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解中华历史知识从这里搜一搜
当前位置:历史网 > 历史知识

历史知识

合纵连横与远交近攻是怎样回事?

2022-05-19
经过变法,秦国国势蒸蒸日上。而在东方,经过公元前341年的马陵之战,魏国因惨败而力量大大削弱,齐国又成为强国。于是,天下形势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出现了秦、齐两强遥相对峙的局面。在这种背景下,一些游说之士,研究形势,奔走于各国之间。他们针对各国都试图寻找盟友以壮大或保存自己的心理,提出了“合纵”说和“连横”说。他们凭借着敏感的政治嗅觉和高超的游说巧辩之才,纵横捭阖,搅起了战国七雄间的滚滚风云,为秦汉王朝的最终一统天下积累了堪称丰富诡谲的思想财富。
1.合纵运动 >   秦国的力量日益强大,继各国先后称王之后,秦国又动起了称帝的念头。秦昭王十九年(公元前288年)十月,秦相魏冉到齐国,给齐滑王改帝号,相约秦称“西帝”,齐称“东帝”。秦国此时拉拢齐国同时称帝,是出于一种连横的策略,其目的是联合齐国及其他国家,并迫使它们一起攻打赵国。赵国武灵王“胡服骑射”的改革后,强大了起来,大有与秦、齐成三足鼎立之势。秦国要东进,遇到了赵国这只拦路虎。
  用至上神“帝”的称号作为国君的尊称,以显示自己具有高于其他国家的地位,这当然为齐国所乐意接受。于是,齐、秦称帝,并约好共同伐赵,瓜分赵国。
  就在这时,出来策划合纵运动。
  苏秦是东周洛阳人,起初因为学艺不精,出外游说了几年毫无成效,只得狼狈而归。回到家中,兄嫂妻妹都暗中嘲笑他说:“东周人习于在家里治理产业、工商牟利,而你却弃本逐末,幻想着凭借自己的三寸不烂之舌而谋得荣华富贵,不贫苦窘迫才怪呢!”苏秦惭愧难当,但他并不气馁,加倍苦读,一年之后再次出师游说。他首先来到了强盛起来的秦国,希望一举成名。他这样吹捧秦惠王:秦国西有巴蜀、汉中之利,北有胡貉、代马可用,南有巫山、黔中以为险阻,东有崤山、函谷关作为牢固的门户,关中平原沃野千里,民富而兵强,可说是天府之国,大王完全可以兼并诸侯,一统天下。可是此时的秦国刚刚杀掉了商鞅,国人还十分痛恨游说之士,加之秦惠王并不认为兼并六国的时机已经成熟,所以对这般夸夸其谈的策士之议表现得毫无兴趣。他冷淡地回答说:“羽毛不丰满的鸟不可能高飞,国家法制不完备就不可能任意诛罚,道德不淳厚者也不能随心役使百姓,政治不畅达修明,也不可劳兵于外。虽然你不远千里而来赐教于我,但我们只能改日再谈吧。”苏秦在秦国上书十次反复分析局势、提出主张,都没有得到重视。显然,秦国当时的矛盾焦点是商殃变法之后调整理顺内政问题,而不是对外用兵之策,苏秦的游说只能以失败而告终。随后他又前往游说周显王,也遭到鄙视。待他再次回到家里的时候,已经把带的钱都花光了。他遭受的待遇就更差了,“妻子不下衽,嫂子不为炊,父母不与言”。在这种亲人疏远的情况下,苏秦把一切怨恨都转移到发愤读书上。每天读书时他就准备一把锥子,每到困倦难当,就用锥子刺扎自己的大腿,疼痛让他立刻驱赶走睡意,继续攻读,终于百炼 成钢。
