拿破仑和希特勒为什么同惨败于俄国?
(图)拿破仑,十九世纪法国伟大的军事家、政治家,法兰西第一帝国的缔造者。
很多军事爱好者感兴趣于将1812年拿破仑皇帝的俄国战役与1941年希特勒所发起的战争做一番比较。尽管从历史学家的角度来看,历史的对比是不存在的,因为表面相似的事件其原因与环境都大不相同。不过,将两场战争放在一起比较还是很有意思的。
拿破仑是一个来自科西嘉岛的意大利人,他并非真正的法国人,而当时科西嘉岛已经成为法国的一部分。
拿破仑利用了法国大革命的成果,并依赖法国的实力;而希特勒所利用的是德国的实力。
拿破仑这个法国大革命的产儿发动了一系列的战争,征服了一个又一个欧洲国家;希特勒步了其后尘。
拿破仑的主要目标是英格兰,为此他准备从布伦发起对英格兰的攻击;而希特勒1940年制订的“海狮行动”只不过是一个为了达成政治目的的威胁而已。
英国舰队打败了法国,也因此打破了拿破仑利用武力征服英国的迷梦,因此他决定通过大陆封锁来消灭这个岛国。于是大多数欧洲国家都被迫采取了拿破仑下令执行的措施,只有俄国对此犹豫不决。这便是拿破仑决心进攻俄国的主要原因之一。而希特勒发动对苏战争的目的是要占领苏联的土地,消灭布尔什维克主义,成为欧洲的主人。
他们两人都认为,与俄国/苏联的战争会像之前所赢得的几场战争那样迅速取胜,但两人都错误地估计了俄国/苏联的内在实力以及其土地的辽阔。他们都没有为战争做好充分准备,也都低估了在广阔而贫瘠的俄国/苏联领土上为部队提供给养的困难。拿破仑的许多元帅和将军都不赞成他的战争计划,希特勒的许多将军们亦是如此。
(图)拿破仑画像
1812年,拿破仑进攻俄国时部队共有60多万人(顺便一提,其中有20多万人是被征召的德国、佛兰德斯、波兰、瑞士、意大利、西班牙和葡萄牙士兵),1 400门大炮和18万匹马。他所率领的是一支由欧洲人组成的军队。而希特勒也试图这样做,虽然他没能成功,不过在希特勒的军队中也有罗马尼亚人、匈牙利人、意大利人、斯洛伐克人、芬兰人,还有一个西班牙师和一个法国志愿军团。1812年6月21日,拿破仑向他的军队下达了臭名昭著、夸大其词的命令。1812年6月22日晚,在科罗夫,拿破仑注视着他的军队渡过了尼曼河。129年后的同一天,希特勒的军队渡过了布格河。拿破仑宣战的时间是6月24日,由此来看,两人在东线发起进攻的时间都非常晚。
同1941年一样,法军1812年的作战出现了意料之外的停顿。俄国沙皇成功地使拿破仑落入了政治讨论的圈套,让他浪费了宝贵的几周时间。然而在相对较晚的季节里拿破仑继续向莫斯科进发,就像希特勒在1941年10月2日所做的那样。1812年,俄军与法军爆发了激烈的战斗并向后撤去,以引诱法军更加深入俄国腹地,以陷入俄国的寒冬当中。同年,法军成功占领了莫斯科,但战争尚未结束。相反,对于俄国人来说,战争这时才真正开始。希特勒没能占领莫斯科,但在这场战役中,苏军也正是到了此时才真正开始战斗。当拿破仑被迫撤离熊熊燃烧的莫斯科时,一切都已太晚,他遭到了第一次重大失败。1941年的情形也与此非常相似。两场战争中,俄军/苏军都在此时发起了大反攻,其游击队也都起到了非常大的作用。
(图)拿破仑画像
在1812年,拿破仑认为穿过冰天雪地撤退能够拯救他的军队,然而撤退反而使这支大军覆没;1941年12月,希特勒却下令部队无论如何都不能撤退,德军在付出了极大的努力后才守住防线,最终克服了危机。我们还可以继续往下比较两场战争,但正如上文所言,对于历史的比较必须谨慎对待。
