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节 远交近攻
2022-05-19
秦昭襄王于公元前307年嗣了王位。这是一位很有作为的君王。如果说是秦穆公奠定了秦国走向帝王大业的基础,那么秦孝公是完成了这个准备,而昭襄王是实现了这个过渡,最后始皇嬴政走到了终点。
秦昭襄王用樗里疾为相国,这位仁兄第一件事就是追究武王致死的责任,来打击政敌排斥异己。车裂了孟贲并灭了他的家族;因为任鄙努力阻止了,臣阻不了君属 于正常,任命为汉中太守。怎么能把这事牵到宿敌甘茂身上呢?樗里疾在朝堂上向昭襄王说:先君不去洛阳就没这事,甘茂不拿下宜阳先君就去不了洛阳,这都是甘 茂的主意造成的。这就是欲加之罪了,想整你就能找到整你的理由。甘茂没办法,惹不起还躲得起,跑吧!甘茂一气之下跑魏国去了,后来就病死在了魏国,再也没 能回秦。
秦昭襄王听说楚怀王送儿子到齐做人质,怀疑楚、齐联盟对秦不利,就任命樗里疾为大将兴兵伐楚,楚国派大将景快迎战,结果是秦军大胜,景快兵败被杀。楚怀王怕得要命,秦昭襄王写了一封信给怀王,约他到武关见面谈一谈。
怀王为难了。去,害怕被扣,不去,害怕挨打。大臣中屈原等人主张不去,靳尚等人主张去。最后楚怀王没办法还是得去。
怀王到了武关就被秦软禁了。押到咸阳,秦昭襄王就逼怀王以黔中地方换人,怀王誓死不从,楚国为稳定国内局势,立太子为王。后来楚怀王客死在秦国。
秦昭襄王丢了名声又没得到地,生气了。只能再拿楚国出气,就派白起为大将,蒙骜为副将率兵伐楚,十万大军所向披靡,攻取了楚国的十五座城邑得胜而归。到此时,楚对秦已经是束手无策,没有还手之力。强楚变成了弱楚,秦的战略进攻方向又转向了魏、韩、赵三国。
当时的“三晋”,韩国已无力自保,魏国只能自保,赵却经过武灵王一系列以强军为主的变革,“胡服骑射”,军力增强,国家日渐强大,成了“三晋”的头。武灵王胆气十足,还化妆成赴秦的使者亲自进入秦国考察情况,等秦昭襄王发现派兵去追,赵武灵王已经安全地返回了赵国。
这期间秦昭襄王也在努力地招揽人才,听说孟尝君素有贤名,就把他从齐国连骗带哄召到秦国,本来要用为相国,可樗里疾怕孟尝君取代了自己,进言秦王改了主意把他软禁在秦国,孟尝君的门客充分发挥各自专长保着他逃出了秦国。秦昭襄王没得逞。
公元前293年,周天子看秦越来越强横,连九鼎都想动,就想利用韩魏被秦欺压的怨恨给自己出出气,下诏让韩、魏联兵伐秦,秦国派白起迎战联军。联军哪是白起的对手,双方大战于伊阙(今河南省洛阳市南),秦军大获全胜。
伊阙之战后,昭襄王有点喜不自胜,觉得秦和其他六国同样称王就显不出秦国与山东六国的不同,就想称帝,和古代圣君平起平坐。可自己称帝又迫于天下舆论压 力,就想拽着齐王一起称帝。齐王用“大忽悠”的弟弟“小忽悠”苏代的计策,只答应不动作。秦自己称帝两个月看齐国没动静,只好又把帝号去了。
这个时候的秦国,已经有对其他六国颐指气使的架式,论战事想打谁就打谁,找人才想挖谁就挖谁,甚至想要谁的好东西谁就得献来。
这不,听说赵王得了“和氏璧”,就想据为己有,硬抢不好办,就骗,对赵国说秦国愿意用十五座城邑换。赵王为难了,不答应吧,怕挨打,答应吧,怕被骗。后来派蔺相如带璧入秦,他以自己无畏的勇气和聪明的智慧,终于使得“和氏璧”完璧归赵。
总之,秦国是一天比一天横,昭襄王的腰杆子一天比一天硬。但秦国以强大的国力,却总是缺乏战略性运筹。就好比盖房子,土石砖木充足,质量也好,就是建不出好房子。缺少什么呢?——总设计师!
天要成全谁,就必然帮助谁。这不,给秦送人才来了!这个人是谁:范雎(jū)!