  苏秦第三次出山,改变了策略,主张东方六国“合纵”以抗强秦,终于获得了成功。苏秦先来到燕国,当时燕文侯当政。苏秦分析,燕国地处偏远,之所以能够不受强秦的袭扰,是因为有赵国横在中间;而燕国一旦发生战争,必然是和近邻的赵国与齐国,所以燕国只有和邻国签订盟约才能保证永远不受战乱之苦。于是,燕文侯供给他车马和大量的金银布帛前往赵国游说。同样,他又极尽所能大大恭维了一番赵肃侯,然后分析说,赵国的危险就在于韩国和魏国归顺秦国,那样赵国就成为秦国首当其冲予以讨伐的最强大对手,而如果赵国能够联合韩魏、齐楚,六国一同并力西向,则土地五倍于秦,人民十倍于秦,则秦国必破,那么也就没有了臣属于秦国的担忧了。赵肃侯听了他的分析,认为六国“合纵”确为妙计,于是又提供了车马金银。如此这般,苏秦接连游说了韩宣王、魏襄王齐宣王和楚威王,终于订立下合纵盟约。六国“合纵”以苏秦为纵约长,佩六国相印。功成名就的苏秦返回赵国途经洛阳的时候,周显王听到消息,立刻恭敬有加,派人到郊外慰劳。家人的态度更是来了一个一百八十度的大转弯:“父母闻之,清宫除道,张乐设饮,郊迎三十里;妻侧目而视,侧耳而听;嫂蛇行匍伏,四跪自拜而谢。”苏秦笑着问嫂子,为什么先前那么傲慢而现在这样恭顺地谢罪呢?嫂子直言:“因为您地位尊贵、财物多多!”这番实情其实根本不需要他嫂子回答,如果没有阅尽人间冷暖、世态炎凉,那个曾经无比落魄的书生怎么可能闻达于诸侯呢?因此苏秦遍散千金,感谢报答所有曾经给予自己帮助和恩惠的人。苏秦回到赵国,赵肃侯封他为武安君,以表彰他的功劳。
  苏秦以他“揣摩”学的心得,将舌辩游说技巧发挥到了极致,终于得到了六国诸侯执政当局的首肯,分别派出宰相及武装部队统帅在洹水会合,斩白马作盟誓,合纵的联合抗秦战略获得初步成功。苏秦同时兼任六国的宰相,这是秦惠王五年时的天下大势。
  不过六国合纵的基础仍然非常薄弱:赵国潜力虽强,但在当时仍非大国,所以很难得到大家的敬服;楚国与中原诸侯是世仇,彼此很难坦诚相向;齐、燕等地处偏远,对秦国的威胁少有切身感;韩、魏首当其冲,对联合的需求最大,但他们对联军是否真的有力量随时防堵秦军外出也没有信心。何况当时的秦国正是本土派保守政权当势,根本也无心积极扩张。
  合纵曾有过一次韩、赵、魏、燕及楚军相会攻至函谷关,但齐军在孟尝君的反对下,并未参加这次军事行动,而且五国联军各怀鬼胎,行动难以统一,秦惠王命令闭关坚守,致攻击行动无功,各诸侯不久便纷纷退军。苏秦也只好避居齐国,不久后遇刺死亡,合纵的战略也因此冰消瓦解。
2.连横战略 >   当苏秦的合纵战略达到最高峰时,秦惠王相当后悔未用苏秦的策略,以致惹来不少麻烦。这时候第二位纵横家又出现在秦惠王面前,他便是和苏秦同样游学于鬼谷先生门下的魏国人。
  传说,张仪年轻时师从于鬼谷先生,跟他学习游说之术。学成后就去游说诸侯,他曾投在楚国宰相昭阳门下。有一次,昭阳丢失了玉璧,门下的人怀疑是张仪偷的,说:“张仪贫穷,品行不好,一定是他偷了相君的玉璧。”
  大家一起拘捕了张仪,鞭打了几百下,但张仪始终不承认,只好释放了他。张仪的妻子见了,说:“唉,你如果不去读书游说,怎么会遭受这个耻辱呢?”
  张仪却对他的妻子说:“你看我的舌头还在不在?”
  他的妻子笑着说:“舌头还在。”
  张仪说:“这就够了!”
