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杨广不移驾扬州,隋朝还会二世而亡吗?二世换成杨勇会是什么结果?
公元581年,杨坚建立隋朝,几年后完成了全国的统一,结束了南北朝割据的局面。统一的隋朝在文化、政治、经济、外交等方面都取得了辉煌成就,成为了当时世界上最强大的国家。然而由于二世皇帝隋炀帝的暴政,如此繁荣强盛的大帝国很快就灭亡了
杨坚父子建立与经营的隋朝,在中国历史上有着不可替代的特殊地位,它是五胡乱华后汉族重新建立的大一统朝代。隋朝的存世时间虽短,但是,杨坚父子二人却是较有作为的皇帝,杨坚开创了开皇之治,到杨广时代,就已国力强盛。
手有余钱的杨广开始多方投资:营建洛阳、开凿运河、修驰道、筑长城;并且,为了开新疆拓土,又同时对四周展开征讨:征高句丽、灭吐谷浑、远征流求、西讨契丹、大宴突厥。在政治制度上,隋炀帝改革官制与租调制度,并开始设进士科,最终形成科举制,这些都属创新的典章制度。
隋炀帝大业前期是公认的隋朝全盛时期,即使《隋书》也将前七年和后七年分开来写,以示区别。
杨广在位期间,杨广年年出巡,曾三游扬州,两巡塞北,一游河右,三至涿郡,还在长安、洛阳间频繁往还,每次出游都大造离宫,生活铺张。由于开支过大,民众负担过重,所以,从大业七年(公元611年)起,各地饥民乱频发,但是,杨广仍不知收敛,依旧大操大办大手笔。
由于大运河的贯通,使得江都(今江苏扬州)发展成为隋朝的经济中心之一,于是,从大业十二年(616年)七月起,杨广将北方的烂摊子交由其孙子越王杨侗,让其留守东都洛阳,自己则率众前往江都(今江苏扬州)。他下令筑丹阳宫,计划迁都丹阳(今江苏南京)。
杨广偏江都时,北方大地是群雄并起、反王遍地,按照我国古典小说《说唐》的叫法,那是十八路反王,当然,这只是一种文学的表述。其实,最反起兵反隋的,是大业七年由山东人王薄所领导的义军,短短的一年时间,义军就扩大至数万人。其后的几年间,效仿者众,曾经安宁的大隋已是狼烟遍地。河南有翟让、李密,河北有窦建德,江淮地区以杜伏威、辅公祏,先是义军,后来,连达官子弟也加入到反隋大军中来,大业九年(613年),杨素的儿子杨玄感于黎阳(今河南浚县)举兵起义,达官子弟踊跃参加,带动全国各地纷纷发动叛变,隋朝统治集团开始分裂。
从之些反王的分布情况来看,他们大多是在江北起事的,身处江都的杨广,对北方地区的指挥控制,可谓是鞭长莫及。等他想回洛阳时,归路已被人切断。义宁元年(617年),杜伏威、辅公祏部占领高邮,从而切断了江都(今江苏扬州)与北方的联系。
此时,跟随杨广驻守江都的大臣卫士多是关中和中原人,他们不愿意长居江南,加上江都粮尽,人人北逃中原。义宁二年(618年)4月11日,宇文化及、司马德戡与裴虔通等人发动兵变,杨广被弑杀,宇文化及等人拥立隋炀帝侄子杨浩为帝,但是,杨广一死,大隋就已名存实亡了。
义宁元年(617年)5月,太原留守、唐国公李渊于晋阳起兵,十一月占领长安,拥立隋炀帝第三个孙子代王杨侑为帝,改元义宁,即隋恭帝。李渊自任丞相,进封唐王。义宁二年(618年)6月12日,李渊逼迫隋恭帝禅位,6月18日,李渊正式称帝,国号唐,建立唐朝,是为唐高祖,隋朝彻底灭亡。
如果杨广不修大运河,如果杨广不南下江都,一直坐阵洛阳,历史会不会是另一种模样:一是江都之变不会发生,二是或可能有效控制中原,隋朝兴许就不会匆匆而亡了?或者换成杨勇当皇帝,隋朝就能改变二世而亡的结局吗?
首先,隋文帝开创的功业能称得上千古一帝,先是重新统一了分裂三百多年的中国,再接着创立三省六部、科举制,影响隋朝之后一千多年的封建王朝,还有《开皇律》,奠定了后世律法基础,地位不在欧洲《汉谟拉比法典》之下,是一个中国历史上有名的盛世。
可是在一个盛世之下,隐藏着诸多的矛盾。南北经济文化的差异,隋文帝强行融合,不给缓冲时间,老百姓心里有怨气;剥夺老百姓的娱乐权利,节假日都不允许庆祝;隋文帝后期猜忌心重,随意杀戮功臣,帝国没有顶梁柱,奸臣当道;自身严苛寡恩,造成整个隋朝丧失朝气蓬勃的风气;同时还急功近利,对事情都缺乏耐心。这样隋朝外表繁荣,其实内部危机重重,隋文帝留下的局面,杨勇并不一定能收拾的了。
杨勇自身来说,当了二十多年的太子,基本没有什么建树。整日饮酒做乐,浮华奢侈,在当时的五位皇子当中,并没有显得能力上有特别之处。
特别是面对弟弟杨广试图夺取东宫之位的时候,也没有表现出应有的对策,一不讨好父母,二不维护自己的势力,依旧我行我素。另外,杨勇还不够沉稳,几次被杨素抓到把柄,导致隋文帝对他印象越来越坏,最终被废除。
一个懦弱没有心机的人,连太子都当不好,更何况当好皇帝,可以设想,就算杨勇当了皇帝,也非常有可能被人改朝换代,成为短命王朝。
此时隋朝最好的就是有一位能与民修生养息的君主,不要急功近利、好大喜功,把国内的矛盾解决完,合理的利用民力,延续一个辉煌盛世绝无问题。可惜杨勇和杨广都不是这样的人,最终让隋朝如流星般划过天空,只留下最绚烂的短暂美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