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逆境将军俞大猷:从挫折中成长的抗倭名将
俞大猷是明朝中后期的著名军事将领。在抗倭上功勋卓著,是与戚继光齐名的“抗倭英雄”。他虽然功名显赫,为国家贡献颇多,却屡遭打击陷害,一生沉浮漂移,命运多舛。所幸的是,俞大猷总能化险为夷,东山再起,显现出超常的政治军事智慧。
愈挫愈勇成名将
俞大猷出身习武世家, 20岁那年,他的父亲突然病故,他便继承了父亲“百户”的世袭职位,到军队里为国效力。嘉靖十四年(1535年),全国举行武科会试,年轻的俞大猷大胆参试,成绩良好,中了武举,升为千户。朝廷派他到金门守防。当时的金门人口不多,但官军市民无事生非者不少,告到公堂,难以治理。前面的官员对此一筹莫展,气恼不已。俞大猷到任后,采取教化的方法,诱导民众讲礼法,懂规矩,倡导和为贵,安为上,民众诉讼为之停息。当时海盗之患时有发生,俞大猷上书他的领导提刑按察使司,提出治理海盗的有效建言。谁料按察使恼怒地训斥俞大猷说:“你一个小小军校,有什么资格上书言事?”将俞大猷一顿乱打,并剥夺了他千户的官职。
这显然是俞大猷人生的第一次重大挫折!
俞大猷明明是一片好心,却遭致飞来横祸。他痛苦不堪,也百思不得其解,只好忍气吞声,寻求翻身的时机。他抓住时任兵部尚书毛伯温要带兵征伐安南(今越南)的大好机会,果敢地上书,陈述自己的作战方略并请求从军作战。毛伯温接到俞大猷的建言,读后颇感震惊,没想到基层官兵中还有像俞大猷这样有勇有谋的干将,十分欣喜。只因安南问题和平解决,俞大猷未能当即起用,但毛伯温记住了俞大猷这位年轻兵士。几年之后,北方蒙古俺答部举兵大举进攻山西。皇帝下诏选举天下壮武勇士。俞大猷到巡按御史面前自荐,御史对他很感兴趣,便将他的名字报至兵部。兵部尚书毛伯温很快安排高官翟鹏召见俞大猷,就征伐蒙古问题讨论军事方略。俞大猷每每以真知灼见折服翟鹏。翟鹏对俞大猷施礼致意,此举使全军震惊。然而不知何故,翟鹏也未能重用俞大猷。俞大猷空怀一腔报国之志,只能打道回府。
这并没有使俞大猷灰心泄气,他耐心等待时机。当毛伯温接到福建漳(州)汀(州)两地发生民变的报告时,他这回起用了俞大猷,任命他为汀漳守备。俞大猷不辱使命,到任后找来当地几个管事的族长,言说化解民乱的道理,提出惩恶扬善的条款,又抓了几个捣蛋的地痞恶棍,很快将民变平息。兵部接到倭寇犯我东南沿海的报告。毛伯温又指令俞大猷率军出击,消灭倭寇。俞大猷二话不说,带领部队就出发,连续捣毁海盗老巢,斩杀敌人300多,不仅受到嘉奖,还被提升为署理都指挥佥事,隶属广东都司。
嘉靖二十八年(1549年),俞大猷奉命平定“安南事变”,生擒敌首,消灭敌人1200多。凯旋时,手握朝廷大权的严嵩故意抑制打压俞大猷,不为他报功,只以赠银五十两作罢。这一点银两,连抚恤死难弟兄都不够。无奈,俞大猷只好从自己的结余中拿出银两犒劳下属。应当说,这也是命运对他的又一次戏弄。
俞大猷能征善战的名声传扬天下后,朝廷想不用他都不行。嘉靖三十一年(1552年),倭寇大举侵扰浙东。皇帝诏令俞大猷为宁波、台州诸府参将。当时宁波守军不能打仗,被倭寇所破,是俞大猷率军击退敌人。倭寇败而不退,转而又去攻击绍兴临山卫,再攻击松阳。俞大猷得报,很快调集兵马支援绍兴和松阳。他们在知县罗拱辰的兵马配合下,奋力抵抗倭寇进攻,取得胜利。然而,莫名其妙的是,俞大猷打了胜仗,杀敌不少,却被朝廷处分,以“失事”为由停发他的俸禄。俞大猷一头雾水。因为前方战事紧急,他无心向朝廷申诉,只能把委屈吞进腹中,照样不声不响地组织军队抗倭,追杀大批量的倭寇于海中,焚烧敌船50余艘,获得“松阳大捷”。战绩报至朝廷,高官们十分尴尬,不得不撤销对俞大猷的停发俸禄的处分。
