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将陆逊的“三大战役”,神奇战绩除曹操无人可比
作者:我方专栏作家陈忠海
陆逊是公认的三国名将,人们通常把他与周瑜、鲁肃相提并论,王维写诗:“夜火人归富春郭,秋风鹤唳石头城。周郎陆弟为俦侣,对舞前溪歌白纻。”
但其实,以陆逊的辉煌战绩,成就与地位理应超过周瑜、鲁肃等人,放眼整个三国时代,在军事上能与之相匹敌的估计只有被誉为“当世孙、吴”的曹操一人。
化敌为友:陆逊成了孙权的侄女婿
陆逊出身于吴郡“四大家族”中的陆氏,他是陆康的侄孙。陆康也是汉末三国时代的一个风云人物,当过庐江郡太守。《吴录》记载,陆康有个侄子当宜春县长,被变民所攻,派人求救于孙坚,孙坚出兵相救,与陆氏建立起良好关系。
孙坚死后,孙策初依附于袁术,袁术杀杨州刺史陈温,占据淮南,又向庐江太守陆康借米3万斛,陆康不给,袁术派孙策攻陆康。《后汉书》说这一仗打得时间非常长,前后达2年,最后城陷,陆康发病而死,时年已70岁。孙氏和陆氏虽同出吴郡,自此结下仇恨。
陆逊的祖父是陆康的兄弟陆纤,当过朝廷的城门校尉,算是“省部级”高官,父亲叫陆骏在九江郡当过都尉。陆逊10岁丧父,跟着陆康一起生活。孙策围城前陆康预感到不妙,让族人带着陆逊回到吴郡。
陆逊回吴郡时只有12岁,但陆康的儿子陆绩年龄更小,陆逊便承担起家族门户的重任。孙权继兄长孙策后掌事,组建讨虏将军府,征陆逊到府中任职,分别担任过东曹和西曹令史,当时陆逊21岁。陆绩后来也被孙权征召,担任奏曹掾。他们二人的职务,相当于将军府里的处长。
孙权为何聘仇人的后代?这应该缘于孙策临终前的反思,他教诲孙权要注重选贤任能,收服人心,不要像他一样一味杀戮。孙权按照孙策的遗嘱改变了只重武力的政策,注意化解矛盾,尤其是与那些世家大族的矛盾,征聘陆逊、陆绩,就是出于这样的考虑。
为了进一步让陆逊归心,孙权出面把孙策的女儿许配给陆逊为妻,陆逊没有拒绝,孙权感到满意。
1,荆州之战:后生小子打败军界前辈
陆逊后来担任定威校尉,相于师、旅长一级的武官,驻扎在芜湖。
当时关羽守荆州,孙吴负责荆州方向事务的是吕蒙,吕蒙是孙吴的“鹰派”,建议孙权袭取荆州,孙权同意,命吕蒙暗中策划。
吕蒙对外宣称自己病了,而且病得挺重,孙权用公开命令(露檄)的方式召吕蒙回建业。吕蒙路过芜湖,与陆逊做了一番长谈,发现这个小自己5岁的年轻将领才堪大用。
在这次谈话中,陆逊对吕蒙说:“关羽大军压境,您怎么此时离开,难道不担心吗?”因为涉及最高军事机密,吕蒙没打算告诉陆逊真相,他说:“你说得有道理,但是我确实病得很厉害。”
陆逊说:“关羽此时正在气盛之时,一心北进,对我们没有防备。又听说您病了,更没了戒备心。如果现在出其不意,必将一战可擒。您见到主公时,应该提出这样的建议。”
吕蒙吃了一惊,但是他还不想把话挑明,而是对陆逊说:“关羽一向勇猛,而且势力越来越大,气势正盛,不是那么好对付的。”
吕蒙到了建业,孙权问他谁可以替他负责荆州事务,吕蒙推荐了陆逊。一方面,陆逊的远见卓识让吕蒙欣赏,而以陆逊代替自己也有另外的好处:“陆逊虽然很有能力但名气并不大,不会引起关羽的注意。陆逊如果前去接任,让他对外隐藏锋芒,对内则加紧备战,一定可以成功。”
另一方面,吕蒙还有更深的想法,陆逊是孙权的侄女婿,孙权把哥哥孙策的女儿许配给了陆逊,因为这层关系,孙权必然对陆逊完全放心,推荐陆逊便没有任何顾虑。
孙权于是拜陆逊为副军长兼前敌副总指挥(偏将军、右部督),代替吕蒙任总指挥,进驻陆口。
陆逊一到陆口就给关羽写了封信,对关羽一通猛夸,表达自己的景仰之情,态度十分谦卑。这封信保存在《三国志》里,其中写道:“我不过是一介书生,为人粗疏迟顿,没有能力担负现在的重任,幸而与将军这样德高望重的人为邻。现在愿意把心里的真实想法都说出来,不一定对,提供您作为参考。承蒙将军关注,并望多加指教。”
