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解中华历史知识从这里搜一搜
当前位置:历史网 > 历史知识

历史知识

楚汉之争中为什么刘邦越败越强,项羽越赢越弱?项羽失败的原因有哪些?

2022-05-19

公元前206年(汉王元年),五、六月,齐国贵族后裔田荣不满分封,赶走齐王,杀胶东王,自立为齐王。刘邦乘乱重返关中,击败章邯,迫降司马欣董翳,并用计欺骗项羽,使其相信自己取得关中后已心满意足,再也不会东进了。项羽放心去攻打田荣,对西边没有加强防范。十月,刘邦挥军东出,拜韩信为大将,明修栈道,暗渡陈仓(今陕西宝鸡市东) ,名为义帝发丧,派人联络诸侯,公开声讨项羽,拉开了楚汉战争的序幕。最终,楚汉之争以项羽败亡,刘邦建立西汉王朝而告终。

楚汉的走势是前后两个极端,一开始项羽的势力非常强,可以说有能够统一天下的力量,可是相反的,刘邦这边的力量就非常弱了,如果在之前你去到刘邦这边的话,根本看不出来他有统一天下的可能。因为当时好多的势力都比他要强得太多了,那么后来刘邦也是不死心,想要和项羽来争夺这个天下,结果就是他怎么打怎么输,前后与项羽打了多次,结果每次是一打就输,而且好多次还输得非常惨。可最终的结果还是让人非常看不懂的,原本强势的项羽明明一直是在赢,反而他越打越弱了,而刘邦这边虽然一直在挨揍,而且怎么也都没有办法去赢项羽,偏偏他最后还就赢了。那么这到底是因为什么呢?

最主要的一点就是刘邦这边确实是一直在输,可他却是一直按照着自己的计划在良好发展着。我们看一开始刘邦出蜀成功取得了关中,这一切都是按照计划来顺利进行着,之后他直接插入到了彭城,这并不是他长远计划内的步骤。他在彭城被打得非常惨,但是他马上就继续执行了自己的规划,让韩信等人北上来争夺北部地区,同时派人南下去联络其他的反向的势力,也就是时候刘邦他在荥阳和你对峙,只是他庞大战略里面的一个部分,其他的环节一直都是按照计划顺利进行的。

可是我们看项羽这边就完全不一样了,总结一下他和刘邦的对决,你就能发现他完全没有什么大计划,整个楚军的所有计划就是在荥阳想办法把刘邦给干掉,这个事情其实非常有意思,楚军原本是优势的一方,结果他反倒非常配合和刘邦打起了消耗战。

在韩信等人不断在帮助刘邦开拓地盘的时候,项羽这边似乎就完全没有预料到什么不对,结果到最后,他身边的所有势力都已经倒向刘邦了,这个时候他反应过来也已经是晚了。项羽最大的问题就是自己的战略太模糊了,一个政权想要发展的话,是绝对不可以太过局限的,而且项羽的彭城其实地段还是不错的,可以随时往四面去扩张,打哪里都非常方便,再加上他有着梁地还有身后的楚地,他明明可以去做出一个战略的规划,结果他却一直和刘邦在这死耗着。

除了这个因素之外,刘邦的运气也是非常重要的,当然运气这种东西说不清楚,但是真的非常重要,刘邦的运气确实是太好了,因为项羽有多次可以杀掉他的机会,结果都是因为他运气好让他逃了。比如在彭城失败了之后,项羽的人马几次是要抓住他了,结果都差了一点,后来在对峙的时候,项羽一箭就射中了刘邦的胸口,这一箭非常致命,后来刘邦就是死于这种箭伤,可当时这个箭就真的偏了一点,没有能够当场把刘邦给干掉。

运气在这些生死关头是帮了他的大忙了,否则他再多几条命也不够项羽杀的,当然刘邦这边还有一个大的优势,那就是他们在政治主张上面一直都没有问题的,刘邦从一开始起兵,就秉持着必须要得民心的战略。他对待自己境内的百姓都非常好的,从一开始入秦关,就很快赢得了当地的人心,随后他们的部队一路走来,很少有什么伤害民众的行为,相反项羽这边就不一样了,各种的屠城之类的做法,前后死在他们手里的人数都数不过来。