  只要舌头还在,他就可以凭三寸不烂之舌游说,谋取官禄。这一次,张仪以秦相的身份来到楚国,其感觉自然与从前穷困时完全不一样了。他对楚怀王说:“我们秦王最憎恨的是齐国,最尊敬的是大王您,我张仪也是如此。大王您如能断绝同齐国的关系,秦愿以商於之地600里相赠,并将秦国美女嫁与您为妻妾。这样,秦、楚就是兄弟之都,以后永远不动干戈。”
  楚怀王一听,既能得地,又能求太平,末了还捎带上可人的秦国美女,真是天上掉下来的好事,便欣然应允。群臣也都向楚怀王祝贺,唯独陈轸表示不安。楚怀王见了,不高兴地说:“我用不着出动部队,就得到600里的土地,大臣们都很高兴,唯独你不安,为什么呢?”
  陈轸说:“依我看来,商於一带的土地不但不能够得到,而且齐、秦两国倒能联合起来。如果齐、秦两国联合起来,那么祸害必然到来。”
  楚怀王说:“有理由吗?”
  陈轸说:“秦国之所以重视楚国,是因为我们有齐国的联盟。如果同齐国断绝往来,那么楚国就会孤立。秦国何必再贪图孤立无援的楚国,送给我们商於600里的土地呢?张仪回到秦国后,一定会辜负大王。这样,我们北面断绝了与齐国的交往,西南产生了来自秦国的祸患,因而两国的军队必然一起进攻楚国。我们现在不如暗中和齐国联合,而表面和齐国绝交,并派人跟张仪到秦国去。假如秦国给我们土地,再跟齐国绝交不迟;假如秦国不给我们土地,那就暗合我们的策略了。”
  楚怀王说:“希望陈先生闭上嘴,不要再说了,就等着我得到土地好了。”
  楚怀王早已被张仪的花言巧语所蒙蔽,哪里听得进陈轸的建议。他以相印授予张仪,又送上丰厚的财礼。同时,下令关闭与齐国的交通,断绝关系,然后,派一位将军随同张仪去秦国接受土地。
  张仪回到秦国,假装车绳失手,坠落车下,3个月没有上朝。楚王听说这件事后,认为这是张仪嫌他与齐国断交的态度不够坚决,就又派人去辱骂齐王。齐王大怒,与楚绝交,并放任姿态去与秦国结好。张仪见破坏齐、楚联盟的目的已经达到,就出来接见楚国的使臣,说:“我有受封的城邑6里,愿意把它奉献给大王。”
  楚国的使臣听后发觉不对,就说:“我受命于王,是接受商於之地600里,从没听说是6里。”
  楚怀王这才知道上当受骗,恼羞成怒的他要立即出兵讨伐秦国。大臣陈轸又建议说:“不如割一块地给秦国,让秦国和楚国一起进攻齐国。那样的话,楚虽失地于秦,却还能从齐国夺取土地得到补偿。”
  楚怀王哪里听得进陈轸的意见,于公元前312年起兵攻秦。秦将魏章率军与楚军战于丹阳(今河南汜水之北),楚军大败。秦军又进而夺得楚国的汉中。
  楚怀王已经怒不可遏,丧失理智,调动全国的兵力,与秦国再战于蓝田,再遭败绩。韩国和魏国趁火打劫,攻至楚国国都附近的邓。两面受敌的楚国被迫撤兵,割城求和。不久,秦王希望以秦国武关以外的地方换取楚国的黔中地。楚王回答说:“换地免谈,只要把张仪交给楚国,楚国就愿意把黔中地送与秦国。”张仪听说之后,主动请求把自己送到楚国。他表白说:“当下的局势是秦国强大而楚国羸弱不堪,只要我是奉秦王之命去楚国的,楚国就不敢加害于我。何况我和楚国的大臣靳尚关系很好,靳尚又为楚王的宠姬郑袖所信赖。郑袖的话,楚王焉能不听?”结果正如张仪所言,经过他的一番运筹,楚怀王果然放掉了张仪。楚国的三闾大夫这时候刚巧出使齐国回国,正准备进谏怀王杀掉张仪。但是,得以脱身的张仪已经快马加鞭,逃出楚国国境了。不知疲倦的张仪就这样到处游说,相继在韩国、齐国、赵国和燕国都获得了成功。他也被封为武信君。秦惠王死后,秦武王即位。这时,秦国的朝中大臣们已经容不下这个翻手为云、覆手为雨的张仪。最终,张仪沮丧地离开了秦国再度来到魏国,为相一年之后死去。
