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解中华历史知识从这里搜一搜
当前位置:历史网 > 历史知识

历史知识

闽东畲汉保护神“林公大王”

2022-05-19

在闽东畲族信仰的众多民间神灵中,最为突出的当数忠平王林公。畲村每年岁首的神事活动中,有一项是最热烈和必不可少的,那就是到周宁县玛坑乡杉洋村“求林公”,从林公宫祖殿求取回一炉香火。以佑全村一年平平安安、兴旺发达。

林公大王历史上确有其人,姓林名亘(一说名叫子芹),生于南宋庆元年间,是闽东家喻户晓的打虎英雄。清乾隆年间张君宾在他主纂的《宁德县志》中有简要的记载:“相传神为宋时邑杉洋人,善搏虎。没后能御虎灾,故祀之。”而杉洋村保存的《林公传》,记载得更为详尽,其生平事迹约略是这样:林亘的父亲林珠及其兄长林玉二人原居住在长溪县西乡芹洋境溪乾头村(今属福安市溪潭镇芹洋),林珠娶吉坑村徐姓女子为妻,宋淳熙十五年(1189)迁居云气柏院。林珠不但尚武克邪,还是一位狩猎能手,有较深的道行。因而衣食无忧,日子倒也过得和和美美,略感不足的是,连生三子都不幸夭折了。宋庆元二年(1197年),林珠和妻子徐氏商量后把家正式迁到云气,庆元二年三月十六日生下林亘。林亘五岁了才会说话,可是就在那年他母亲病逝了。自此父子相依为命。到了林亘十二岁那年,其父又无任何疾病征兆就死了。林亘孤身一人被同村一陈姓乡亲收留抚养。南宋嘉定五年(1213年),林亘只身来到杉洋,被杉洋人詹兆源发现并收留。年轻的林亘因其得父亲家传,加上天生聪慧敏捷,练就一身狩猎好本领。当时杉洋附近的展旗峰一带,山深林密,虎狼成群而居,不时出没为患乡里,村民谈虎色变。林亘仗着一身功夫,立愿誓除虎患。他选择在嘉定十一年(1219)十月的一天,在正午时分,时年二十一岁的林亘率领村人直捣虎穴,村人看见张牙舞爪的老虎,逡巡不敢向前,林亘却是铁骨铮铮,沉着应对,连毙三虎于地,当村人将老虎抬回村中时,方圆周百里来围观的人不绝于道,威镇宁德、长溪县。百姓皆视林亘为神人。此后,针对深山兽害之烈,林亘制造出大排铳,用以轰击驱逐山猪等野兽,收效显著,远近村民争先仿造,自此山村人畜安泰,生产兴旺,这排铳就是流传至今的神铳。除了打虎除兽,林公上山还采草药,帮助村民驱除瘟疫,预防疾病。

林亘逝世于宋咸淳五年(1270年)十月初九日未时,享年72岁。关于林公的死,充满了神话的传奇和英雄的壮烈。传说他死的那一年,在杉洋村尾白马王塔附近,发生了一系列人畜突然失踪的怪事。有一天林亘牵一头猪从古塔旁边经过,也遭遇了同样的怪现象,猪忽然不见了。林亘这时想探个究竟,他睁开慧眼一看,发现猪原来被关在古塔中,走近一看,原来是白马大王在里面作崇。嫉恶如仇的林亘岂容妖魔横行。于是他决心和白马大王决一死战,当即和白马王斗法,直斗到太阳下山了,还是不分胜负,决定第二天再一拼高低。在那天晚上,林亘托梦告诉村人,第二天早上天上有黑、白两只乌鸦在争斗,黑的那只就是他,白的那只是白马大王。要大家在观看时呐喊“黑赢白输”为他助阵。村人第二天早上醒来互相一说,异床同梦,十分惊讶,再抬头看天空,风吼云涌,天昏地暗,只见两只黑白乌鸦,你来我往撕打成一片,天空中羽毛飘飞如雪。这时,一位铜口(今属屏南县)姓程的客商挑一担铜锣、另一位下邑坎下(今属蕉城)姓周的客商挑一担茶瓶(陶器),两人正好路过,也都放下担子停下来,一个敲起铜锣,另一个喊一声,扔一个陶茶瓶,为林亘助威,这时路边的杨柳树也发出呐喊声助阵。白乌鸦最终一败涂地,负伤逃遁。这时七十二岁的林亘,因为年事已高,经过了这两场所拼死恶斗,精疲力尽,自觉大限快要到了。他在临终前告诉村民们说:我事先已经在地上画了圆圈,如果我血溅圈内,我只保佑杉洋;如果血濺圈外,吾将保佑邻近各县。说罢林亘从树上摔下来,果然血濺圈外,林公便成了后来福宁府五县畲汉民族的保护神。当时参与呐喊助阵的周、程二人和路边杨柳也都被后人神化为林亘部将,号称周、程、杨、柳四大将军。村人为了纪念林亘,还把白马王塔改作林公塔。林亘生前结义的四位兄弟:林祖仲、林祖超、林祖卿、林文珍,也被后人当做从祀的神明。