范雎,魏国人,字叔。从小就有远大的抱负,饱学多才,“有谈天说地之能,安邦定国之志。”事实证明他也真的是完成强秦统一六国之业的过渡者,虽然私心重点,心眼小点,但不失为难能一遇的卓越政治家。
早年他也曾在诸侯国中游说,向诸侯推销自己的政治主张,但没被重视。因为魏国是家乡,就很想侍奉魏王。但当时的世袭贵族制度,使他这样的贫寒之士没有有影响的贵族推荐引荐,根本就到不了魏王面前。没办法,为了找一个进身的阶梯,只好去侍奉魏国的中大夫须贾。
须贾在魏国的“政府”中担任的角色是外交部长。当时正值魏国帮助燕国征伐齐国,差点灭了齐。田单以自己卓越的智慧和崇高的威望,带领齐人打败了燕国,魏昭王怕齐国报复,就和相国魏齐商量,派须贾出使齐国修缮两国关系。须贾就带着范雎去了。
在招待的酒宴上,齐襄王就指责须贾说:当年我们先王和魏国联兵伐宋是多么的协调,可后来燕人侵齐想要灭掉齐国时,魏却帮了燕的忙。我每想起这件事就怒气填胸。魏国这么反复无常,现在又来修好,我就搞不清你们是真心还是假意,让我怎么能相信你们呢?
须贾被问住了,结巴了半天答不上来。范雎一看这尴尬场面就接了话题答道:大王说的这话有失公道。我们先王当初和齐一起伐宋,是因为当时有约定要三家分 宋,但灭了宋以后是贵国违背了盟约把宋的土地自己全占了,而且还来侵掠魏的本土,这是齐失信于魏,不是魏失信于齐。后来燕国出头征伐齐国而魏国能帮助燕 国,实在是因为诸侯厌恶齐国贪得无厌但又拿齐国没办法,正好燕国代表了诸侯的愿望,才会出现济西之战五国同仇敌忾的局面,魏国参予伐齐事出有因,而且参予 的又不单单是魏。就是这样,魏国也是适可而止,并没有和燕国去攻打临淄,所以魏对齐不存在失信和无礼的事。现在大王您英武盖世,想要一雪前耻,光大先人的 霸业,我们主公就是因为您有能力再现齐桓公、齐威王当年的霸业,所以才不计旧恶前嫌,派中大夫须贾来修好求和。大王如果只知道责备别人而不知道反省自己, 那么齐国先王的过失就要在您的身上重现了。这一定不是大王的本意吧?
齐王被这一番话说得目瞪口呆,站起身施了一礼说:你说得对,是我虑事不周说了错话。坐下后就问须贾:这个说话的是什么人?>以上内容由整理发布()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部分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秦昭襄王用樗里疾为相国,这位仁兄第一件事就是追究武王致死的责任,来打击政敌排斥异己。车裂了孟贲并灭了他的家族;因为任鄙努力阻止了,臣阻不了君属 于正常,任命为汉中太守。怎么能把这事牵到宿敌甘茂身上呢?樗里疾在朝堂上向昭襄王说:先君不去洛阳就没这事,甘茂不拿下宜阳先君就去不了洛阳,这都是甘 茂的主意造成的。这就是欲加之罪了,想整你就能找到整你的理由。甘茂没办法,惹不起还躲得起,跑吧!甘茂一气之下跑魏国去了,后来就病死在了魏国,再也没 能回秦。
秦昭襄王听说楚怀王送儿子到齐做人质,怀疑楚、齐联盟对秦不利,就任命樗里疾为大将兴兵伐楚,楚国派大将景快迎战,结果是秦军大胜,景快兵败被杀。楚怀王怕得要命,秦昭襄王写了一封信给怀王,约他到武关见面谈一谈。
怀王为难了。去,害怕被扣,不去,害怕挨打。大臣中屈原等人主张不去,靳尚等人主张去。最后楚怀王没办法还是得去。
怀王到了武关就被秦软禁了。押到咸阳,秦昭襄王就逼怀王以黔中地方换人,怀王誓死不从,楚国为稳定国内局势,立太子为王。后来楚怀王客死在秦国。
秦昭襄王丢了名声又没得到地,生气了。只能再拿楚国出气,就派白起为大将,蒙骜为副将率兵伐楚,十万大军所向披靡,攻取了楚国的十五座城邑得胜而归。到此时,楚对秦已经是束手无策,没有还手之力。强楚变成了弱楚,秦的战略进攻方向又转向了魏、韩、赵三国。
当时的“三晋”,韩国已无力自保,魏国只能自保,赵却经过武灵王一系列以强军为主的变革,“胡服骑射”,军力增强,国家日渐强大,成了“三晋”的头。武灵王胆气十足,还化妆成赴秦的使者亲自进入秦国考察情况,等秦昭襄王发现派兵去追,赵武灵王已经安全地返回了赵国。
