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太极第十四女和硕恪纯长公主为何下嫁汉人和亲?
翻开大清朝历史,其中所记公主数以百计,但其中下嫁汉人为妻的只有一个,那就是清太宗皇太极第十四女,后被封为恪纯长公主。这桩婚姻是一种纯粹的政治联姻,所以从一开始就注定了恪纯长公主的婚后生活必然同政治密切联系在一起。而且这桩婚姻从决定那天起就已潜伏了巨大的危机。因为她嫁的不是别人,而是首鼠两端的明末辽东总兵、清初平西王吴三桂之子吴应熊。确实,顺治帝和孝庄文皇后想通过这桩婚姻来安抚吴三桂的目的终于没有实现,三藩之乱一起,恪纯长公主婚后看似平静的生活立即被打碱结果夫死子丧,她落了个独守空帏、孤独残生的下场,成了一个地地道道的政治婚姻的牺牲品。
恪纯长公主是皇太极的第十四女,她非嫡出,而是皇太极的庶妃奇垒氏所生。奇垒氏是漠南蒙古察哈尔部的绝代佳人,是皇太极征服察哈尔部之后收纳的,说来这其中还有一段传奇故事。
明朝后期,蒙古逐渐形成了漠西厄鲁特蒙古、漠北喀尔喀蒙古和漠南蒙古三大部。其中漠南蒙古同后金接壤。
努尔哈赤建立后金后,为了解除同明朝作战的后顾之忧,便积极与漠南蒙古结好,与蒙古贵族联姻是其重要手段。他自己娶了科尔沁部两贝勒的女儿为妃,他的儿子们也大多都娶了蒙古王公的女儿为妻。皇太极身边地位最尊崇的清宁宫皇后、关睢宫宸妃、麟趾宫贵妃、衍庆宫淑妃和永福宫庄妃,都是清一色的蒙古族人。但努尔哈赤对蒙古的笼络政策并非对所有的蒙古部落都奏效,以察哈尔部林丹汗为首的蒙古诸部,一直结好明朝,与后金政权为敌。
皇太极继承汗位之后,立即着手解决察哈尔部的问题。他于天聪二年和天聪六年两次大规模用兵察哈尔部,察哈尔部首领林丹汗彻底战败,逃往青海,漠南蒙古诸部全部臣服皇太极。
此番征服察哈尔部,皇太极还有一个极大的收获,那就是得到察哈尔部的绝代佳人奇垒氏。
这奇垒氏年方二八,身材修长,五官端庄清秀,凝脂般的皮肤光滑红润,就像桃花映在白玉之中,全然不像一个草原女子,而有一种江南美女的灵秀。
皇太极一见奇垒氏,便被她的美貌和清秀迷住了,心里暗暗称奇道:“没想到察哈尔部竟有如此美貌的女子,真是天赐我也。"虽然此时皇太极已年过40岁,而且后宫佳丽无数,但还是毫不犹豫地决定将奇垒氏纳入后宫。
皇太极身处帝王之位,拥有众多后妃,仅为他生育过儿女的就有15人之多。奇垒氏出身低微,人宫后地位自然不高,但她的美貌却令皇太极心驰神往,所以入宫之初,皇太极每每临幸于她,一时间竟是独霸龙床。此时皇太极正值壮年,精力充沛,所以不久就使奇垒氏怀上了龙种,但不幸的是这个孩子不久就流产了。奇垒氏也因此元气大伤,经过一年多的精心调养才恢复过来。
皇太极是个有雄才大略的人,他不会把自己的精力都用在女人身上,他要积极拓展疆土,人主中原。他在天聪十年迁都沈阳,改国号为清,正式称帝。从崇德元年开始,皇太极连续派兵人塞,在明朝内地进行劫掠,极大地震撼了明朝统治。明朝在关外控制的地方仅限于锦州、松山、塔山一线。皇太极便积极筹划尽夺明朝关外之地的总体方略。
崇德四年(1 639),皇太极首先对松山发动强攻,但遭到明军顽强抵抗而受挫。第二年,他又派济尔哈朗、多铎等人修义州城,进逼锦州,对锦州形成包围之势。1641年,明蓟辽总督洪承畴奉旨率1 3万大军来解锦州之围,多尔衮等与明军几次交战,人马损失很大,锦州的明军又乘机反扑,清军连连失利,不得不节节后退。
清军前线连连失利的战报传到沈阳,沈阳城中人心惶惶,皇太极也是心急如焚。虽然他知道奇垒氏已怀揣六甲,很快就要给他生一个小皇子或者小格格,而且他自己也身体欠安,他还是决意御驾亲征。临行之前,他还是担心奇垒氏,来到她的宫中,告诫她一定要保重身体。奇垒氏感动得热泪盈眶,她看到皇太极拖着病体出征,真想劝阻他,但她知道皇太极已经决定了的事情,谁也不能改变,她只有默默地为他祈祷。临别,奇垒氏深情地说:“万岁爷一定要保重龙体,此番定能旗开得胜,马到成功。”
