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万人对2万人,竟没扛过两个月就沦陷,成中国近代最耻辱一战
自从鸦片战争失败之后,清朝的军队和外国侵略者之间的战争几乎是屡战屡败。每一次的失败,都是国家主权进一步的丧失和民族灾难的进一步加深。有远见卓识的大臣们逐渐清醒了过来,自己所效忠的朝廷已经不再是什么天朝大国,如果再不跟上时代的潮流,终将会被别人取代。这个时代注定是一个风云变幻的时代,革命将会是这个时代的主旋律!朝廷里那些顽固守旧的大臣们从中阻挠,再加上他们也是在黑暗中摸索前行,改革并不是那么彻底。但是,这些人还是将古老腐朽的中国向前推了一把!
八国联军侵华时,在天津、北京乃至华北地区的清朝军队总共有十一万人,而且这些军队的装备可以说是和八国联军所用的武器装备所差无几。这样的说法并非空穴来风,因为根据清朝海关的记载,在八国联军侵华之前,沿海口岸的武器输入量是往年的数倍之多。这就表明北洋地区的队伍得到了极大地扩充,武器装备方面也得到了及时的更新。他们大都使用的是西方的先进武器,并且还配备有各式机枪和大炮。但就是这样,还是没能敌过人数少很多的八国联军。
八国联军两万的人数相比十一万的清军处在劣势,而且他们的武器也没有先进到哪里去。清朝的军队又是在自己的地盘上作战,有着很可靠的后方基地,起码弹药和粮食是不用担心的。况且联军要想进攻北京城,天津的大沽炮台是他们的必经之地。这个炮台也不是那么容易被攻破的,这座炮台是清政府雇佣德国工程师花了很长时间才重新改造好的,上面配备的武器也是当时世界上先进的堡垒炮,并且还有四艘德国的鱼雷舰在旁边随时待命,这样的炮台在当时的世界上一流的水平了。
八国联军要想登陆,要想去进攻北京城,绕过这里是绝对不可能的。这下可让他们犯了愁,但是也没有别的办法,联军只好硬着头皮进攻。但是让他们感到意外的是,装备如此之好的堡垒炮台清军却没能很好的利用,不久,这个堪称世界上一流的炮台就被八国联军给攻占了。
1900年7月14日天津失陷后攻打北京城时,八国联军军队经过严密的部署,分工合作。每个城门都有一支队伍负责攻打,不到两天,整个北京城沦陷。清朝的军队数量和装备并不是太差,为什么会屡战屡败呢?一个国家的首都,轻而易举的就被人家占领,未免有点太说不过去了。在世界近代史上,也只有法国和我们有过同样可耻的经历。
清朝政府之所以一而再再而三地打败仗,直到最后丢掉了北京。最主要的原因就是朝廷的无能,从一开始他们就视国家大事为儿戏。比如在对待义和团的时间上,就可以看出朝廷的反复无常。他们一会儿要剿灭,一会儿又去安抚,或者边围剿边安抚,一直就没有一个确定的态度,所以就直接导致了京津地区的局面失控。外国侵略者为了维护自身的利益,不断威胁清政府要清廷镇压义和团。当时的清朝政府可谓是内外交困,只能仓促的向这些外国侵略者宣战。一方面要缓和一下国内的矛盾,另一方面还要借义和团的势力给西方列强一个强有力的回应。
可见,从开始清政府就没有一个坚定的方向,举棋不定导致延误了最佳的时机。更加让人哭笑不得的事情还在后面,清政府虽说是对外宣战,但是却连一个正经的宣战诏书都没有。为何宣战?向哪几个国家宣战?什么时候进入战争状态?这些宣战最基本的要件都没有。只是在内部发布了一个简单的诏书,没有以任何形式将这一信息传达给外国政府。比传达一份内部文件都要随便的多,导致几个大臣接到通知之后一头雾水,连忙上书请示:“这次对外宣战,究竟是因何故、与哪国宣战?”
从八国联军开始准备进攻北京一直到最后1901年《辛丑条约》的签订。这一纸条约就是中国近代史上赔款数目最庞大、主权丧失最严重的不平等奴性条约,这场战斗也成为了中国近代最耻辱的一战。因为签订此条约是在洋历的9月7日,因此也有“九七国耻”一说。这场战争看似打了一年多,但是除去其他因素,真正在进攻北京的战争历时只有56天。
尽管在战争中,有的士兵不畏牺牲,冲锋陷阵。但是他们还是没有借助有利的地理和众多的人马,把一场本不该如此轻易失败的战争仅仅打了56天就以失败告终。《辛丑条约》签订后,中国从此完全的沦为了半殖民地国家。
文|峰揽山川
- 上一篇:史上第一骗局:曹操建铜雀台惊人原因
- 下一篇:齐景公的宠姬---胡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