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一方小国,到统一天下!大秦王朝的崛起史
公元前221年,秦始皇剪灭六国,统一天下。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大统一王朝--秦朝。但是秦国在春秋战国之初,由于地处西部偏远地区,生存环境较为恶劣,所以秦国一直以来都是积贫积弱。那么秦国是怎么崛起的 是如何一步步的走向强大的?
秦国的崛起过程,蜿蜒曲折、坎坷甚多,过程长达七个世纪,历经三十六代君王。从第一代因养马被赏赐封地的秦非子开始,共六百九十四年。如从真正建国的秦襄公算起也有五百七十一年,三十三代君主。在这长达七个世纪的岁月中,史实的真相早已随着岁月的变迁,不知真假,而我们也只能根据史料的记载和民间的传说探究一二了。秦非子肯定不会想到自己的后人会有这么大的本事,能打败所有敌人,统一天下。
秦非子刚开始是一名小吏,负责给马场的马添草加料。当时的北狄不太安分,周王因此对马政十分的关注。听说非子养马养得好,叫过来一问,还果真如此!于是,周王就让他总管渭水一带的马场。秦非子这人能力也比较强,把马场管理的很好,马匹到了他的手里,也都是被养的又肥又壮。周王基本每一年都会视差,一连好几年,周王都很满意。于是,就在西边找了块地方,赏赐给秦非子五十里封地。当时的秦非子是没有任何名头的,就连赢这个姓氏都是周王所赐予。但就这五十里地却是老秦崛起的根本,也成为了子孙后人统一天下的根源。
秦国当时所处的地方是比较荒凉的,算是我们今天的偏远山区了。古时秦人的聚集地,大部分都是处于中国现在的西北。陕西、甘肃、宁夏这些地方,从古到今民风就比别的地方悍勇,人的性情也较为耿直。所以当时这些地方的人,战斗力都是比较强悍的。秦非子的儿子秦候,在位十年,但是并没有什么厉害事迹流传下来,孙子秦公伯也是一样。而令秦有了一丝崛起苗头的人是秦公伯之子—秦仲。当时的周朝,时局比较动荡,诸侯都开始起兵反叛周朝。西边的西戎一看有机会也立马起兵攻打周朝,在劫掠的过程中杀害了很多秦仲高祖父大骆的族人。
当时的周宣王命秦仲带兵攻打西边的部落。将军难免阵前亡,在征讨过程中,秦仲战败身死。他死后,儿子庄公即位。这次倒是幸运了很多,周宣王派来了兵马,命庄公统帅兵马继续征讨西戎。一战功成,这一次虽然没有杀死戎王,但也消灭了西戎大部分军事实力。但秦庄公死后却不是长子即位,庄公的长子知道弟弟从小胸有大志,就把太子的位置让给了兄弟。
史书里那句话说的很好:秦起于襄公,襄公在位的时候做了很多大事。发展国力、训练将士、积蓄民力,为后来的南征北战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安心发展了一段时间后,犬戎忽然进攻周朝。襄公起兵救周,征战的过程中立下了很大的功劳,获得了一个重要的许诺。因为秦襄公护送周王室有功,周王正式给襄公封了候,并许诺犬戎和西戎的地方你能打下来的地方,都是你的。就是这一个承诺,秦国的崛起一发不可收拾。回国以后秦襄公正式建国称制,这就是秦人从无到有的崛起过程。
秦穆公时先后灭掉西方戎族所建立的12个国家,开辟国土千余里 并稳定大后方以后,才奠定了其作为春秋四大国的基础。战国初魏国连年进攻秦国,夺取了河西之地,秦国被迫退守洛水以西。秦孝公时,任用商鞅进行变法,秦国因此与日俱强,逐渐成为战国中后期最强大的国家。公元前325年秦惠文王称王。公元前316年秦并巴国和蜀国。公元前246年,秦王嬴政即位,于前230年至前221年十年间灭掉六国,建立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大统一王朝--秦朝。
变法图强