这期间秦昭襄王也在努力地招揽人才,听说孟尝君素有贤名,就把他从齐国连骗带哄召到秦国,本来要用为相国,可樗里疾怕孟尝君取代了自己,进言秦王改了主意把他软禁在秦国,孟尝君的门客充分发挥各自专长保着他逃出了秦国。秦昭襄王没得逞。
公元前293年,周天子看秦越来越强横,连九鼎都想动,就想利用韩魏被秦欺压的怨恨给自己出出气,下诏让韩、魏联兵伐秦,秦国派白起迎战联军。联军哪是白起的对手,双方大战于伊阙(今河南省洛阳市南),秦军大获全胜。
伊阙之战后,昭襄王有点喜不自胜,觉得秦和其他六国同样称王就显不出秦国与山东六国的不同,就想称帝,和古代圣君平起平坐。可自己称帝又迫于天下舆论压 力,就想拽着齐王一起称帝。齐王用“大忽悠”的弟弟“小忽悠”苏代的计策,只答应不动作。秦自己称帝两个月看齐国没动静,只好又把帝号去了。
这个时候的秦国,已经有对其他六国颐指气使的架式,论战事想打谁就打谁,找人才想挖谁就挖谁,甚至想要谁的好东西谁就得献来。
这不,听说赵王得了“和氏璧”,就想据为己有,硬抢不好办,就骗,对赵国说秦国愿意用十五座城邑换。赵王为难了,不答应吧,怕挨打,答应吧,怕被骗。后来派蔺相如带璧入秦,他以自己无畏的勇气和聪明的智慧,终于使得“和氏璧”完璧归赵。
总之,秦国是一天比一天横,昭襄王的腰杆子一天比一天硬。但秦国以强大的国力,却总是缺乏战略性运筹。就好比盖房子,土石砖木充足,质量也好,就是建不出好房子。缺少什么呢?——总设计师!
天要成全谁,就必然帮助谁。这不,给秦送人才来了!这个人是谁:范雎(jū)!
范雎,魏国人,字叔。从小就有远大的抱负,饱学多才,“有谈天说地之能,安邦定国之志。”事实证明他也真的是完成强秦统一六国之业的过渡者,虽然私心重点,心眼小点,但不失为难能一遇的卓越政治家。
早年他也曾在诸侯国中游说,向诸侯推销自己的政治主张,但没被重视。因为魏国是家乡,就很想侍奉魏王。但当时的世袭贵族制度,使他这样的贫寒之士没有有影响的贵族推荐引荐,根本就到不了魏王面前。没办法,为了找一个进身的阶梯,只好去侍奉魏国的中大夫须贾。
须贾在魏国的“政府”中担任的角色是外交部长。当时正值魏国帮助燕国征伐齐国,差点灭了齐。田单以自己卓越的智慧和崇高的威望,带领齐人打败了燕国,魏昭王怕齐国报复,就和相国魏齐商量,派须贾出使齐国修缮两国关系。须贾就带着范雎去了。
在招待的酒宴上,齐襄王就指责须贾说:当年我们先王和魏国联兵伐宋是多么的协调,可后来燕人侵齐想要灭掉齐国时,魏却帮了燕的忙。我每想起这件事就怒气填胸。魏国这么反复无常,现在又来修好,我就搞不清你们是真心还是假意,让我怎么能相信你们呢?
须贾被问住了,结巴了半天答不上来。范雎一看这尴尬场面就接了话题答道:大王说的这话有失公道。我们先王当初和齐一起伐宋,是因为当时有约定要三家分 宋,但灭了宋以后是贵国违背了盟约把宋的土地自己全占了,而且还来侵掠魏的本土,这是齐失信于魏,不是魏失信于齐。后来燕国出头征伐齐国而魏国能帮助燕 国,实在是因为诸侯厌恶齐国贪得无厌但又拿齐国没办法,正好燕国代表了诸侯的愿望,才会出现济西之战五国同仇敌忾的局面,魏国参予伐齐事出有因,而且参予 的又不单单是魏。就是这样,魏国也是适可而止,并没有和燕国去攻打临淄,所以魏对齐不存在失信和无礼的事。现在大王您英武盖世,想要一雪前耻,光大先人的 霸业,我们主公就是因为您有能力再现齐桓公、齐威王当年的霸业,所以才不计旧恶前嫌,派中大夫须贾来修好求和。大王如果只知道责备别人而不知道反省自己, 那么齐国先王的过失就要在您的身上重现了。这一定不是大王的本意吧?
齐王被这一番话说得目瞪口呆,站起身施了一礼说:你说得对,是我虑事不周说了错话。坐下后就问须贾:这个说话的是什么人?>以上内容由整理发布()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部分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