3.政客范雎远交近攻 >   当时和秦国邻近的魏国也比较强大,秦国同时把魏国作为打击的重点。公元前293年,韩魏联手同秦国在今天洛阳东南的伊阙一带发生大战,结果秦杀死韩魏联军24万人,韩国和它的盟国都受到秦国致命的一击。短短两年后,秦攻取了韩的中原重镇宛(今河南南阳),这是韩国著名的冶铁手工业发达区。
  公元前290年,秦攻韩,韩被迫割让武遂的三百里地给秦国。
  公元前266年,一个名叫范雎的人在秦国出现,他向秦王献策,秦国和韩国地形犬牙交错,是秦国的心腹大患,秦国要想吞并天下就要避实就虚,首先灭掉韩国,这就是“远交进攻”策略。
  范雎是魏国人,字叔。有辩才,年轻时就投身于政治活动,在诸侯国中游说。他本来想侍奉魏昭王,对魏国的强盛有所作为,但无奈出身贫寒,不能如愿,于是就先投在魏国中大夫须贾的门下。
  有一次,范雎随须贾出使齐国,他们因事在齐国停留了几个月。齐襄王见范雎能言善辩,十分欣赏他的才干,就派人赏赐他10斤黄金,还有牛肉、酒食等,范雎辞让不敢接受。须贾知道了这件事,十分生气,以为范雎是因为把魏国的秘密告诉了齐国,所以齐国才会送这些礼物,他让范雎接受了齐王的牛肉、酒食,退还了他的黄金。
  回国以后,须贾内心怨恨范雎,就把这件事告诉了魏国的宰相魏齐。魏齐听了非常生气,就让家臣鞭打范雎,打断了肋骨,打落了牙齿。范雎假装死去,于是魏齐叫人用席子把范雎卷起来,抛弃在厕所里。宾客们喝醉了酒,便轮流把小便撒在范雎身上,故意侮辱他来警告后人,使他们不敢乱说。范雎从席子中对看守的人说:“您让我出去,我以后一定重重答谢您。”
  看守的人就去向魏齐报告,谎称范雎已死,请求放出弃置在席子里的死人。这时魏齐喝醉了,便说:“行啦!”
  于是,范雎得以脱身。后来魏齐后悔,又叫人寻找他。有一个叫郑安平的人听说了这件事,就携带范雎逃跑,隐藏了起来,范雎从此改名换姓叫张禄。他求见秦国当时派驻在魏国的使者王稽,才得以逃入秦国。
  由于穰侯非常痛恨外籍游说之客,因此范雎藏在王稽的旅行车中,勉强混进了咸阳。但他却非常大胆地直接要求晋见当时权势如日中天的秦昭襄王,并提出警告说:“魏有张禄先生,天下辩士也,曰秦王之国危于累卵。”昭襄王听了大吃一惊,便立刻要王稽引见范雎。
  范雎见到昭襄王后,不慌不忙地先请教秦王,为什么从惠王期间到昭襄王主政初期,秦国不断从楚国及韩、赵、魏三晋获得大量的土地,尤其在伊阙之战后,更占有一半左右魏国领土,秦国对外扩张可以说达到了最高峰;但以后的多年间,虽然也出兵连连,耗费不少国力,却一块土地也没有得到?昭襄王仔细一想,的确有这么一回事,自从穰侯采用远攻近交策略,不断联合魏、赵和楚国,与远在东方的齐国敌对后,反而占不到任何好处。而与齐国的争霸,用兵连连,但多少年来也的确没有结果,这到底是什么原因呢?没有为秦国做最良好规划所致。穰侯为了巩固自己的权势,拒绝外籍政客入秦,使秦国最好的情报来源为之断绝,对外界的情势也不再能有效地掌握,因此做下错误的判断。其实东方的齐国连年来和燕国抗争,力量早不及以前强大,对秦国的扩张政策根本不会有什么威胁;给齐国太多的压力,反而会迫使它和楚国重修旧好,两国万一联合,对秦国才是件麻烦的事啊!
