皖南事变的真实原因到底是什么?
学过历史,我们都知道国共之间的斗争有一个皖南事变。皖南事变发生后,国共双方互相指责:国民党方面认为新四军违抗中央命令,共产党一方则把这次事变当作国民党蓄谋已久要消灭新四军的一场阴谋。
说起皖南事变地点,很多人更是十分模糊的,其实关于皖南事变地点这个话题,可以说是十分容易知道的,从皖南事变的名称之中便能够看出来,皖南事变是发生在皖南之地的,而皖南之地便是指安徽省南部地区,当时皖南之地则是由中国共产党管辖的,可以说在皖南之地的主要的军事力量是中国共产党一方的。
皖南事变的发生,有着深刻复杂的历史背景。从客观上讲,是国民党自抗战以来推行消极抗日、积极反共政策的必然结果,这个主要原因是毫无疑义的,绝不是有的学者认为是八路军、新四军发动了苏北曹甸战役,共产党“得陇望蜀”,错误在先引发的。从主观上讲,则是由于中共对形势判断的过于乐观和皖南新四军军事行动部署不周、指挥不力等原因造成的。
皖南事变的发生,根源在于国民党蓄意制造、精心策划的反共阴谋,在抗日战争中限制和消灭中国共产党及其武装,是国民党的既定方针,是第二次国内战争的延续。1937年夏,日本军国主义者发动的全面侵华战争,危及到整个中华民族的生存,终于把国民党和共产党两个老对手带到了守土抗战的同一条船上,国共两党分别调整了各自的政策,达成统一合作协议,共渡劫难。
在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旗帜下,国民党军在正面战场节节阻敌,八路军和新四军则迅速开赴敌后作战,配合正面战场。两个战场互相配合、互相依存,分别牵制着大量日军,使日本侵略者处于腹背受敌的境地。国民党当局对八路军、新四军也屡有嘉勉,正如陈毅所说:“上峰前后嘉奖电文数十余通,即顾祝同、上官云相等亦俯首帖耳,甘拜下风,屡电驰贺者再,此固事实之昭然,非可以浮词粉饰者也”。
但是,对抗战中日益发展壮大的中共武装,蒋介石始终心存忌惮,不断谋划对策,不仅纵容一部分顽固反共势力制造磨擦,而且积极筹划和鼓动更大规模的反共行动。蒋介石当初同意实行第二次国共合作,完全是形势所逼,大势所趋。
1941年1月4日,叶挺、项英率领新四军军部、一个教导团、一个特务团和第一支队、第二支队、第三支队的各两个团,共9000余人,由泾县的云岭(新四军军部所在地)起程,向茂林前进。茂林地区丛山环绕,断崖绝壁,国民党反动派预先在这里布置了由顾祝同、上官云相指挥的七个师(约8万余人)。7日,新四军到达茂林,国民党军立即对它实行包围袭击。
新四军指战员仓卒应战,并电国民党当局质问。但蒋介石诡称已电顾祝同查询真相,实则密令各部切实执行其“一网打尽,生擒叶、项”的毒计。新四军指战员在军长叶挺的指挥下,奋不顾身,英勇地抗击了国民党反动部队的围攻。
经七昼夜血战,终以众寡悬殊,弹尽粮绝,除傅秋涛等率领3千余人突围外,大部皆壮烈牺牲。军长叶挺亲赴敌108师师部谈判,竟被扣押,副军长项英、参谋长周子昆、政治部主任袁国平等皆遇难。
蒋介石随即又在1月17日以国民党军事委员会的名义,反咬一口,宣布新四军“叛变”,取消其番号,将军长叶挺“革职”,“交军法审判”,并令汤恩伯、李品仙的20余万军队进攻江北新四军至此,国民党发动的第二次反共高潮已达顶点。
- 上一篇:太平天国何时最接地气 在这里封王建制前
- 下一篇:四件明清文物涉嫌走私被海关截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