当然,项羽本人也有一个大的失误,他完全忘记了该怎么去团结其他的人,你一个势力想要夺取天下的话,就必须要赢得其他势力的帮助才行,可项羽就不懂这些,其实一开始他掌握着诸侯的联军,各方的势力都是围绕在他的身边的,这个时候他没有能够处理好这些关系,而且在利益的划分上面也出现了问题。就使得他身边的人都开始离开他了,连他当初最信任的英布都是因为利益的问题离开了他。项羽这个人确实是一个重情义的汉子,可他并不懂得人们跟着他打天下到底图个什么,就拿现在的话来说吧,项羽就像是一个老板,有着宏图大志,结果到他手底下的员工得不到应有的工资和地位待遇,总是拿一些远大志向这些鸡汤类的东西来糊弄人们,那这样的话大家谁还会继续和你一起干呢?显然项羽到最后众叛亲离,真的就是他个人局限了。

为什么说项羽注定失败?

刚愎自用,用人不信

自古以来,成功帝王都选择“亲贤臣,远小人。而项羽则重 用楚性,排斥外性。项羽在 用人方面是有严重问题的,韩信、黥布、陈平等都是他的谋士、猛将, 但却离楚归汉,后来连仅有的一个高级谋士范增,也由于猜疑而使之 隐退,死于途中。而对于项氏族人,项羽无论是军事上还是一般决 策上都非常依赖信任。 就单说项伯吧,其一,项伯私下给刘邦报信,其二,项伯在得知 项羽要杀刘邦而劝张良逃跑,而后又回到军中当了刘邦的说客,说得 项羽答应不杀刘邦。其三,后来亚父范增让项庄舞剑欲刺杀刘邦时, 项伯又从中三番阻挠以至于刺杀失败。要换了别人这样他项羽会放过吗?会这么好说 话吗? 陈平反间计之所以能够成功,正是因为了解了项羽的这一弱点。 所以,范增虽忠心,也被他 列为不信任对象。以致最后他身边的范增、钟离昧龙且、周殷四人都成了陈平反间计的对象。

个人英雄主义倾向

作为一个领导者,自己的行为直接影响到其下属的心理,而项羽 在所做的事情上,一味相信自己,恃才傲物,让文臣感到压抑,使武将感到压力,于是文臣武将对其行为或抵触,或肓目崇拜。对他自己而言,又没有任何的约束,也就日益骄横。一,个人能力超群,对部下缺少煅炼项羽的武艺在当时是无人可匹敌的。他攻城夺地,只要是他亲自在场,无不攻无不克,战无不胜,他的勇猛也为他换来了在战场上的绝对权威。让对方的一些武将魂飞魄散,如项羽将重要谋士范增气走后,接连不利,在一次战役中,遇刘邦手下一著名的武将楼烦,项羽三次派人去挑战“皆被楼烦射杀。项羽大怒,乃自披甲持戟挑战。楼烦欲射之,项王嗔目咤之,楼烦目不敢视,手不敢发,遂走还入壁,不敢复出。在项羽临死前,是时赤泉侯为骑将追项王,项王嗔目而咤之,赤泉侯人马俱惊,辟易数里。敌方将领听说是项羽之后吓得加马便走,如此形象对已方将领常常会造成依赖性,让下属难也有必死之心。据《史记》记载,其它将领在攻城拔地之时,难以有成功的,常常要项羽亲自攻打,项羽本身也太逞能,总是事无巨细,必须自己 亲自去做,久之,其下属变成了碌碌之辈,终难独挡一面。二,勇武有余,谋事不足 项羽非常喜欢逞匹夫之勇,图一时之快。韩信在去楚归汉追随刘邦的时候,曾对项羽有这样一番评价:“项王喑恶叱诧,人人皆发;然不能任属贤将,此特匹夫之勇尔。项羽每一场战役上都是身先士卒打头阵,这在客观上当然可以起到鼓舞士气的作用,但对个人英雄主义倾向非常严重的项羽来说则更相似单纯的为了一时的痛快。

