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解中华历史知识从这里搜一搜
当前位置:历史网 > 历史知识

历史知识

黄埔退学生未打一仗却与红军名将齐名,长征途中如何拯救红军

2022-05-19

2015年,为纪念抗战胜利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我国推出了一部主旋律大片《开罗宣言》。在电影开头,两名官员在向蒋委员长汇报重庆大轰炸时有这样一段对白:

“曾希圣还活着。”

“曾希圣是什么人?”

“听说是在陈赓下面做情报的人。”

“他们送的这三份情报十分珍贵。”

尽管电影轻描淡写,但这个曾希圣绝不仅仅是“做情报的人”,而是我党史、军史上的一段传奇。

曾希圣,字腾光,1902年10月11日生于湖南兴宁县东乡州六司(今资兴市州门司镇),16岁考入衡阳省立第三师范,在恽代英等进步教师的影响下,积极参加进步学生运动,18岁参加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1925年1月,曾希圣成为黄埔军校第四期正式生,但曾希圣因病退学,后转入实际上由林伯渠、毛泽东等共产党人主持的国民党中央政治讲习班。1926年夏,曾希圣参加北伐,在前线部队做政治工作。大革命失败后,曾希圣在白色恐怖笼罩全国的氛围下毅然加入中国共产党。

1928年,曾希圣调往上海担任中共中央军委侦察科长,正式开启了自己的情报生涯。1931年12月,曾希圣进入中央苏区担任情报科长。他在战争实践中发现,光靠“探子”搜集情报效率低、准确度差,甚至干扰领导的决策部署和前线官兵的战斗。因此,曾希圣成立了密码破译小组,试图通过分析国民党的加密电报来获取情报。

1932年8月,曾希圣在江西宜黄战役后搜集到了敌军遗留下的机要电文。他在大量的电文中发现一份已译出30多字的密电,他把这30多个字作为线索,终于将这份密电全部译出,打开了破译的缺口。在此基础上,曾希圣又与属下共同破译了敌军的“展密”和保密程度极高的“特别本”、“猛密”电码,为红军获得大量有价值的情报。随着破译工作效用明显,中革军委决定成立军委二局,由曾希圣担任局长,专门负责破译敌人的电台密码。到1933年7月,二局已成功破译敌军密码100多本,为红军第四次反“围剿”斗争的胜利作出了重要贡献。第四次反围剿胜利后,在红军建军6周年的纪念日上,曾希圣和刘伯承、陈毅、聂荣臻、滕代远等高级将领一起,被苏区中央政府和中革军委授予二等红星奖章,周恩来更称他为我军情报工作“创业的人”。

曾希圣的情报在反围剿中起到了关键作用

长征路上,曾希圣和军委二局从未间断过情报搜集、密码破译,为党中央和毛主席的正确决策发挥了重要作用。曾希圣和军委二局关于蒋介石调主力企图将红军“聚歼于北进湘西途中”的情报,坚定了朱德、周恩来等领导人支持毛泽东等同志转兵贵州的建议,使红军避免了可能覆没的危险。在在四渡赤水战役中,毛主席根据曾希圣和军委二局破译的情报,带领红军在国民党40万人的围堵缝隙中穿插移动,成功走出危局。特别是抢渡乌江之前,面对国民党的周浑元、吴奇伟2个纵队6个师的威胁,曾希圣用电台假冒蒋介石密电,命令这两支部队改变行进路线,为红军主力过江赢得了时间。叶剑英后来曾由衷地说:“毛主席用兵如神,在相当程度上,有赖于曾希圣等同志提供的准确情报。”他还说:“曾希圣不简单,是个可以认识‘天书’的人。”

长征中的曾希圣

在党中央和张国焘分裂主义的斗争中,曾希圣坚决地站在党中央和毛主席这一边。在党中央决定单独北上时,曾希圣按照毛主席的指示和叶剑英的部署,带走了全部人员和装备器材。前来接应的彭德怀拉着他的手激动地说:“希圣,你又为党立了大功!”

到达陕北后,曾希圣先后在中共中央社会部、中共南方局工作。1939年,曾希圣在延安还当了一回红娘介绍卓琳和邓小平相识,使有过两段婚姻的邓小平找到了后半生的真爱。“皖南事变”后,曾希圣负责筹建新四军第七师,抗战胜利时,第七师已经由创建时的1900人发展到3万余人。

曾希圣是邓小平和卓琳的“红娘”

解放后,曾希圣长期在安徽工作。在担任安徽省委书记期间,为消除“大跃进”极“左”路线的影响,曾希圣积极改革农村经济管理体制,推行“责任田”制度,被李先念称为“我国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先驱”。“文化大革命”期间曾希圣受到公开批斗,1968年7月15日在北京病逝。1978年7月18日,中共中央在北京举行追悼会,为他平反昭雪。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责任田”得到进一步发展,以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形式在中国农村推广,并以此拉开了中国体制改革的序幕。

时任安徽省委书记的曾希圣陪同周恩来总理视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