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明的战略眼光 借荆州是鲁肃一生的成就
鲁肃是中国东汉末年杰出战略家、外交家。赤壁之战,孙刘两家以弱胜强,打败了曹操,这在很大程度上归功于鲁肃和诸葛亮的精心谋划。赤壁战后,曹操的实力仍然比刘备、孙权强大。作为一个高瞻远瞩的政治家,鲁肃对此非常清楚。他认为,无论是东吴孙权还是占据荆州的刘备,都不足以与曹操抗衡。摆在两家面前的有三条路:一是联合抗曹;二是各自为战;三是不战而降,归附曹操。只有走联合抗曹的道路,才是正确的选择。所以,他终生不渝地坚持这一战略方针,并为之竭尽全力。
鲁肃出身临淮郡东城县人,出身于士族家庭的他为人十分的豪爽大方,对朋友总是能够仗义疏财,十里八方的乡亲们总是很喜欢他。当年的周瑜也是因为带兵路过了鲁肃的家中,向他开口借粮食是用来资助附近的落难的流民,当时正值混乱的时期这样的要求一般都会被拒绝,但鲁肃却非常豪爽的将家里的一仓粮食都赠与了周瑜。鲁肃家中的长辈见他如此行事,都连连摇头,认为他是一个败家子甚至说出:鲁家之所以会落得家道中落,一定是因为鲁肃的原因。不过周瑜却记下了这份恩情与鲁肃结为了兄弟,更是在之后向孙权举荐了鲁肃。
孙权召见鲁肃提问了他有什么可策略,可以帮助他在乱世之中该如何经营江东?鲁肃就在那时提出了东吴版的“隆中对”,比之诸葛亮的“隆中对”早了足足七年。其中鲁肃提出了不可以复兴汉室,曹操不可以尽力攻打、建议孙权攻打刘表、积粮屯兵待时称帝,这样的一番话深的孙权的喜爱,将鲁肃当做自己的知己。就如此的大局观来说,鲁肃的眼光是不逊于诸葛亮的,只是孙权无法像刘备对诸葛亮那般信任鲁肃。
当初在借荆州一事上,被后世的史学家成为鲁肃一生中最大的败笔,但其实这只是大家没有理解鲁肃筹划已久的大纵深战略。鲁肃之所以执意将荆州借给刘备,是因为他太清楚只凭东吴一家是无法打赢曹操的,必须借用刘备的力量,但想借助刘备的力量就必须让其强大起来,而且鲁肃甚至孙权跟荆州的刘表有着杀父之仇是无法调和的,只用无依无靠的刘备才有可能成为真正的盟友与东吴一起对抗曹操。
但此举在东吴却没有多少人能够理解,只是一味的担心刘备做大最后养虎为患,成为东吴的大敌。当时东吴朝廷内对此议论纷纷,孙权本人更是最为不满借荆州的计策,更是多次催促鲁肃前去索要荆州都被制止。在鲁肃死去之后,孙权终于得偿所愿夺回了荆州,但也可以看出孙权与吕蒙相当的短视。
当时的分裂的东汉有十三个州,其中十个在北方、三个在南方,两边的赋税差距也是相当大的,可以想象的到不管刘备如何强大也是强不过曹操的,鲁肃对这一点心知肚明。在鲁肃看来孙刘就如同两只兔子,曹操则是一只猛虎,如此局面兔子必须赶紧强大起来,就算一只有了杀死另一只兔子的实力也是不必太过惧怕的,毕竟还有猛虎在侧。鲁肃心中消灭曹操的势力才是最为重要的,牺牲一些利益也是必然的,但孙权却选择了偏安一隅的战略导致了东吴最后走向灭亡。鲁肃是一位非常有大局观的贤能,并不逊色于三国中那些知名的人物,只是并没有人理解他的良苦用心,为了孙权他算是尽心尽力,但毁掉他谋划的也正是这位相当短视的主公孙权。
借荆州之事,是鲁肃一生的成就之一,放到现在来看,鲁肃的这一提议的实在意义仍然是值得我们借鉴的,冒着失去荆州的风险与蜀国结盟对抗魏国,先舍弃小的方面去换得大的利益,先苦后甜,这些后人都没办法真正实践于生活的真理早在几千年前就被鲁肃看得透彻,可以说鲁肃的洞察能力之强真的是无人能敌!要是没有“借荆州”这个事件,恐怕吴国的灭亡是大势所趋的吧,虽然最终也没能决定什么,但是至少吴国有了后来发展的机会了的吧!所以鲁肃对吴国发展所做出的贡献是不能忽略的!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