陆逊之前是做什么的关羽恐怕都不太清楚,面对陆逊异乎寻常的谦卑,关羽果然上当。
后来,吴军从背后突然对关羽下手,关羽战败被杀,荆州落入孙权之手,陆逊因功被提拔为抚远将军,吕蒙因病去逝后升任镇西将军,接替吕蒙负责西线的军事指挥。
2,夷陵之战:弟子晚辈打败纵横枭雄
关羽被杀后,刘备不顾众人劝阻一意复仇,曹魏黄初二年(221)7月刘备亲率蜀汉伐吴大军顺长江而下。
消息传到武昌,孙权知道这一仗已势所难免,于是做出部署,迎击蜀军。孙权任命镇西将军、右护军陆逊为总指挥(大都督),假节,统一指挥集结在荆州各地的朱然、潘璋、宋谦、韩当、徐盛、诸葛瑾、步骘、鲜于丹、孙桓等部人马,据《三国志》记载,上述各部人马总数约为5万人。
陆逊就任总指挥后,把前沿各部人马分成若干个战略要点,分兵把守。由振威将军潘璋负责守固陵郡,陆逊本人防守夷陵,虎威将军朱然防守江陵,绥南将军诸葛瑾防守公安,自西向东摆下了多道防线。
从人马数量上看,吴军并不占明显优势,但他们布防层次清晰,各路人马任务明确,依托长江天险和多处要塞形成了重重防线,只等蜀军前来。
刘备率大军出了三峡,首站来到白帝城,在此建立总指挥部,命前锋张南以及吴班、冯习等继续进军。双方的首战发生在巫县、秭归一带,吴班、冯习在此击破吴军的陆议、李异、李阿所部,分别占领了这些地方,吴军的第一道防线被攻破。为防备曹魏趁自己与孙吴交战之际从江北发起突袭,刘备升黄权为镇北将军,让他督率江北各路人马以防魏军。
之后,刘备命吴班、陈式所部开始向夷陵发起攻击,陆逊闭城不出,双方陷入对峙。刘备命吴班以数千人平地立营,在夷陵城外发起挑战。吴将看到吴班人马不多,纷纷建议出击,陆逊认为“此必有谲,且观之”。
《吴书》记载,陆逊对大家说:“刘备举军东下,锐气正盛,且居高守险,难以立即攻破,即使发起进攻可以把他们打退,也难以全歼,而稍有不利,则损我大局。现在应告诫将士,静观其变。此地如果是平原旷野,静观恐怕会遭受敌人突然袭击,而蜀军一直缘山行军,兵力难以展开,我们可以抓住这个弱点慢慢将其拖垮。”
这确实是刘备一计,开始众人认为陆逊胆小惧战,心里愤愤不平,直到刘备下令把埋伏于山谷间的8000人马撤出,众将才服。
刘备改变思路,命张南率一部人马攻打夷陵附近的战略要地夷道。防守夷道的是孙河的儿子、安东中郎将孙桓,张南率部将夷道围住,孙桓不支,向陆逊求救,陆逊却不同意,众将急了:“孙桓身份地位非同一般,眼见他被围困,怎能不救?”
陆逊解释道:“孙桓平时深得将士之心,夷道城内粮食充足,没什么可担忧的,等我运用计谋,夷道之围不救自解。”
陆逊虽然是总指挥,但“诸将军或是孙策时旧将,或公室贵戚,各自矜恃,不相听从”。有一次,陆逊火了:“刘备天下知名,曹操都有所忌惮,现在就在我们的对面,他是很强大的。诸君并受国恩,担当重任,应当和睦同力,共翦此敌。我虽是一介书生,但受命于主上,之所以让诸君屈居而听命于我,是因为主上觉得大小事件我能把握分寸,又能忍辱负重,大家各自都有承担的任务,希望不要推阻!”
说着,陆逊一按佩剑:“军令有常,不可犯矣!”
这一年6月,看不到攻破夷陵的希望,刘备命各路蜀军分头占据附近的要地,就地扎营,自秭归沿长江而下,蜀军各部人马先后扎下了50多处营盘,连绵不绝,有数百里,最东端抵达了一个叫猇亭的地方。
在相持数月后,眼看到蜀军士气受挫,士卒疲惫,陆逊觉得时机到了,决定发起全面进攻,他上疏孙权,报告了情况,准备行动。
众将都不理解:“要进攻也应该在当初,现在蜀军已深入五六百里,双方相持七八个月了,各处要地都被他们占领固守,发起攻击必无法得利。”
陆逊道:“刘备是狡猾的敌人,他经历过的事情很多,刚开始集结,他用心专一,此时不能进攻。现在他已经在这里很久了,不能取胜,士气受挫,又没有新的计策,夹击此敌,正是现在!”
