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解中华历史知识从这里搜一搜
当前位置:历史网 > 历史知识

历史知识

杨广为什么要征战高丽,为什么三次都会失败?

2022-05-19

公元581年,北周外戚杨坚逼迫北周皇帝退位,窃取了北周实际统治大权,并且最终建立了大隋王朝,隋文帝去世后,隋炀帝杨广继位,杨广给人印象最深的有四件事:(1)开科举,(2)修大运河,(3)生活作风很乱,(4)频繁发动对外战争,尤其是三征高句丽。前三件事暂且不谈,本文重点谈谈杨广为何宁可家破人亡,也要摆平高丽呢?

杨广为何要死磕高句丽呢?一个巴掌拍不响。隋朝不可能无缘无故的征伐高句丽,主要是因为此国太嚣张了!

(1)公元前37年,夫余人朱蒙建立高句丽。到隋朝时,主要活动区域在朝鲜半岛和辽宁部分区域,首都在平壤。

(2)此国建立后,一直很嚣张,时常趁中原大乱之机,烧杀抢掠,侵吞汉家领土。最让隋朝愤怒的是,598年2月,高句丽的王元率领四万大家进攻辽西。虽然高句丽没捞到好处,但却让隋文帝杨坚很愤怒,坚定了杨坚杨广征讨之心。

当时,隋文帝说了一句话,“往岁为高丽不供职贡,无人臣礼。此而可忍,孰不可容!”

正因为如此,杨广才不惜代价,也要搞定高句丽。否则,高句丽盘踞一方,国势蒸蒸日上,未来必会威胁到中华!

那么,在杨广心目中,真正的理由究竟是什么呢?其实,只有五个字:“勿遗子孙忧”!

从这五个字可以看到,杨广和历史上的开国之君差不多,都想为后世子孙剪除威胁,让后人太太平平生活。

杨广曾经亲征高丽三次,可是每一次都是以失败告终。那今天我们就来分析一下为什么英勇无敌的杨广在高句丽面前竟如此落魄。

隋炀帝下令,全国征集百万壮丁即可训练,不时征讨高丽。战争说来就来,因为事情太突发,无论是国家还是民间都没有做好准备,所以有些物资并没有时间来得及储存,只好去民间向老百姓借,甚至还将老百姓的牛马拉过来。这就直接导致了国内民不聊生,百姓更是对这场战役更是苦不堪言,而且当时隋炀帝着急了许多冥夫,来为军队后方运送粮资,这就相当于把国内的生产主力给切断了,再加上隋炀帝因为在指挥上做了错误决定,战争失败,损失也非常惨重。一场战役下来,不仅耗光了国内的物资,还失败了,隋炀帝面子过不去,可是那个时候国内爆发了起义,隋炀帝只要先平复内乱,再养精蓄锐。

一年过后,隋炀帝又开始讨伐高丽军了。第二次讨伐的时候隋炀帝也御驾亲征,并且做好了万全之策,军粮准备得十分妥当。当时两方 已经做好了开战的准备,可是几场战争打下来,随军并没有突破一座高丽军的城池,结果却是两番都损失惨重。而当时因为隋炀帝亲自讨伐高句丽,他命令杨玄感在国内负责,可是谁承想杨玄感反叛之心早就有了,等到的只是一个时机。而隋炀帝的东征给了他一个完美的机会,所以隋炀帝在外打战的时候,涯寻感觉在国内起义造反了,杨玄感造反的消息一传过来,隋炀帝立即就秘密撤军,马不停蹄的赶回国内,而当时在前线的士兵们并不知情,以为隋军已败,士气大乱,第二次东征就这样以失败而结束了。杨玄感的起义也被镇压下来了。

两次攻打一个地方都已失败告终,这样心高气傲的隋炀帝么都咽不下这口气,所以过了几年之后他又再次下令,征发天下兵,再次攻打高句丽。不过因为连续几年的作战,两个国际的国历早就消耗到了最大程度,根本就没有多余的精力再次应战,所以这次高句丽在海外打的时候便投降了。不过他们投降是投降,可是隋炀帝征见高句丽高丽王的时候,他并没有来,这让隋炀帝又再一次打击到了,本想再次讨伐,可是国内已经乱的不成样子了,如果再一次不顾江山社稷,只为自己的一丝私欲的话,那隋朝将会被颠覆,想到这的隋炀帝只能按耐下这种冲动。

于是,历史上三征高句丽终于落下了帷幕。可是这三场战役对隋朝来说影响可是非常深远。连续三年的战争,国内民不聊生,多数人都在战场上战死,人口数量急剧减少,经济遭到重度创伤,本来建国不久还尚未年轻的隋朝就因为隋炀帝三次任性的讨伐变得伤痕累累,气喘吁吁。想必隋朝那么短的即使跟隋炀帝的三次东征就脱不开关系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