  何况,三晋中的赵国在赵武灵王大力的革新武装部队后,作战实力大增,俨然成为中原力量最大的诸侯。外交方面又有的谋策,武备上老将廉颇赵奢、等都为当世名将,秦军想一举攻破赵国,似乎已是件相当不容易的事。
  但穰侯却只顾巩固自己权势,并未曾尽力为秦国和秦王着想。拒弃人才,培育自己的羽翼,目前国家重要职位几乎控制在穰侯派的亲戚及重臣手中。穰侯亲楚,因此采用了远攻近交策略,对秦国的未来是非常不利的。长年远征用兵,消耗秦国军力,培养自己的声望;拒绝人才,巩固自己党派,削弱王权,目的何在,应是很清楚了。
  穰侯数度出任秦相,其弟华阳君及泾阳君又都掌有重权,对此昭襄王早已备受威胁,经范雎这一提醒,更是不安。这时,宣太后已死,昭襄王已无顾忌,立刻与范雎密谋,以迅雷不及掩耳的速度剥夺穰侯军权,将他连同华阳君、泾阳君均流放到边野地区。由于本土派领袖站在昭襄王这一边,穰侯的国戚派很快便被瓦解,远攻近交的战略在推行数十年后,终告流产。
  范雎受昭襄王重用,这是外籍政客在甘茂樗里疾斗争失败后,近四十年来第一次“咸鱼大翻身”。历经樗里疾及穰侯长期执政,游说之客几乎完全被封杀于秦境外,这次的大开放,又使外籍政客大量涌入秦国来寻找机会,安静了数十年的中原政局,在这些游说客的冲击下,又大有“山雨欲来风满楼”的态势了。
  在昭襄王的破格重用下,范雎被封为应侯,他建议秦王恢复远交近攻战略,首先安抚齐国及楚国,集中全力对付日益茁壮的赵国山西军团。没多久,中国军事史上最惨烈的战争之一——长平之战正式展开。
4.长平之战 >   战国后期,魏、楚、齐各国一个个衰落下去,只有经过赵武灵王改革后的赵国,还有相当的实力,成为惟一能与秦国较劲的对手。
  公元前270年,秦国讨伐赵国,包围阏与(今山西和顺县)。赵国派赵奢前去救援。善于用兵的赵奢带兵在离邯郸30里的地方驻扎下来,装出不敢前去救援的样子,又利用秦国的间谍,给秦报信:赵军不敢出击。当秦军被麻痹以后,赵奢立即以两日一夜的急行军,将部队开赴至离阏与仅50里的地方,随后又派1万人抢占制高点。
  秦军闻讯后赶来,赵奢令全军出击,借助有利地形,大败秦军,解了阏与之围。
  这次战役,使秦军遭受了自兼并战争以来前所未有的惨败。秦国的东进政策一时受挫。不过,这丝毫不能改变秦国兼并六国的决心。
  公元前262年,秦攻韩的重镇野王(今河南省沁阳市),切断太行山上韩国上党郡通往新郑的道路,迫使韩投降。结果韩把上党献给赵国,引发了公元前260年的长平之战。
  长平城在洛阳北东北一百公里处,是个拥有天险的坚固要地,一向是赵国南方最重要的军事重镇。当时派驻长平城的是赵国最有名的老将廉颇,在秦军攻破上党地区时,廉颇下令构筑防御工事,准备了十足的兵力及粮草,表现出一副持久战的架势。
  秦国大军终于到长平城下,虽—再设法寻衅,但廉颇一概不理,使急于攻坚的秦国军队一时间也毫无用武之地。包围战进行一个多月,秦军已出现军需不足的危机。尽管昭襄王倾尽全力输出军援,但秦军的补给已越来越困难。
  相反,廉颇完全以逸待劳,他在长平城东侧建立了一个非常坚固的阵地,以巩固大军和首都邯郸城的联络,似乎打算即使一两年也绝不屈服。显然秦国在这次作战中已陷入了相当不利的形势。
