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解中华历史知识从这里搜一搜
当前位置:历史网 > 历史知识

历史知识

武夷山10处文物列入保护单位

2022-05-19

原标题:保护朱子文化遗存遗迹 武夷山10处文物列入保护单位

中新网武夷山3月2日电(记者张丽君)记者2日从武夷山市政府获悉,为了切实做好朱子文化遗存遗迹等文物的保护工作,弘扬武夷山优秀的历史文化,经推荐、专家论证和政府常务会议通过,武夷山“仙洲密庵遗址”等10处文物确定为武夷山市第十批文物保护单位。

仙洲密庵遗址位于武夷山五夫镇古亭村凉伞岩(仙洲山)下,建于北宋,现仅存遗址。朱熹寓居五夫里40多年的生涯中,常携友攀登仙洲山寻幽探胜。据方志记载,仙洲山有“两峰并峙,一尖一方,山顶有棋坪石,上有永丰寺密庵”;朱熹常在密庵读书、著述,留下了大量的文稿与诗篇。它是朱子文化重要的遗存遗迹。

保护范围:东至棕榈坪,南至放生池以南70米,西至锯柴凹岩脚,北至凉伞岩脚。

屏山灵泉位于武夷山五夫镇府前村东侧,该泉由一深一浅两个泉眼组成,深者:水深1米、长1.26米、宽0.9米,浅者:水深0.2米、长1米、宽0.8米;泉眼东侧约三米处的岩石阴刻有“灵泉”二字。朱熹就读屏山书院时,经常在此饮水。它是朱子文化重要的遗存遗迹。

保护范围:以灵泉为中心,向四周延伸5米。

一曲南山书堂又名牧堂、咏归精舍、九峰书院,位于武夷山风景区内一曲溪南兜鍪西麓,由北宋理学家蔡发创建,为蔡氏数代讲学之所,现仅存遗址。庆元间(1195-1200年),蔡元定次子蔡沈(号九峰)与兄蔡渊一道将牧堂加以修缮扩建,改名南山书堂,为论道、著书、名流讲学之所,也是天下理学士子向往之所;蔡氏一门“四世九儒”其子蔡元定、孙蔡沈、玄孙蔡杭等大儒均南山书堂一系。嘉熙间(1237-1240年),蔡沈次子蔡杭在南山书堂故址上扩充舍宇,并将其更名为咏归精舍,内祀蔡沈遗像,故又称为九峰书院。它是现存的重要的理学遗迹。

保护范围:东至兜鍪峰山脚、南至大路、西至水渠、北至果园。

文庙(崇圣祠、明伦堂)

文庙位于武夷山崇安街道温岭社区文化宫路1号,为宋绍圣二年(1095年)知县王当所建;原有大成殿、两庑、学宫、兴贤、登俊、自得、善库四斋、棂星门、兴文祠,崇圣词、明伦堂、“闽邦邹鲁”牌坊、“文路”和“礼门”门楼、忠义孝悌祠、文昌阁等,史称“规模宏丽”,现仅存崇圣祠、明伦堂、泮月池、状元桥和棂星门等附属建筑;2014-2015年,武夷山市政府对崇圣祠、明伦堂进行了全面的修缮。朱熹在武夷山生活的近50年里,曾多次拜谒文庙并留下了《建宁府崇安县学二公祠记》和《建宁府崇安县学田记》,是现存重要的理学遗迹。

保护范围:崇圣祠、明伦堂四周外围墙界内。

茶洞位于武夷山风景区五曲溪北茶洞内,明崇祯十五年(1642年)黄道周在此构筑书室、讲学两年;现为云寮“峥嵘深锁”石门后大致呈圆形的绿地和进入茶洞的通道;是现存的重要的理学遗迹。

保护范围:东至隐屏峰,西至石门,南至隐屏峰,北至天游峰。

云寮书院位于武夷山风景区云窝接笋峰西北麓、铁象岩上,北宋元符二年(1009年)理学家游酢建水云寮,清朝游云章在水云寮旧址上建云寮学院;现仅存遗址(其长约30米,宽约35米,有遗址碑)和接笋峰岩壁上游九言(游酢后裔)的“水云寮”;是现存的重要的理学遗迹。

保护范围:东、南至隐屏峰,西至山门,北至小路。

蔡发墓位于武夷山兴田镇虹桥行政村,由墓主人之子蔡元定为父卜得。墓冢按宋制,穹隆圆形封土堆,平面呈“凤”字形,由河卵石围砌;墓旁享亭有宋理宗诰谕、重修牧堂公墓记、蔡发遗训等石刻数方,以及“通天文地理之术,精阴阳星历之数”抱柱楹联。它是现存的重要的理学遗迹,也是研究宋明理学、天文、堪舆、葬制葬俗重要的实物资料。

保护范围:东至大路,西、南、北至蔡家山脊。

崇安特支旧址——徐履峻故居位于武夷街道大埠村下大布22号,为三开两进清末土木结构建筑,是徐履峻祖居。徐履峻,字蓬仙,崇安十大英烈之一,是福建省五大农民武装暴动之一的上梅暴动的主要领导人;1927年7月下旬陈昭礼、徐履峻和潘超人在此召开党员会议,成立了中共崇安特别支部(直接隶属于党中央),徐履峻任书记。它是重要的革命历史遗存,是研究中共崇安革命史的重要实物资料。

保护范围:东至公路、西以墙为界向外延伸10米、南至徐文忠宅、北至徐文元宅。

岭阳关亦称绵阳关,始建南宋。关隘由关口、关门、墙垛、走马道以及闽赣古驿道组成,关隘在重崖峭壁之上,有“八闽咽喉”之称;是武夷山八大关隘中现存规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古关隘和古驿道;是研究武夷山古代商业、关防、兵制、铺驿制、交通运输的重要实物资料。

保护范围:岭尾至新岭头段(岭尾曾家客栈遗址始至新岭头,全长约1.5千米)、丘岭至岭阳关口段(丘岭前始至岭阳关终,全长约2.5千米)、岭阳关口(南北两侧至山脊,东至关口延伸30米,西至关口延伸10米)。

崇安江西会馆位于新丰街道南门街32号,坐西北向东南,为清代晚期建筑;其门楼保存较为完整(门楼宽13.4米、高7米,砖古结构),砖雕精工精细,雕刻精美,纹饰丰富,雕有麒麟、喜鹊、花草等图案;是当时在武夷山及过往武夷山的江西籍客商的住宿、议事的场所,90年代曾作为城南小学校舍。它是与茶叶商贸相关的服务设施,是研究“万里茶道”(福建段)的重要遗存。

保护范围:江西会馆四周外围墙界内。(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