正当皇太极率领大军赶赴锦州前线之时,崇德六年十二月,恪纯长公主降生了。由于前方战事吃紧,她的皇阿玛没有时间回京看她一眼。或许是小格格的降生给大清带来了瑞气,战场形势很快发生逆转,清军进攻屡屡得手,明军遭受重创,在短短10天之中,明朝13万大军损失殆尽,仅被斩杀者就有5万多人,真是尸横遍野,惨烈至极。次年初,困守松山的洪承畴,城陷被俘,归降了清朝。锦州守将祖大寿见大势已去,也献城降清。随后塔山、杏山等相继落人清军之手。至此皇太极完全控制了关外的局势。
历时两年的松锦战役取得如此辉煌的战绩,皇太极心情无比舒畅,当他班师回京之时,小格格已满周岁,已经开始呀呀学语。看到小格格时,他心里格外喜欢。小格格跟她母亲一样的漂亮,圆圆的小脸蛋粉嘟嘟的白里透红,一双乌黑的大眼睛上睫毛特别长,一眨眼时,忽闪忽闪特别地有神。皇太极把小格格抱在怀中,在她的小脸上轻轻地亲了一口,小格格瞪着大眼睛笑嘻嘻地看着这位陌生的父皇。此时皇太极想到,自从小公主出生这一年里,大清在关外取得了决定性胜利,这难道不是上天降瑞吗?他看着怀中的小格格,自言自语地说:“勃兴之兆也!”
按照清制,公主一般到1 3岁时,才受册封,皇后所生之女封为“固伦公主",妃嫔所生之女封为“和硕公主"。“固伦”满语为“国家"的意思,固伦公主的品级相当于亲王。“和硕"满语为“旗"的意思,和硕公主的品级相当于郡王。
由于小格格的降生被皇太极视为大清勃兴之兆,所以他破例为刚满周岁不久的小格格进行册封,享受和硕公主的俸禄。作为一个庶出的公主,这是前所未有的殊荣,因而宫中的嬷嬷们私下里称之为“金福格格",意为尊贵而有福气,能给人带来好运’。
金福格格能够给别人带来好运,但她自己人生中的第一次不幸很快就降临了。她的父皇皇太极正雄心勃勃地准备逐鹿中原、问鼎九州之时,却溘然长逝。这一年是崇德八年八月,小格格还未满3岁,她还不懂世间的事,还没有能够充分享受父爱。父皇年仅5 1岁便突然间撒手西归,对于大清的事业,特别是对她自己的命运,是个残酷的打击,虽然她还意识不到这一点。
崇德八年(1 643)八月二十六日,皇太极的九皇子福临即位,第二年改元顺治。福临登基时年尚不满6岁,还是乳臭未干的孩童,大权实际由辅政的睿亲王多尔衮和郑亲王济尔哈朗共同掌握。不久,多尔衮又将同他一起任摄政王的济尔哈朗排挤在身后,大权独揽,成为满清的无冕之王。
顺治元年,李自成领导的农民起义军从西安出发,一路势如破竹,兵临北京城下,崇祯帝急诏驻守在宁远(今辽宁兴城)的吴三桂赴京勤王,但当吴三桂接到诏书之时,北京早已被李白成攻陷,崇祯帝在煤山(今景山)之上自缢而死,明王朝灭亡了。
已是亡国之臣的吴三桂此时手中尚有十几万精兵,驻守在山海关一线各要塞。对于关外的满清和北京的李白成,吴三桂采取了观望的态度。此时关外的清朝却瞅准了这个问鼎中原的千载难逢的好机会,多尔衮立即倾全国之兵日夜兼程向山海关进发,同时派密使与吴三桂接触,许以高官厚禄,引诱吴三桂。
吴三桂并没有立即答覆满清,而是等着看北京的李自成给的条件。吴三桂本想归降李自成,因为他的一家老小都在北京,但当他接到家中密信,得知其父被农民军拷打追赃、爱妾陈圆圆被虏,他感到归降李自成不会有什么好处。而关外满清给他的条件却是十分具有诱惑力的,在个人的高官厚禄和荣华富贵面前,吴三桂不顾民族利益和民族气节,向多尔衮难发设誓降清,引清军人关,表面上却宣称“冲冠一怒为红颜”。
由于吴三桂的投降,清军轻易人关,并很快把李自成的农民军赶出了北京。十月初一,顺治帝由沈阳来到北京,举行了隆重的庆祝开国大典。多尔衮为酬劳吴三桂,封吴三桂为平西王,并赐以绣衣、玉带、貂裘、弓矢等物。
当时清军初人关,各地抗清斗争此伏彼起,除了明末农民起义军之外,还有明朝的遗臣组织的。面对纷乱的局势,多尔衮和孝庄文皇后认识到:满清要真正地平定中原,统一中国,必须重用汉人。于是吴三桂成了清廷得力的鹰犬。
多尔衮派吴三桂尾随追击李自成的大顺军,后来李自成在湖北牺牲之后,吴三桂就镇守汉中,统兵十几万,势力很大。