  秦昭襄王立刻召见范雎拟订对策。范雎主张与其攻坚,不如设法以政治手段由内部瓦解赵国的坚固防务。他认为要攻破长平城,必先设法使廉颇离职。范雎以精密的情报系统知道赵成王年轻气盛,对廉颇的保守战略深为不满,君臣之间常有龃龉。因此以大量金钱雇间谍到邯郸制造谣言说:“在赵国所有将军中,以赵奢最强,曾经击败秦国的无敌将军便是明证。现在赵奢已死,其子赵括继领,勇猛更胜其父,如果由他来领军,秦军绝不敢正视。如今长平的前线由老而怯战的廉颇镇守,不但已损失了副将赵茄等多人,军士战死者三四万人,廉颇怕死,一点也没有雪耻复仇的打算。”
  缺乏经验的赵成王立刻阵前换将,派出年轻的赵括代替老将廉颇,准备在长平和秦军一决生死。
  赵括何许人?他是赵国著名将领、曾指挥赵军在阏与之战中大败秦军的马服君赵奢的儿子。赵括自幼跟随父亲读兵书,学了一整套兵法,理论上颇有造诣,有时连赵奢也辩不过他。他也因此自视很高。其实,赵括不过是一个空谈家。这一点,赵奢也早就看出来了。他曾对妻子说:“用兵,关系到生死存亡,赵括却说起来很容易,夸夸其谈。我看今后赵国不用他为将则已,如果用他为将,断送赵军的一定是他。”
  现在赵王真的要起用赵括做大将了,知道底细的丞相蔺相如极力反对。他对赵王说:“赵括只会,不会在实际中灵活运用兵法,不可做大将。”赵王不听。赵括母亲也赶紧去见赵王,她对赵王说:“赵括与他父亲不同,赵奢作大将和部下相处得很融洽,得到赏赐都分给部下共同享用,接受了命令,就一心一意为公,顾不得家里的事。而赵括,一旦做了将领,就会盛气凌人,自以为了不起,对下属毫不关心,大王赏赐的金银财宝,都会拿回家里藏着,准备购买田地房屋。赵括哪比得上他父亲啊!请大王不要派他去领兵打仗,免得危害国家。”难得有如此识大体、明大义的母亲,可是偏偏赵王不理会,仍然固执己见。于是赵母只好请求说:“如果赵括出了差错,请不要牵连我们全家。”赵王应允了。
  公元前260年,赵括走马上任。他一反廉颇原来的部署,更换将官,还撤除了防御工事,准备出城攻击秦军。
  秦国听说赵括替代了廉颇,立即暗地里派武安君白起为将,以王龅为副将。白起是当时秦国最骁勇善战的将军,而且作风凶狠,杀人不眨眼。秦国同时命令全军:“如果谁泄露白起为将,斩首!”
  白起针对赵括高傲轻敌的弱点,先用诱敌之计,故意打败仗。赵括自以为得意,出兵追击。这时白起派出两支精兵包抄赵军的后路,将赵军切成两段。白起又派5000骑兵进攻赵军的阵地,赵军被分割包围,粮道也被切断。赵军临时筑起壁垒自卫,等待救兵。
  秦王为秦军包围赵军的捷报弄的兴奋异常。他亲自来到河内(今河南沁阳县),征召当地所有15岁以上的男丁,组成军队,调到长平战场东北面的高地,切断赵国的援兵和粮道。
  数十万赵军被困在壁垒中不敢出战。饥饿一天天夺取着赵军的生命。从七月至九月,赵军46日无粮,兵士互相残杀,拿人肉充饥。赵军企图突围,可秦军如铜墙铁壁般地将其团团围住,杀不出去。绝望之下,赵括亲自率领一队精兵拼死突围,结果被秦军射杀。
  主帅一死,赵军立即瓦解,40多万人向白起投降。白起嗜杀成性,他担心赵军的40万降卒不易统辖,会寻机造反,就下令将他们全部活埋,只留下240个小孩放回赵国。放回之前又将这些孩子耳朵割掉,截肢弄成残废,让他们回去宣扬秦军的“声威”!以上内容由整理发布()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部分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