孝公即位之初,对秦之衰痛心疾首,乃下求贤令:"宾客群商鞅舌战群臣臣有能出奇计强秦者,吾且尊官,与之分土"卫国人卫鞅入秦,教孝公以霸道之术,孝公甚喜,力排众议,以卫鞅为大良造,实施变法。公元前356年和公元前350年,秦孝公任用商鞅进行的变法最为彻底。商鞅变法鼓励人口增殖、重农抑商、废除世卿世禄制度、奖励军功、编制户口、实行连坐之法。当时秦国地广人希,三晋人多地少,民众田地缺乏。因此商鞅建议秦孝公对外来移民采取优惠政策,将三晋民众招来秦国,以便开垦荒地。公元前350年秦国大良造(商鞅)为了深化其改革,摆脱旧贵族势力的干扰,提议都城由雍城(今宝鸡凤翔)迁至新建成的咸阳城,得到秦孝公支持。
卫鞅彻底废除旧的世卿世禄制、建立新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推行郡县制以加强中央集权,重视农产,出现了"家给人足"的繁荣景象,全国百姓以私下斗殴为耻,以为国家立下战功为荣,国家战斗力不断增强,屡败魏军。富国强兵的秦国,成为战国后期最强大的国家,傲视于西方。史记记载:"孝公十九年,天子致伯。"周显王册封秦君为方伯,正式承认其霸主地位。
连横诸侯
公元前338年,秦孝公死,太子驷立,是为秦惠文王。这时受商鞅新法"迫害"而被剥夺政治特权的旧贵族一起发难,发起针对商鞅的反攻倒算。秦惠文王为了缓和矛盾,拿出商鞅作替罪羊,车裂商鞅。商鞅虽死,但"秦法未败"。秦惠文王继续奉行商鞅变法以来的国策,对外发展。公元前325年秦惠文王称王。公元前316年秦灭巴、蜀、苴,秦军继续屡败魏军,再破三晋伐秦联军,又联韩魏攻打齐楚,大败义渠国,掌控了对山东诸侯作战的战略主动权。经历了孝公、惠文王、武王三代努力,蚕食三晋,席卷荆楚,已初露一统之端倪。
魏国经魏惠王时代的消耗,国力匮乏,在秦、赵、楚、齐等大国的夹攻下,衰落了,魏惠王晚年,三晋当中赵肃侯已经取代魏国成为了三晋的领军人。赵肃侯、赵武灵王父子一生征战,使赵国雄踞北方。齐国与秦国不接壤,得以独立发展,在对抗强魏的过程中与秦国是牢靠的战略伙伴,田氏代齐后,经齐威王、齐宣王、以及齐愍王前期三代君主80年开发,齐国富甲一方,与秦成东西并立之势。 楚国的吴起变法曾经令楚国强盛一时,楚悼王死后,新法基本被废,由于楚国本就雄厚的国底,再经历楚宣王、楚威王之耕耘,楚国于公元前333年,大败越王无疆,并吴越之地,天下震动。
大国崛起
公元前307年,秦武王气绝而亡,无子。诸弟争立,穰侯魏冉欲立惠文王妾芈八子之子公子稷,赵武灵王趁秦乱而谋之,乃拥立质燕之芈八子长子公子稷为王,是为秦昭王。昭王幼,芈八子为太后,穰侯秉政。公元前293年,韩魏欲联军攻秦,秦将白起与其战之于伊阙(河南洛阳南),大败二国联军,斩24万人,掳魏韩联军统帅魏国大将犀武。公元前283年,燕赵之相乐毅率三晋、秦、燕五国之兵而攻齐,陷齐70城,后田单虽复国,然田齐衰败大势已定。公元前279年和公元前278年的鄢之战,白起统帅的秦军攻占了当时政治核心在南阳和丹阳一带的楚国的南阳郡、南郡、临江郡(江夏郡)、黔中郡。至此南方大国楚国因为丧失大片疆土和人口而走向衰落。
公元前278年,秦将白起出武关伐楚,次年攻入楚国腹地,陷郢都,楚卒溃败不能战,楚顷襄王乃辟迁于陈丘以避秦军之锋。自此齐、楚俱衰,天下已成秦、赵相争之势。公元前270年,秦昭王见欺于赵惠文王,昭王怒,攻赵阏与,赵将赵奢于阏与大败秦军。秦昭王知赵之强方锐,不可与之争,乃用范雎为相,迫母宣太后不干政,逐穰侯、华阳君、高陵君、泾阳君。范雎出谋"远交近攻",昭王以为然,定为国策。
公元前262年,秦昭王攻韩国,韩国割上党以赂秦,上党不愿降秦而降赵,赵纳之。秦昭王怒,欲夺上党。赵起倾国之兵以拒秦,秦调关中之卒以攻赵,两军对峙于长平,赵廉颇不能退秦,王龁不能败赵,相持数年。
公元前260年,赵孝成王以赵括为将,秦昭王秘遣白起为帅,赵括攻秦不克,赵军粮道被截,反被秦军所围46天,赵括战死,白起先后斩杀赵军45万于长平。赵国一蹶不振。旷日持久的长平之战以赵国的惨败,秦国的险胜而告终,秦国的最后对手被击溃,统一天下终成定局。
历史中,有关于秦国崛起过程从来都是一笔带过,一个弱小的边陲小国成长到一扫八荒,这其中崛起的秘密,我们应该去了解。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