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解中华历史知识从这里搜一搜
当前位置:历史网 > 历史知识

历史知识

打了败仗之后为什么被称作败北?能不能是其他的方向呢?

2022-05-19

有战争的发生就会有胜利的一方和失败的一方,打了败仗的一方一般都会被称作败北,那么,“败北”一词究竟何义?是战败后往北逃跑吗?为什么不能称为“败东”“败西”“败南”呢?

“败北”在古代常常被人们作为打败仗的代称,在现代汉语中,还被用来泛指在各种竞争、竞赛(如体育比赛、竞标、竞选等)中失败。

从汉字的角度出发。在甲骨文中北字大致为两个弯腰的人背靠背站立,象形字都是根据字本身的含义所展现出来的图像。北这个象形字的结构看起来就像两个人因意见不合背道而驰。其实这就是北的原意,大致就是两个人意见相左无法统一意见。在《说文解字》中对北字是这样解释的。北乘也,从二人相背,所以北字本身的含义就是意见相反。

两个人的意见不符合所做出的行动就不一样,所以就叫做背道而驰,如果两个人意见统一了,回头就可以看到对方。所以北字引申的含义为人的后背是很正常的。在古代冷兵器时代行军打仗的时候,将士们在战场上是可以有足够的时间和机会逃跑的,在即将失败的时候,剩下的将士就会逃跑。跑的方向一定是背离敌方的所以就把后背留给了敌人。这就是败北的由来。在败北这个词汇中北是失败逃跑的意思。因为在这个词中北指的并不是方向。所以历史上就没有败东或者败西的说法。

秦汉以后,“败北”渐渐的被用的广泛了不仅指军事失败,而且引申为办各种事情的失利。例如街头老大爷下棋输了都常常说自己败北而归,羽纱而归,可见用处已经十分广泛了。古代败北一词就很常见,而在现代汉语中,“败北”实在是太常用了,常常被用来泛指在各种竞争、竞赛等,例如经常进行的体育比赛、各种商场上竞标、官场上竞选等。中国的各种方位词,它们都有相对固定用法,如北上、南下、左东、右西等等,而却没有人说北下、南上的。建房喜坐北朝南,皇帝坐朝要南向而坐才有威势,这些都是约定俗成的。败北而不是不败南也由此而来。

然而在当两军相接厮杀时,因为是正面相向的,激战之后,失败的一方必须马上迅速撤退,那么背部就会朝着敌军,又败,又背,即就是败北,这样讲败北就比较好理解。胜方朝着败军背后紧追不舍,这就是逐其背的意思。北即背,“败北”就是背敌而逃,逃的方向不管是那个方向,都叫“败北” 。

《周易·说卦》说:“圣人南面而听天下,向明而治,盖取诸此也。”古代皇帝登基之后便向南而坐,位置都是坐北朝南的,称为“南面称王”或“南面称帝”。由此,在,以“南”为尊,以“南”为阳的传统文化,“北”自然被赋予了相反的意思,从而也就用“败北”来形容作战不利,进而不会在打了败仗后用“败南”来表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