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时期宋国贵族乐喜小故事三则
2022-05-19
乐喜,字子罕,春秋时期宋国贵族,曾长期担任相国之职。据史载,他为政清廉,生活俭约,非常注重个人道德行为的修养,在宋国乃至各诸侯国都享有崇高威望。
一、体恤百姓
有一次,乐喜在自己府邸接待楚国使臣士尹池。士尹池见他家南边的院墙弯弯曲曲的,西边邻居家的积水又不停地流入他的院内,感到很奇怪,便问其故。乐喜 说:南边的邻居是家鞋匠,三世从事皮鞋制作,在京城颇有名气。若逼他迁走,一来买鞋的人将不知道他的住所,不方便;二来会影响他的生意,甚至断绝他们的生 活来源。而西边的邻居,由于所处的地势比我家的高,所以一下雨水就往东流。如果向人家提要求,那是不近情理的。士尹池听罢,大为叹服。
也巧,士尹池返回楚国时,楚国正商议攻打宋国的事。士尹池立即上殿面君,汇报他出使宋国的观感以及在乐喜府中的所见所闻,极力谏阻楚王说:“宋国的君主 贤明,又有仁相辅佐,很得人心。也正因此,宋国虽然南有楚、北有晋、东有齐,夹在三个强国中间,但长期以来谁也不敢轻易进攻它。如果楚国攻打宋国,不但不 会成功,还将会受到天下人耻笑!”楚王深以为然,也便接受了士尹池的意见。
后来,此事传到了的耳中。一向强调仁慈的孔子,遂无限感慨地对人说:“在朝廷上修养自己的品德,却能击败千里之外的敌人,大概指的就是子罕这样的人!”
二、“不贪为宝”
有一年,宋国有一个人得到了一块硕大而又明洁的美玉,形状如玉人,是块稀世之宝。他特地赶到都城(今河南商丘市)献给乐喜。不料,乐喜不但不接受,还正 眼看都不看它一眼。献玉者以为乐喜误认为是块假玉,连忙解释说:他曾拿给玉工鉴定过,玉工也说它价值连城,所以才敢拿来献给您。乐喜却不以为然地说:“我 向来以不贪为宝,而你是以玉为宝;你若将此玉送我,你将丢掉宝玉,我将丢掉廉洁。我们二人,都会丢掉一宝!”
乐喜不仅如此,还尽力帮助同僚养廉去贪。
宋平公三十年(前546年),由于宋国左师向戌的调停,长期敌对的晋楚两个大国开始议和,宋、郑、蔡、卫、陈、许、曹等10国也参加了它们的停战议和大 会,从而保证了中原在其后40多年内没有大的战争。向戌自恃有奔走发起之功,请求宋平公给予赏赐。平公也认为他劳苦功高,就写下了赏其60个城邑的简册。
当向戌美滋滋地拿着简册向乐喜展示时,乐喜不但没有向他祝贺,反而用刀割毁了简册,还将它扔到了地上。随后,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劝向戌万万不可因贪心 而毁了自己。向戌听罢,顿开茅塞,不再接受所赏的城邑,并向家人盛赞乐喜说:“我将要灭亡,是他让我生存下来,没有比这再大的恩德了!”
三、身先群僚
乐喜认为:作为朝廷大臣,最重要的职责之一就是敢于在国君面前讲真话,如实地反映百姓的愿望和要求。为此,他常常规劝国王要节制自己的奢欲,要不违农时,要关心百姓的疾苦。
宋平公三十二年(前544年),宋国出现了罕见的天灾,致使大面积的农田颗粒未收,整个国家陷人一片饥荒之中。乐喜审时度势,连忙请求平公拿出国库储粮来救济灾民,同时动员各级官吏都向灾民出借粮食。
至于乐喜本人,则又率先做出了榜样:他不但最先出借自家的粮食,而且出借的粮食也最多、最好。同时,他还吩咐家人:在借粮时,不要写契约。意思是,借粮 者以后不必偿还。文武百官见他如此举措,也一个个竞相模仿。结果,各级官员都竭诚赈灾,百姓中也出现了许多富者帮贫、贫者互助的动人场面。举国上下一条 心,顺利地战胜了自然灾害,使各诸侯国无不刮目相看。
乐喜的事迹流传很广。尤其是他那“不贪为宝”,曾一度达到妇孺皆知。据史料,此 后700多年,在四川一带建立蜀国政权不久,一位河南人也献给了他一个十分精巧的玉人。他自己觉得内政外交有一代贤相操持,边关有关、张、赵、 马、黄把守,渐渐萌生了贪图享乐的念头,常常一边拥抱着他的甘夫人,一边玩味着玉人。好在聪明贤惠的甘夫人适时地向他讲了乐喜以“不贪为宝”的例 子,借古讽今,才帮他及早地,重又致力于“统一大业”。以上内容由整理发布()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部分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一、体恤百姓