嘉靖三十五年(1556年)三月,因江苏都督兼总兵官刘远不能平倭,朝廷把他撤了,将能征善战的俞大猷任命为总兵官。倭寇进犯西庵、沈庄及清水洼。俞大猷领兵还击,很快把倭寇击退。倭寇逃到浙江的陶山、黄浦,俞大猷乘胜追击,将倭寇打得无处逃窜。倭寇很不甘心,又往徐海集结。俞大猷再率军进击,再次打得倭寇鬼哭狼嚎。皇帝这才知道俞大猷真正能战,提升他为都督佥事。从此,俞大猷成为大明抗倭名将,声震华夏。
高压之下谋解脱
浙江巡抚胡宗宪是俞大猷、戚继光的上司,曾多次支持俞大猷和戚继光抗倭,也算是个明事懂理的好官。但是胡宗宪和敌寇汪直(安徽徽州人,明朝著名海盗)有染,公然与汪直通市贸易,受到俞大猷坚决反对。后来汪直被朝廷设计诱捕,倭寇大举进兵攻击舟山,企图救出汪直。朝廷命胡宗宪尽快平倭。胡宗宪只好派俞大猷发兵围剿。舟山乃易守难攻之地,俞大猷这回虽小有胜利,却也没能将倭寇击退。他请求胡宗宪派兵增援,朝廷也催促胡宗宪抓紧结束战斗。胡宗宪大话敷衍,朝廷不满,怪罪下来,胡宗宪推脱责任。朝廷于是撤销俞大猷、戚继光的职务,并限定他们一个月平定倭寇。俞大猷和戚继光只好发动更加猛烈的攻势,战争呈胶着状态。俞大猷判定坚持就是胜利,倭寇粮草将尽,我却有后方补给。果然,倭寇坚持不住就乘上战船逃跑。俞大猷早料到这一手,提前布置妥帖,乘船赶往海上拦截,将倭船击沉。倭寇被迫往东南方向的福建逃窜,俞大猷和戚继光又乘胜追击,杀倭四五千人,几乎平定倭患。这时又是胡宗宪使坏,他认为浙江剿倭已经一年有余,此时倭寇逃往他省更好,只要浙江太平无事就行,于是暗地派人告知倭寇让他们溜走。俞大猷和戚继光取得“舟山战役”大胜,却反被朝廷训斥。俞大猷不解,问道何故?弹劾他们的御史大夫说,他们的罪名是放走倭寇残部。俞大猷喊冤,说放走倭寇的是胡宗宪,他下令叫我们不必追击。现在追查起来,怎么降罪我俞大猷了?御史大夫于是弹劾胡宗宪。胡宗宪吓得要命,就来做俞大猷的思想工作,请俞大猷为他代过受罚,保证日后予以补偿。俞大猷心软了,于是被撤职、逮捕,剥夺世袭爵位。
深陷牢狱的俞大猷,只能悲叹命运不济。他不浪费时间,找来书籍不断阅读,以此给自己增加知识养料。他在读书之余也反思自己,思来想去,总觉得不应坐以待毙。有朋友来探监,他就把自己想早些出去的想法告知友人。他最要好的朋友陆炳决定帮助俞大猷,他用丰厚家产向当时手握大权的严嵩之子严世蕃进贡说情,俞大猷这才得以出狱,并受命去边塞立功赎罪。
苍茫的漠北,风沙扬起时遮天蔽日。长期生活在南方的俞大猷,开始很不适应北方气候,但他很快习惯了这里的生活,而且熟悉了沙漠地形地物。山西巡抚李文进了解俞大猷的才华,主动找他谈论军事作战问题。俞大猷不负众望,再一次显示出他超人的军事指挥才能。他根据沙漠作战特点,自己创造性地设计制作出一种抵御敌人骑兵的独轮车。他用百辆独轮车,三千骑兵,在安银堡大败敌人。人们这才发现,俞大猷不但善于海战,而且善于沙漠山地作战,可谓军事通才。巡抚李文进很高兴,他向朝廷推荐了俞大猷的这一战车御敌之法,朝廷请俞大猷为师,推广他发明的战车,并且设置了专门对蒙古作战的兵车营。京师营中有兵车营这一编制,也是从这里开始。俞大猷乘着士兵情绪高昂,同李文进商讨偷袭蒙古部落的计策,两人英雄所见略同,于是把作战计划布置下去,很快偷袭成功。朝廷为此给俞大猷平反,还其世袭爵位。
能征善战的将军哪里都需要。南边的镇簟(今属浙江宁波)出现匪情,川湖总督黄光升向朝廷推荐俞大猷率军前往镇压,朝廷准许。俞大猷于是被任命为镇簟参将,他很快率领军队将镇簟匪盗平定,搞得那些曾经陷害过他的官员不服都不行。
在此之前,俞大猷就专门组织训练过他的“俞家军”。与戚继光所教“戚家军”不同的是,俞大猷除教“俞家军”基础理论知识外,更注重让士兵们学习他独创的剑法(亦即棍法),重点学他通过《易经》理论糅合军事布阵而创造的“剑阵”。“剑阵”主要由剑、射、阵三法组成。它的强项是集结士兵形成合力,集体配合攻击敌人。在很多战斗中,“俞家军”都发挥出重大作用,成为与“戚家军”齐名的抗倭劲旅。