这两场战争都证明,靠老旧的运输方式,即马匹或步行是不可能在有限的时间内占领俄国/苏联广阔的领土的。不管是拿破仑强大的骑兵部队还是希特勒的摩托化部队,在数量上都不足以占领和控制它的乡村。
拿破仑在发动进攻前,曾最后一次尝试说服沙皇投降。他派德纳博纳(narbonne)伯爵到维也纳晋见沙皇亚历山大。沙皇对这位法国使节说道:“我不抱幻想。我明白你们的皇帝是一位伟大的将军,但是我有两个盟友——时间和空间。在这个辽阔的国家中,我会撤退到任何一个偏僻的角落继续战斗,也会守卫每一块遥远的阵地,但绝不会签署一个屈辱的和约。想要发动进攻的人不是我,但是只要还有一个外国士兵留在俄国的领土上,我便不会放下武器。”
(图)阿道夫·希特勒,奥地利裔德国人,政治家、军事家,德意志第三帝国元首、总理,纳粹党党魁,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发动者。
与1812年的沙皇一样,1941年的斯大林也有着同样的决心。两场战争有一个非常大的不同,那就是,军人出身的拿破仑皇帝亲自率领着军队攻占了莫斯科,并从莫斯科撤退,而希特勒却没有这样做。
在1812年俄国的一场军事会议上,俄国人讨论了是否应该撤离莫斯科。库图佐夫(kutusov)亲王站起来说:“失去莫斯科并不意味着失去俄国。拯救我的军队使其免受覆灭,保存有生力量并最终消灭敌人是我的义务,哪怕是为此撤离莫斯科。因此我打算穿过莫斯科,沿着梁赞公路撤退。我明白我将为自己所做的一切付出代价,但我已经做好了为国牺牲的准备。我下令撤退。”
或许可以确定的是,在类似的情况下,如果德军占领了莫斯科,苏联人也会有同样的反应。
(图)希特勒
颇为有意思的是,在1812年10月21日,莫蒂埃(mortier)元帅接到了拿破仑的命令,命他在撤离莫斯科之前炸毁克里姆林宫。如果莫斯科被德军占领,希特勒也有同样的打算。
在这两场战争中部队补给的巨大困难。1941年,德军面临的主要补给问题是为部队提供足够的弹药,为摩托化部队提供足够的油料。而在1812年,法军补给所面临的最大问题是为马匹找到足够的草料。可以想象,拿破仑的18万匹马肯定无法依靠哥萨克矮种马所习惯的那种草料存活,在战斗和行军中,拿破仑的骑兵遭受了重大伤亡,马匹的损失也在不断上升。
(图)希特勒
本书由“二战”时期六位著名的德军将领,包括维尔纳•克赖佩、君特•布鲁门特里特和博多•齐默尔曼等人执笔合著,六位作者细致描述了围绕在希特勒周围阿谀奉承的统治集团的诡计和那些能力出众的将领们的建议,细节重现了德军关键战略制定与部署的内幕,以及德军由盛及衰、最终走向崩溃的众多内因。
就在博罗季诺战役之后,杰出的骑兵统帅穆拉特(murat)训斥他的将领说,骑兵冲锋没有充分展现出凌厉的气势。骑兵司令南苏蒂(nansouty)当即回答道:“这都是战马的错。它们不够爱国。我们的士兵即便是没有面包也能英勇战斗,但是战马不行,没有干草它们就不愿意前进了。”
关于拿破仑有一幅非常著名的画,画中骑着战马的拿破仑陷入沉思,正率领着帝国卫队沿一条俄国沙土路向东前进。这幅画的标题是:“他们满腹牢骚,却还是忠诚地追随我。”对1812年和1941年的战争而言,这都是最为精辟的描述。因为,毫无疑问,德国军队也尽了他们最大的努力。
▌摘自《远去的胜利:德军前线将领二战回忆录》,化学工业出版社悦读名品授权合作稿,点击可了解「投稿」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