妇人之仁与妇人之见

对项羽杀掉刘邦较大的机会——鸿门宴,这是项羽这种性格的体 现。在鸿门宴上,项羽失去了杀刘邦的机会,将范增缜密的计划完全破坏,留下无限悔恨。或许我们可以认为,项羽当时不杀刘故邦是因为其樊哙在场,并且从樊哙的身上看出了自己的影子,所以他一见樊 哙,便大赞壮士!马上赐酒赐肉,并且把刚才樊哙武力闯帐也掩过不提。就这样有意地纵容了樊哙的行为。因为英雄惜英雄,在项羽的眼中,只有樊哙这样的人才称得上是真正的英雄。在樊哙面前也就做不出那中并非光明正大的事情来了。在这里,项羽当断不断妇人之 仁暴露无遗,他看不出政治斗争的残酷性和狡诈性,只是想在战场上拼个输赢,可见其政治眼光多么幼稚。从项羽的这种性格上我们就可以看出刘邦成功的机率大大超过项羽。当项羽听到刘邦对自己有没轨之心时,当即怒发冲冠。可是当 他听到刘邦一番低声下气的表白时,却又嘿然不应。更不能饶恕的是他把消息的来源都说了出来,这等行径更上让人匪夷所思。可见项羽完全把自己的心交给了刘邦,也令有心向项羽的人打消了念头,项羽利用曹无伤作内线,还可以监视刘邦之一举一动。可现在,只有刘邦知道项羽的心,而项羽对刘邦却是一头迷雾。当然,从当时看来,鸿门宴上如果项羽杀了刘邦,可能会导致更 大的混乱,但作为一个军中主帅,优柔寡断,当断不断,在政治行动上没有魄力,也确为下属所寒心。

残杀无辜,缺乏宽宏大量的国君气度

从性格上看,他的残暴也是天下少见。他太迷信武力,对自己不 利之人,他唯一的处理方法就是“杀”。当时天下苦秦久矣。天下为什么苦秦?就是因为秦的残暴。所以老百姓需要一位仁君,一位爱民如子的君王。但项羽灵魂深处的暴戾因子,注定他将失去民心,以 致失败。以下以事例述之。(一)、坑杀降卒 秦朝统一六国时当时全国有二千多万人口,其壮年人口应远远低 于此数。再加上秦国没有实行休养生息的政策,反而加大了沉重的兵 役、劳役。导致人口更是减少。在秦末战争中,因战乱,人口再一次减少。人民需要和平,需要安居乐业。虽然项羽顺应了人民的愿,灭了秦国。却继承了秦君的残暴、以武力为尊的性格。对于已放下武器的士兵,作为搞政治的项羽不是想办法去安抚 其人之心来壮大自己的队伍。而是为了那个想象中的后患而全部击杀。死者长已也,可生者呢?他们的家人,亲人乡亲会怎么想?杀掉二十万人,至少让二十万个家庭伤心。项羽太不了解人民的力量,不了解水能载舟亦能覆舟的道理。