广东饶平贼人张琏,数次攻陷城邑,多年了却没有人能够将其平定。皇帝于是下诏调俞大猷去南赣,集合广东和福建的兵力进行讨伐。这时胡宗宪兼管江西,他知道张琏远离巢穴,命俞大猷带兵迅速追击。俞大猷告诉胡宗宪:以奇兵偷袭张琏巢穴,打击他可能来救护的援军,这才是上策,怎么能用数万人的部队去跟着张琏一个人流动呢?胡宗宪以为俞大猷曾为他受过而记恨他,故而不听他的指挥。俞大猷非常坦然地告诉胡宗宪,若是记恨,当初就没有必要替胡宗宪代过受罪进监狱。现在不听你胡宗宪的打法,实在是你胡宗宪的战法太低劣,无法让我俞大猷接受,并不是我有意不听指挥。胡宗宪自知理亏,也就作罢。俞大猷按照他的战法,先率军将张琏老巢端掉,算定张琏会带兵回救,于是在险处设伏,打一个漂亮的伏击战。张琏乃一介草莽武夫,一听说自己的老巢被俞大猷捣毁,速速调兵遣将,赶忙打回老巢。眼见着张琏的队伍渐渐走进俞大猷布好的“口袋阵”,站在高山之巅进行t望的俞大猷十分欣慰。当俞大猷的歼敌号角吹响时,英勇的“俞家军”奋勇杀敌,呼声震天。落入“口袋”的敌匪鬼哭狼嚎,狼狈逃窜。“俞家军”一下斩杀敌人1200余。张琏且战且退,毫无招架之力。俞大猷号召军队乘胜追击,将张琏和另一匪首萧雪峰擒获。仗打胜了,抢功的人也来了。广东人上报朝廷说张琏是他们抓获的。俞大猷感到好笑。但他不予计较,只是告诉广东军官说,既然你们能战,这么多年了为何不把敌匪消灭?既然你们广东人抓获敌匪首,为何张琏还在我的手中?广东军官听了这番话,无地自容。
面对被“俞家军”俘虏的两万多匪兵,有人主张将他们全部斩杀。俞大猷坚决不同意。他对属下分析说:这些匪兵绝大部分是受骗而来的农家子弟,如果全杀,他们年迈的父母就无人赡养,年轻的媳妇也会失去丈夫;这些人本性不是很坏,经过教育相信他们会改邪归正。只有少数头领,无恶不作,犯下滔天罪行,这些人当杀。这样,那些经过教育的两万余农家兵丁,就被俞大猷逐一遣返回家。为此,朝廷升俞大猷为副总兵,协助驻守南(今江西大余和广东南雄地区)、赣(州)、汀(州)、漳(州)、惠(州)、潮(州)诸郡。
身处险境有谋略
嘉靖四十二年(1563年)十月,俞大猷调任南赣,次年改任广东。当时潮州倭寇二万多人与福建大盗相互联络,坑害百姓。加上福建延平(今福建南平)和汀州(今福建龙岩)又有盗寇作乱。朝廷告急。当时部队尚未集结,兵力部署也未做好。为了安抚朝廷,俞大猷决定单身闯入敌营,说服那些首领,叫他们回到山寨,停止扰民掠财,遣散兵丁。属下劝他说,这样做太危险,弄不好会被匪寇杀头。俞大猷镇定自若。他很有信心,凭着他的威名,不但不会被杀,还有把握说服敌寇匪首。俞大猷走后,人们都为他捏一把汗,认为凶多吉少。谁想,俞大猷孤身闯敌营,身处险境,却泰然自若,十分镇定。匪徒首领要杀他。他幽默地应对说,你们可以来10个人,手持刀枪一起上。匪首说,我们知道你俞大猷能战,但我们一下上30人,不信干不倒你俞大猷。双方一开打,敌匪一个个被俞大猷用独家剑法打得屁滚尿流。敌匪首被迫回到谈判桌上进行谈判。俞大猷开出优惠条件,只要不占山为王,每个人都能得到利益。结果,俞大猷把那些首领说服,一个个离开城邑,回到山寨,或做小吏,或分得田地耕种。这事让全国人为之震惊,简直把俞大猷看成“神人”。有一个叫温七的匪寇首领,不肯听话,继续为非作歹。俞大猷迅速带兵将温七剿灭。俞大猷的名声更为响亮。发展到只要敌寇一听到“俞家军”的名声,就闻风丧胆,拔腿逃窜。
河源(今广东省河源市)、翁源(今广东省翁源县)贼寇首领李亚元活动猖獗。广东总督吴桂芳知道俞大猷能打仗,就要求朝廷调俞大猷前去征讨。俞大猷这次的谋略不同于上次。在吴桂芳的支持下征兵10万,分五路进击,先取敌人老巢,再分军各个击破,很快将李亚元生擒,俘虏、斩杀敌人共计10400多人,救回被强抢的男女百姓8万余人,又一次取得重大胜利。没多久,他就被提升为都督同知。又因为他在这个职位上带兵消灭了大倭寇曾一本,他又被朝廷提升为都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