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解中华历史知识从这里搜一搜
当前位置:历史网 > 历史知识

历史知识

崇祯身边以身殉国的忠臣良将,数量还真不少

2022-05-19

大明王朝的覆亡,是令人慨叹的。

然而,有些专家说,明朝的灭亡,那是腐朽的王朝已经走向了没落,明亡清兴,新陈代谢、王朝更替。

中华民族则完成了一次华丽蜕变,又重新焕发了新的生命力、新的光芒和色彩。

以至于,对于崇祯自缢殉国一节,不无揶揄地说,崇祯帝搞得众叛亲离,到了最后时刻。

只有一个小太监陪在身边,真正的孤家寡人也!

言下之意,大明王朝的确是一个人人唾弃的陈旧、落后、反对的王朝,不值得留恋,不值得同情。

事情真的是这样的吗?

崇祯在自尽前一刻,也曾喃喃自语说:“朕待士不薄,今日至此,群臣何无一人相从?”

但是,他很快就给出了解释:“想来是他们不知朕的景况,所以不能前来殉难。”

崇祯帝的猜测对不对呢?

答案是肯定的。

中国,从来就不缺少硬骨头的人。

而且,大明王朝养士三百年,在儒家道德规范下的培养出来的、以忠义自许的人不知有多少。

象史可法等等一大票英雄人物没有立刻追随崇祯帝于九泉地下,那是他们觉得大明王朝的北京城虽然丢失,大事尚有可为。

然而,当南明三帝:弘光、隆武、永历的相继败亡,以身殉国的忠臣良将比比皆是。

史可法明知事不可为,死守扬州,最终斑斑血泪染梅花。

清军下扬州、取南京。

钦天监挈壶官陈于阶慨然自缢、刑部尚书高倬仰药身亡。

户部郎中刘成治自杀之前,索笔题壁:“钟山之气,赫赫洋洋;归于帝侧,保此冠裳。”从容赴死。

国子监生吴可箕遥望清军如流入城,自投鸡鸣山关帝庙缢死。

中书舍人陈n及和他的举人儿子陈伯俞闭门自尽。

户部主事吴嘉胤长衣博带,衣襟飘飘,谒孝陵、登雨花台,自绝于宋杨忠襄墓松树下,一如高僧仙去。

国子生王赞明亲自到相山挖掘自己的墓穴,穴成,徐徐起身,与亲友作别。

说:“此地当往来之冲,吾不死于家而死于此,使过而见者有动心焉!天下事未可知也!”

中书龚廷祥整肃衣冠,别文庙;登武定桥,睹秦淮河而哭:“大丈夫当洁白光明,置身天壤;勿泛若水中凫,与波上下。”慷慨投水死。

甚至秦淮河百川桥下行乞的一个不知名乞儿,也悲愤于国亡,投淮河自杀。

主事黄端伯听说清军入城,端坐府门,巍然不动。

清军统帅多铎派人前来劝降,黄端伯将来人赶走,提笔在自己家门书一行大字,云:“大明礼部仪制司主事黄端伯不降!”

多铎因此大赞:“南来硬汉,仅见此人。”

黄端伯被清军处斩之日,出通济门,到了水草庵,整肃冠履,昂首引颈受刃,说:“愿毕命于此!”

从容就死的神态让行刑的刽子手心惊得手颤刀坠,观者千百人,皆持香哭拜。

被囚禁在北京的兵部右侍郎兼右佥都御史左懋第听说南京朝廷已经被灭,与随员兵部司务陈用极、游击王一斌、都司张良佐、壬廷翰,守备刘统五人一同向多尔衮求死。

临刑前,左懋第问五人:“你们后悔吗?”

五人答:“求仁得仁,又什么好后悔的!”

刽子手挥刀之时,瞿式耜口中疾呼皇上者三,从容就戮。

鲁迅先生说:“我们从古以来,就有埋头苦干的人,有拚命硬干的人,有为民请命的人,有舍身求法的人……虽是等于为帝王将相作家谱的所谓‘正史’也往往掩不住他们的光耀,这就是中国的脊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