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备为什么不称蜀王或者是成都王,而是自封汉中王呢?
熟读三国的人都会了解,在汉朝末年的历史上出现了很多的枭雄人物,往大了说有曹操刘备等人,往小了说有袁家的两位兄弟,这段时期的英雄人物众多。东汉建安二十四年(219年)五月,历经一场恶战后,曹操率军撤出汉中,刘备占领汉中。七月,在群臣的拥戴下,刘备在沔阳自称汉中王。问题来了:刘备控制着益州蜀地,为何不称蜀王,而称汉中王?
219年,是刘备势力最强大的时期。益州(西川)在刘备掌握之下,荆州虽然将长沙、零陵、桂阳三郡交割东吴,但依然据有荆州西部。而在刘备称汉中王之前,蜀军攻克了房陵郡等地(陕西省东南部、湖北省西北部),对魏都洛阳构成了巨大威胁。
刘备的主要地盘就是蜀地。在东汉王朝名义上还存在的时候,蜀和魏、吴都是“大区级(如华北、华南)”,曹操称魏王,孙权称吴侯,按说刘备应该称蜀王。汉中只是益州北部的一个郡。刘备用郡名当成王名,就相当于曹操控制中原却自称汝南王,孙权控制江东却自称会稽侯,显得不伦不类。
其实,刘备最不可能的就是自称蜀王,他不会傻到这一步。刘备自称是汉朝宗室,一生都在为恢复汉室一统而努力。无论是他占徐州、取荆州、夺益州,都是为这个战略目标服务的。就如军师诸葛亮在《隆中对》中所说,“刘将军如果跨有荆州、益州,待天下有变,将军可派一员大将从荆州北上取洛阳,自己率大军从益州出汉中杀向中原。”
所以,在刘备看来,益州只是他最终消灭曹操统一天下的战略基地。如果刘备自称蜀王,就等于告诉世人:我统一天下的目标都是骗你们玩的,我真正的目标是割据西川做土皇帝。
刘备纵横天下,虽屡战屡败,但他扛起复兴汉室的大旗,在人心上刘备占据了很大优势,得到很多同情分。人常说:曹操占天时,孙权占地利,刘备占人和,指的差不多就是这个优势。同时,刘备立志要复兴汉室,吸引了大批人才跟着他。刘备突然自称蜀王,不再以统一为目标了,蜀中人心瓦解,并不是危言耸听。
刘备可以不称蜀王,但益州和荆州有很多名郡,比如巴郡、巴西、武陵,刘备为何单单称汉中王?这就和汉中特殊的地理位置有关系了。
汉中位于关中与四川盆地之间,地势高峻,只有几条谷地可供通行,比如著名的子午道、褒斜道、陈仓道。汉中自古就是中原地区进入西川的交通要道,控制汉中,退可守西川,进可图中原。曹操占领汉中后,对西川人心稳定造成了很大破坏,乱成一团。刘备北上夺汉中,初战不利,从事杨洪就对诸葛亮说:“汉中是益州的咽喉之地,事关益州存亡,我们不惜代价也要夺下汉中,不然就是家门之祸。”
刘备拿下汉中,守住益州是没问题了,接下来就是进取中原。刘备称汉中王,就包括一层寓意:刘备要以汉中为起点,收取中原。
另外,刘备自称汉中王,还有一层特殊的意义,这和他的祖先汉高祖刘邦有关系。刘邦统一天下建立汉朝,刘备当然想做第三个刘邦(第二个是东汉光武帝刘秀)。秦朝灭亡后,西楚霸王项羽分封诸侯,刘邦被封为汉王,国都就在汉中。刘邦以汉中为前进基地,用韩信明修栈道、暗度陈仓,最终打下中原。刘备称汉中王,摆明了复制老祖宗的路线,把曹操当成不可一世、但终将覆灭的西楚霸王项羽。
刘备既然要学习刘邦,可以自称汉王啊,绝对不能。当时汉献帝还在位,汉朝名义上还存在。刘备如果自称汉王,置汉献帝于何地?刘备岂不成了汉贼?这在舆论上等于自杀。所以刘备既不能称汉王,王号中最好带有一个“汉”字,汉中是再合适不过的了。如果有人借“汉”字攻击刘备,刘备大可以拿出地图扔在此人面前,说:“汉中为地名,隶属于益州……”
同时汉中王这个称号还有一个作用,就是为了达到其政治目的,说起汉中王,大家最先想到的就是高祖,政治形象非常之高,在曹魏称帝之后,这个名头会吸引全天下对汉室忠心士族的投奔而成都王听起来像是一个郡王,大家众所周知双字的郡王比起单字的王爷来说要差上一个级别,而成都王就像是一个郡守之流,割据一方的小军阀而已,而蜀王这个名号,曾经在战国时期是盘踞蜀地的纯天然的小民族部落,后来被秦国所灭之后,蜀王的称号就从此消失了。那大家说,如果大家身处于刘备这样的环境,那么大家会如何去选择呢?放着有利的汉中王不用,去用土著所建立的撮尔小国的名称,或者是沿用一个二流郡王的名头似乎不太对劲吧,所以汉中王无论在什么角度去分析,都是他最好的选择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