屠咸阳、杀子婴、烧秦宫

开始时,本来项羽主动请求的刘邦西进入秦,但怀王却派他与宋 义去救赵国,这让许多学者认为这是项羽在怀王面前得不到信任的结果。其实从大局上来看,怀王这样安排并不是为了自己的私心,而是 另有打算项羽为人剽悍猾贼,项羽尝攻襄城,襄城无遗类,皆坑之,诸 所过无不残灭。且楚数进取,前陈王,项羽皆败,不如更遣长者扶义以西,告谕秦父兄,秦父兄苦其主久矣,今诚处长者往,勿侵暴,宜 可下,今项羽剽悍,今不可遣。独沛公宽大者,可遣。”由此可见,大家对项羽的性格心知肚明,都知道入关之日,便是老百姓遭灾之时。他不会考虑到怎样去安抚、收买人心,他只是为了满足自己心里的快感。众人的担心并不是空穴来风。尤其在进入咸阳宫以后,“居数月,项羽引兵西屠咸阳,杀秦降王子婴,烧秦宫室,火三月不灭,收其嫔货妇女而归。在这里我们暂且不谈项羽这一把火烧掉了一大段中国古代的文明资产,也不谈大火是否直接秧及了城 里的老百姓。我们从这件事上便可以看出,项羽是一个极端的个人复仇主义者,眼前的大火他觉得是献给项燕、项梁、楚国的最好的祭品,此时的项羽可能觉得他已经达到了事业的顶峰了,再也不容许别人在他的面前说三道四了。曾有人对他火烧咸阳宫的做法提出了批评,再 加上游说者说了一句:“人言楚人沐猴为冠耳,果然。”的话,暴怒之下的项羽就用极其残忍的手段烹死了他。只说了这一句话便惨遭毒手,我们就可以想象,民众当时对他的恐惧与抵触情绪了。(三)杀义帝 做大事不拘细节,一个政治家所必须的素质就是要分清某人是否 有利用价值。如项羽在起事时,杀掉了会稽守通,后来又杀掉了宋义,在军事斗争中杀掉自己前进路上的绊脚石,这本身无可厚非。但义帝当时在名义上是领导的中心,是群英的精神领袖。也是天下老百姓的绝对权威,而项羽在立义帝之初并非出自自己的本意。实际上义帝也知道自己的处境,所以并没有做出特别刺激项羽的事。唯有在先遗项羽入关这件事上对项羽有失公允,但义帝对这件事有合理的的理论—即刘邦较之项羽更为仁慈。群臣也是支持这一理论。而项羽急躁的称霸心驱使他做了一件愚不可及的事——杀了义帝。这不但冷了群臣 的心,也让刘邦以古人最不可饶恕的“弑君之罪”为借口,号令天下。使政治上的优势轻而易举地让给了他人。

忽视民生

项羽一生的理想是恢复楚国,而忽视了民生。分封天下之后,诸 侯割据的局面没有改变,战备竞争之下,徭役比起暴秦没有丝毫改变。所以百姓都把生活的不如意算在项羽的头上,就算项羽百战百胜,老百姓都不拥护他。虽然刘邦是个贪财好色之徒,但两害取其轻,而且刘邦的约法三章,也顺应了废除暴政的民意。西楚的时局,颠沛流离的人实在是多,所以刘邦就算屡战屡败,刘邦轻易就能恢复了兵员。 如果,人人生活都混得下去,谁敢跟项羽这个杀神作对?项羽行的是霸道,以为百战百胜,就能称霸天下。其实最后证明是错了。他自己都总结是“非战之罪”。项羽进入咸阳之后,应该利用威势,挟持各路诸侯,尽快收编各路诸侯的军队。像鸿门宴,就应该把刘邦召到身边当官,黄金美女供给给他享乐。用高官厚禄把诸侯养 起来。发布减免徭役的仁政,休养生息,大家吃饱饭,谁去当兵?彭越,刘邦哪有这么容易招募兵员?当兵打仗,所以项 羽失败的另一个根本原因,就是没搞好民生,失去了民心。

没有远大的抱负

我们的项将军一路走来都是围绕一个意:杀秦报仇 。试问一个 人如果没有远大的抱负能有什么大作为 。鸿门宴为什么项羽不杀刘邦呢?原因就在于他并不想取天下,只不过是范增想辅佐项羽取天下。像陈平的弃楚投汉,也是在项羽不谋上进的情况下做出的明智选择。对陈平而言,跟着项羽,最多永远是楚国的一个重臣,显然后一个选择更符合陈平的职业规划。当大部分的谋臣和将领都做出陈平一 样的选择,项羽的手下,走的走、离的离、降的降,项羽的失败就 是必然的。 

项羽是个英雄,是个骁勇的将军,是个无畏的战士,是个顶天立地的男子汉。但他却不能成为万人之上,凌立于天地的统治者。它缺乏作为一个统治者应该具备的特质,关键时刻的冷血冷静、当机立断,过人的谋略与用人之道,虚若怀谷的胸襟。因为他要容的是天下!天地万物都是辩证统一,一分为二的。他的性格放在了战场上,反而成了扬短避长,而不是扬长避短。再者,治国之道,需一文一武,一张一驰。而他却一味崇尚武力。细细品来项羽远不及被他推翻的秦始皇。所以,在与刘邦的对弈中,项羽注定了失败。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