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解中华历史知识从这里搜一搜
当前位置:历史网 > 历史知识

历史知识

此人在晚清时期丧权辱国 但又让清政府得以在夹缝中生存

2022-05-19

晚清,是清朝统治的晚期,也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也是近代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形成时期。第一次鸦片战争开启了晚清时期,清朝统治力量开始衰落,西方列强迫使清廷签订不平等条约,以武力获得在华利益。第二次鸦片战争使得清朝统治危机进一步加深。

在这一历史背景环境下,一系列汉族大臣崛起,比如说曾国藩左宗棠,以及我们今天要讲的李鸿章。他们都是晚清时的肱骨之臣,正是因为他们,末世王朝才得以苟延残喘了近半个世纪。而慈禧老佛爷也称李鸿章为再造玄黄之人,这个称谓的荣耀不可谓不高。

李鸿章(1823年2月15日—1901年11月7日),本名章铜,字渐甫、子黻[fú],号少荃(一作少泉),晚年自号仪叟,别号省心,安徽合肥人,晚清名臣,洋务运动的主要领导人之一。世人多称“李中堂”,因行二,故民间又称“李二先生”。

作为晚清重臣,李鸿章是淮军和北洋水师的创始人和统帅、洋务运动领袖之一,建立了中国第一支西式海军——北洋水师,官至东宫三师、文华殿大学士、北洋通商大臣、直隶总督,爵位一等肃毅伯。一生参与了一系列重大历史事件:包括镇压太平天国运动、镇压捻军起义、洋务运动、甲午战争等,代表清政府签订了《越南条约》《马关条约》《中法简明条约》《辛丑条约》等一系列不平等条约。

当年担任直隶总督的是曾国藩,因为曾国藩调任两广总督,所以这个位置便由他的学生李鸿章去顶替。李鸿章来到天津后,接着就去拜访了自己的恩师曾国藩。曾国藩问李鸿章:如今你的存在是大清外交的关键,你打算如何与洋人打交道?李鸿章回答说:打算油嘴滑舌。这时候老师曾国藩有些不悦,他对李鸿章说:与其与洋人油嘴滑舌,不如坦诚相待。

当时天津的情况想必也是一些朋友也有所了解,十几个国家在天津都有租界,这里可以说是当时中国最大的一个对外中心。李鸿章每天都要与形形色色的外国人打交道,一个不小心就极有可能引发国际争端,与其油嘴滑舌的与洋人周旋,不如坦诚相待。

面对清廷内部封建顽固派的重重阻挠,李鸿章曾雄辩地提出“处今日喜谈洋务乃圣之时”。他认为在追求自强的过程中,必须坚持“外须和戎,内须变法”的洋务总纲,也就是在列强环伺,外侮日甚的环境中,尽最大可能利用“以夷制夷”的外交手段,为中国的洋务——自强建设赢得尽可能多的和平时间。为此,他一生以外交能手自负,处理过许多重大的对外交涉。但是讽刺的是,在签订逼迫中国出让利益的不平等条约时,李鸿章是列强最喜欢的谈判对象,常常是列强指定李鸿章去谈判,甚至在与俄国签订条约的过程中收取贿赂。

李鸿章尽力维护中国的利益,洋务图强,然而无法改变中国落后的现实。对于不平等条约的签订,他曾据理力争,然而无奈国家羸弱,不得不接受屈辱的要求。他与曾国藩等人主导洋务运动是其进步的表现。他也有外交上维护中国的事迹,如在八国联军攻占北京后独自前往谈判,最终不割地而平息事件;在甲午战争处于不利情况时曾主动用最小代价来达成和解等,都是他卫国有利的一面。

但后人也多诟病李鸿章曾作出的错误决策。如过于避战和重视海防而愿意牺牲整个新疆放弃疆防;1885年在完胜日本的情况下签订的《中日天津会议专条》,给予了日本可以派兵进入朝鲜的权利;与日本的中日甲午战争中的指挥失误导致军舰在威海卫被全歼;中法战争胜利后反而签订了不平等条约等。虽然这些不利条约和做法受制于各种客观条件,但他依然要为这些事件的误国行为承担很重的责任。另外在早期镇压太平天国运动时,他杀人过多。这也牵涉到湘军和淮军的整体评价。洋务运动和他的一系列措施并没有改变中国继续沦落,也让他的功劳并不显著。

李鸿章这个人在历史上有功有过,虽然他代表倾清廷签订了很多不平等条约,但是他对于清代末年的历史发展对是功大于过的。特别是当年他在出任直隶总督的时候,更是为大清朝立下了汗马功劳,一次又一次的化解了外交危机,让清政府得以在夹缝中生存。

李鸿章死前曾作诗一首,名字就叫《临终诗》。诗词的意思就是大清注定要亡了,不管付出怎样的汗水,都已经来不及了。李鸿章想凭借一己之力拉着大清朝这个破车前行,是不可能的。别说是他了,就连他的老师曾国藩也不行,慈禧太后更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