧射名声大振。他带领团队以1:5大败,让中国队夺得了冠军。上海的《申报》将日本媒体表达沮丧情绪的“号外”传回国内,把标题改为“中国足球铁军,堂堂十年连胜”,这让中国足球队在亚洲体坛内获得“铁军”的称号。
同年8月,李惠堂随香港南华足球队赴澳大利亚,他作为主力前锋与全澳冠军新南威尔士足球队交战。初到澳大利亚,他看到中国球员在澳大利亚媒体上刊出的形象都是骨瘦如柴的“东亚病夫”,他暗下决心要在比赛中扭转中国人在澳大利亚人心目中的形象,所以开场仅5分钟他就梅开二度,这场比赛他一人独中三元,洗雪了“东亚病夫”的耻辱。为此,澳大利亚体育管理部门专门授予他金质奖章。香港当地的报刊则以特大号标题,称李惠堂为“球王”,并用了“万人声里叫球王,碧眼紫髯也颂扬”的诗句以赞美。
报道:一代球王——李惠堂
抗震救亡义演无数
1937年抗日战争全面爆发,中国内地战火纷飞,整整一年又一个月,伤势痊愈后的李惠堂重披战袍,出现在香港为内地救亡赈灾的赛场上。1939年,他率香港南华队远征南洋,在和马来西亚槟城联军队的首战中,南华队以11:0大胜。在这场比赛当中,35岁的李惠堂雄姿依旧,频频带球过人开弓劲射,独入7球。
1941年12月25日,太平洋战争爆发,香港沦陷。次年春天,汪精卫为庆祝伪满十周年,特命外交部长褚民谊和宣传部长林柏生联名给李惠堂致电,拟派专机接李惠堂和南华足球队到南京和东北各地巡回表演,并留在南京主持体育政务。李惠堂闻讯后,不愿意为汪精卫效劳,考虑再三,决定走为上策。为了避开日本人和汪伪政权的追踪,李惠堂决定率领南华队去澳门访问,借此机会逃离香港,返回广东五华锡坑老家。
李惠堂故居联庆楼
李惠堂一路上受多方朋友相助,在桂林时更是受到李济深先生的热情款待,回到家乡后,他在田野乡村过着简朴的生活,并在家门口贴上了一副对联,“认认真真抗战,随随便便过年。”
在维持生计之余,李惠堂依然没有放弃他所热爱的足球,回到家乡后不久,他先后组织五华足球队和航建足球队,两次访问梅县、兴宁、韶关等地,到各地巡回比赛,推动了山乡体育运动的发展。1942年,响应宋庆龄慰问抗日伤病员。当时黄河决堤,灾民非常多,国民党政府要求李惠堂举办足球义赛,进行义捐。他二话不说,就打了138场义赛,收入全部用于救灾、慰劳伤兵、孤儿等,更留下“海角归来奔国难,名成献艺赛频频”的诗句。
李惠堂和他的奖杯们
荣耀一生
1948年,李惠堂作为教练率中国足球队参加第十四届奥运会足球赛。同年,他还在英国罗布雷受训四个星期,获得英国足球总教练的文凭,并获得国际足联颁发的国际裁判证书,成为中国第一位获得国际裁判资格的人。1954年,李惠堂当选为亚洲足球联合会秘书长。1965年,又当选为国际足联副主席,成为在国际足联获得最高职务的中国人。1966年,他被选为亚洲足球联合会副主席。在世界足坛和亚洲足坛都享有很高的威望。
1979年7月,李惠堂因病在香港去世,享年74岁。他生前共获得了50多个荣誉称号、100多枚奖章和120多座奖杯,在中国动荡的年代里,他用自己的双脚谱写了一个个足球传奇。
文 | 徐忠友 经文史e家(号;wenshiyijia2016)授权转载,有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