顺治七年十二月,多尔衮病逝。次年正月,顺治帝正式御太和殿亲政。清廷欲派吴三桂人川,前去镇压南明桂王朱由榔政权和张献忠的大西军,并继续扫除云南的抗清势力。对清廷来说,吴三桂为清兵人关和统一全国立下了汗马功劳。但吴三桂毕竟是汉人,又是明将,此番去西南,重兵坐镇,若生别念,极不利于朝廷。因而孝庄文皇后便打算把皇太极的最小的女儿恪纯长公主许配给吴三桂之子吴应熊。这样,一来使吴三桂成为皇亲国戚,继续效忠清廷,以达到笼络的目的;二来吴应熊作为额驸(清代对公主丈夫的称呼)留住京城,也可做个人质,即使吴三桂果真欲图谋不轨,也不能不考虑其子的生命安危。而吴三桂亦有自己的打算,他愿意让儿子做个额附,这样攀上金枝玉叶,成为皇亲国戚,不仅有利于提高自己的地位,同时也使自己多了一把保护伞。吴三桂非常清楚,清廷对汉人疑忌很重,自己功高权重,难免招致清廷的猜忌和旗人的嫉恨,留着儿子在京城当人质,好让清廷放心,以免时刻限制自己扩展势力。同时此番远去西南,路途遥远,消息闭塞,不易掌握朝廷动向,儿子在京城可以及时给自己传递信息,以后做什么都可以争取主动。所以吴三桂同意将儿子吴应熊留在京师,这桩政治婚姻由此而定。
吴应熊对这桩婚姻倒是满心欢喜。因为他已经在繁华的京城生活惯了,不愿到边远的西南边陲,这样娶了美貌的公主,就可以在京城永享富贵。但他并不懂这桩婚姻的政治背景和他父亲答应这桩婚姻的真实用心。
吴三桂奉命督师进川,临行之前,他们父子进行了长时间的密谈,吴三桂给儿子分析了这桩婚姻的背景,并把自己的打算一五一十地全部告诉了吴应熊,还特别告诫吴应熊,今后做事说话一定要谨慎,父子之间的通信一定要保密,即使自己的妻子也不能让她知道底细。吴应熊少年老成,又非常机敏,这其中的利害关系自然一点就通,他成了吴三桂留在京城的一个绝好的耳目。
顺治十年(1 653),恪纯长公主按虚岁算已经1 3岁了。按照清制,已经到了出嫁的年龄。虽然此时恪纯长公主尚未发育成熟,身体还不够丰润,但母亲的遗传基因,显然在她身上表现了出来,她的身材高挑,虽然比较单薄,却是袅袅婷婷,婀娜多姿。她的皮肤比她母亲的还要细腻白嫩,她的五官清秀,目若点漆,唇若朱丹,她浑身上下透着一种灵秀,有一种超凡脱俗的美。
恪纯长公主离开沈阳进北京的时候,只不过四五岁,在沈阳的生活她已全然没有了印象,她不清楚他们怎样拜别了皇祖、父皇的陵墓,如何举迁北京奉太祖、太宗神主人太庙。但进入北京之后,良好的自然条件和优越的贵族生活,使她们身上少了塞外女子纵马驰骋于白山黑水之间、茫茫雪野之上的那种豪情和吃苦耐劳的精神,而多了深宫女子的幽怨之情和贵族子女的养尊处优。
恪纯长公主从性格上与她的生母奇垒氏完全不同,而是酷似她的父皇皇太极,争强好胜。奇垒氏虽然生于草原,但她的身上并没有草原女子的那种倔强不屈、豪爽不羁的性格,人宫之后她非常温和,与世无争。这或许是因为她们察哈尔部是战败而归于大清,也或许是因为她出身低微,不敢与出身高贵的其他后妃们相争吧。但恪纯长公主从小就不认输,争强好胜。
清入主北京之后,已经有了相当完备的礼仪制度。清廷对于不同品级的公主的服饰、饮食、年例等都有严格的规定。就公主的礼服而言,固伦公主和和硕公主就有较大的差别。恪纯长公主是庶妃所生,受封和硕公主,自然同皇后所生的固伦公主不同。但年幼的恪纯长公主此时却不懂这些规矩,她争强好胜的本性使然,认为别人有的,她也应该有。幼小的她曾为此大哭大闹,搞得宫中的嬷嬷太监们好不为难。后来那些大一些的公主们为了不惹这个小妹不高兴,除了宫中重大典礼之外,平时干脆不穿礼服,只穿便装。稍大一些之后,到恪纯长公主懂道理之后,知道这制度是自己不可能改变的,但心中还是常常生出一股怨气。
- 上一篇:陵瑞庄,容县县底古燕村,古建筑的魅力
- 下一篇:解密:蒙古大军如何解决后勤给养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