有一次,乐喜在自己府邸接待楚国使臣士尹池。士尹池见他家南边的院墙弯弯曲曲的,西边邻居家的积水又不停地流入他的院内,感到很奇怪,便问其故。乐喜 说:南边的邻居是家鞋匠,三世从事皮鞋制作,在京城颇有名气。若逼他迁走,一来买鞋的人将不知道他的住所,不方便;二来会影响他的生意,甚至断绝他们的生 活来源。而西边的邻居,由于所处的地势比我家的高,所以一下雨水就往东流。如果向人家提要求,那是不近情理的。士尹池听罢,大为叹服。
也巧,士尹池返回楚国时,楚国正商议攻打宋国的事。士尹池立即上殿面君,汇报他出使宋国的观感以及在乐喜府中的所见所闻,极力谏阻楚王说:“宋国的君主 贤明,又有仁相辅佐,很得人心。也正因此,宋国虽然南有楚、北有晋、东有齐,夹在三个强国中间,但长期以来谁也不敢轻易进攻它。如果楚国攻打宋国,不但不 会成功,还将会受到天下人耻笑!”楚王深以为然,也便接受了士尹池的意见。
后来,此事传到了的耳中。一向强调仁慈的孔子,遂无限感慨地对人说:“在朝廷上修养自己的品德,却能击败千里之外的敌人,大概指的就是子罕这样的人!”
二、“不贪为宝”
有一年,宋国有一个人得到了一块硕大而又明洁的美玉,形状如玉人,是块稀世之宝。他特地赶到都城(今河南商丘市)献给乐喜。不料,乐喜不但不接受,还正 眼看都不看它一眼。献玉者以为乐喜误认为是块假玉,连忙解释说:他曾拿给玉工鉴定过,玉工也说它价值连城,所以才敢拿来献给您。乐喜却不以为然地说:“我 向来以不贪为宝,而你是以玉为宝;你若将此玉送我,你将丢掉宝玉,我将丢掉廉洁。我们二人,都会丢掉一宝!”
乐喜不仅如此,还尽力帮助同僚养廉去贪。
宋平公三十年(前546年),由于宋国左师向戌的调停,长期敌对的晋楚两个大国开始议和,宋、郑、蔡、卫、陈、许、曹等10国也参加了它们的停战议和大 会,从而保证了中原在其后40多年内没有大的战争。向戌自恃有奔走发起之功,请求宋平公给予赏赐。平公也认为他劳苦功高,就写下了赏其60个城邑的简册。
当向戌美滋滋地拿着简册向乐喜展示时,乐喜不但没有向他祝贺,反而用刀割毁了简册,还将它扔到了地上。随后,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劝向戌万万不可因贪心 而毁了自己。向戌听罢,顿开茅塞,不再接受所赏的城邑,并向家人盛赞乐喜说:“我将要灭亡,是他让我生存下来,没有比这再大的恩德了!”
三、身先群僚
乐喜认为:作为朝廷大臣,最重要的职责之一就是敢于在国君面前讲真话,如实地反映百姓的愿望和要求。为此,他常常规劝国王要节制自己的奢欲,要不违农时,要关心百姓的疾苦。
宋平公三十二年(前544年),宋国出现了罕见的天灾,致使大面积的农田颗粒未收,整个国家陷人一片饥荒之中。乐喜审时度势,连忙请求平公拿出国库储粮来救济灾民,同时动员各级官吏都向灾民出借粮食。
至于乐喜本人,则又率先做出了榜样:他不但最先出借自家的粮食,而且出借的粮食也最多、最好。同时,他还吩咐家人:在借粮时,不要写契约。意思是,借粮 者以后不必偿还。文武百官见他如此举措,也一个个竞相模仿。结果,各级官员都竭诚赈灾,百姓中也出现了许多富者帮贫、贫者互助的动人场面。举国上下一条 心,顺利地战胜了自然灾害,使各诸侯国无不刮目相看。
乐喜的事迹流传很广。尤其是他那“不贪为宝”,曾一度达到妇孺皆知。据史料,此 后700多年,在四川一带建立蜀国政权不久,一位河南人也献给了他一个十分精巧的玉人。他自己觉得内政外交有一代贤相操持,边关有关、张、赵、 马、黄把守,渐渐萌生了贪图享乐的念头,常常一边拥抱着他的甘夫人,一边玩味着玉人。好在聪明贤惠的甘夫人适时地向他讲了乐喜以“不贪为宝”的例 子,借古讽今,才帮他及早地,重又致力于“统一大业”。以上内容由整理发布()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部分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