反攻开始了,但起初并不顺利,陆逊命令攻击蜀军其中的一营,未能取胜。众将抱怨道:“这是让士卒白白送死啊!”
换成一般人心里该慌了,但陆逊的内心足够强大,他对众将说:“吾已晓破之之术!”陆逊命令再次发起攻击,这回每个士卒手里拿一束干茅草,用火攻的办法对付蜀军,结果收到了奇效。
这时到了夏末秋初,长江中游一带气候干燥,有时还会刮起大风,这些都利于火攻。蜀军夹山筑营,地势狭促,一旦起火,施救困难,各地兵营同时燃起大火。
吴军趁势发起全面反击,蜀军被连破40多座营寨,蜀将张南、冯习及助战的胡王沙摩柯等战死,杜路、刘宁等被迫投降,刘备仓皇逃出兵营,退入马鞍山,后又退到白帝城。
3,石亭之战:“诸夏侯曹”淡出军界
陆逊后来担任辅国将军兼荆州牧,驻守在荆州,期间他建议下令军队增加屯田以解决军需不足的问题,孙权认为很好,下令推广。
诸葛亮第一次北伐,在曹真总指挥下,魏军在街亭大败蜀军,消息传到合肥,鼓舞同时也鞭策着负责扬州前线指挥的曹休,让他也跃跃欲试起来。作为当时曹魏品秩最高的朝臣(大司马),曹休觉得如此被动的局面让他很没面子,所以一直想找机会反击,至少把孙吴的势力全部赶到长江以南。
恰在这时,机会突然来了,孙吴鄱阳郡太守周鲂派人秘密联络,表示愿意投降,举全郡献于曹魏。曹休当然不傻,未予轻信,而是派人秘密潜入鄱阳郡调查。
查探之下,曹休发现周鲂的投降居然是真的,因为就在不久前,孙权派人到鄱阳郡检查工作,大概查出周鲂不少问题,周鲂吓坏了,自行剃光头发到郡政府门口请求宽恕。
曹休接到报告,对周鲂不再怀疑,立即拟定出一份作战方案呈报魏明帝。魏明帝同意曹休的作战计划,为了配合曹休的行动,魏明帝命令司马懿在中线战场同时用兵,攻击孙吴控制下的江陵,命令建威将军贾逵率兵攻击濡须口,三路大军同时行动,让孙吴应接不暇。
但是,魏明帝和曹休都不知道,这是陷阱。周鲂诈降是孙权、陆逊安排的,孙吴黄武七年(228年)8月,孙权和陆逊秘密过江来到皖城。
孙权任命陆逊为总指挥(大都督),任命朱桓、全琮为副总指挥(左右督),亲手将诛杀部属用的黄钺交给陆逊,命陆逊代行王事,统领包括孙权自己的禁卫部队在内的所有吴军,孙权亲自为陆逊执鞭,众将全部参拜陆逊(主上执鞭,百司屈膝)。陆逊立即做出布置,只等曹休送上门来,而直到此时,曹休还浑然不知,率魏军主力浩浩荡荡南下。
越过吴魏实际控制线后,曹休继续前进,目标是皖城。这一带都是山区,有一段数百里的山路,山路的北口叫夹石,南口叫石亭,其间山势险峻,很容易被伏击,有人提醒曹休注意,曹休认为自己兵力足够强大,吴军即便有埋伏,也不足为惧。
好不容易走过了这段死亡地带,到了石亭,就算出山了,皖城就在眼前,大功即将告成。曹休还没来得及高兴,陆逊亲自指挥下的伏击战就开始了。孙权、陆逊为歼灭曹休秘密调来了6万精兵,这些情况曹休并不知情,结果在石亭被吴军杀得大败。
此战孙吴斩杀和生擒魏军一万多人,曹休大军远袭,随行带着大量车辆辎重,逃命时自然顾不上,全部成为吴军的战利品。
曹休退回合肥,上表请求治罪,魏明帝下诏不予追究。曹休是个要面子的人,又愧又气,结果背上竟然长了一个疮,没出一个月就死了,年仅四十来岁。
曹休一死,活跃在曹魏军界的“诸夏侯曹”的骨干成员只剩下了一个曹真,他也在3年之后死了,“诸夏侯曹”退出了历史舞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