宋元之际,闽东的林公信仰已很盛行。到了明成化七年(1471年),时宁德进士、任刑部尚书的林聪,将民间流传的林亘事迹,写成奏疏上报朝廷。明成化八年二月十三日,成化帝敕封林亘为杉洋感应林公忠平王,下诏在杉洋建忠平王祖殿崇祀。

敕封林公忠平王祖殿座落于杉洋村西南方,占地面积3000平方米,始建于明正德八年(1513年),清嘉庆十二年(1807)增建太子亭,清光绪十一年(1885)重修太子亭。现有主体建筑是:一殿(大殿)、二楼(钟楼、鼓楼)、三阁、中间起云台太子亭,附左右厢房。全殿宽17米,深34米,高10米。林公忠平王祖殿前临小溪,后倚青山,松环竹绕。正门前的空坪上立有石旗杆,并有棵枯而不朽的灵树。正门两侧建有马房,各塑有一马奴,执缰绳,牵骏马而立,那严装待发的样子,十分威武。中间的太子亭是三檐歇山顶结构。正门上方有敕封林公忠平王祖殿石扁额。左右为石雕门神。正门墙上环以泥雕三国故事,人物造型栩栩如生。亭屋上昂鱼翘栋,十分壮丽,太子亭高18米。进入正门左右两侧分别为钟、鼓楼,建筑形式为穿斗式歇山顶,土木结构,屋檐上泥雕人物十分逼真。林公宫正殿为单檐歇山顶,穿斗、抬梁混合式土木结构,巍峨雄伟。正殿内有多处大幅石雕花草吉祥图案,供奉有林公及其从祀诸神、部属神像,并悬有一口古钟,立有建宫碑记。最引人注目的是那个带锁的铜香炉,香炉内置一柜,柜中神香半月一更换,香火一年四季不断。各地求林公者,就是从这个祖殿香炉中分取香火的。鉴于林公宫庙内彩画、石雕十分精美。保存有多通明清时期建庙碑记和石刻扁额,2005年5月11日,闽政[2005]164号文“福建省人民政府关于公布第六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及其保护范围的通知”,将杉洋村林公忠平王祖殿列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加以保护。

据清代宁德、福安县志记载:明清时期宁德北门外,碧山樟树下,周墩东门、西门,杉洋、瓮窑、浦源、萌源、端源、洋尾;福安潘溪镜岩、潘溪桥头锦水、桂林坂、甘棠鹳里、福安二十二、二十三都都建有林公宫。其实真正供奉林公大王的宫庙远不止这些。而规模不大的畲族村宫庙,更难被写入历代官方文献。这次调查发现畲族村供奉有林公神像或神位的的宫庙不下200处。而现蕉城区虎贝院后等偏远山村保持的林公像均在百年以上(大量林公像是在文化大革命期间被毁)。所有林公宫和信奉林公的乡村村民都要在每年正月初五至十五组织人员到杉洋祖殿“求林公”、分香火,并举行专门的“平安福”仪式,主持仪式的师公(法师、巫师)也绝大多数是畲族村民。畲族为什么信仰林公大王呢,原因大概有这几个方面:一是历史上畲族本来就有从事狩猎和崇拜猎神的习俗。比如在福安甘棠山头庄一带过去畲民就有“每逢猎到大兽时,则由猎中者用兽头祭‘吴三么’(传说‘吴三么’为猎人师傅,会保护猎人顺利打猎)”(见《畲族社会历史调查·福建福安县甘棠乡山岭联社畲族调查》第152页)。二是畲族原有自己的打虎英雄,如《畲族小说歌·打虎记》写畲族英雄雷万春打虎与钟景期相遇:“一头老虎拦路中,二人着惊走一方,蛇落竹筒节节难,马过竹桥步步颠。一难未过一难上,景期钻落草丛中,冯元一时无处躲,跳落山丛水池中。跳落丛山水中心,善人总是有救神,遇着一个是大汉,手掏铁杖上山林。大汉来到大山林,看见草丛一个人,老虎骑在他面上,前头一脚踏他身。被虎压倒不吱声,不知是死或是生?大汉掏叉舞一下,老虎回转他一边。大汉举起硬中中,如雷闪电一下光,铁叉顶落虎嘴内,虎来咬叉不肯放。老虎弹起做尽形,大汉随势骑虎身,骑在虎身用手打,老虎气绝命归阴。老虎气绝命归阴,池内还有一个人,大汉近前下手拔,一身泥糍水淋淋。冯元上山下头拜,感谢恩人来救我,回头去寻钟公子,景期倒在草丛中。景期无力嘴里灵,那叫老虎好惊人,大汉近前答应话,不是老虎我是人。景期精神把眼仰,一头死虎倒在坪,即时回头拜大汉,又问大汉名共姓。大汉见讲答言音:祖家京兆处州人,雨田万春郎名字,从细打猎住山林。”歌词通过打虎细节描写,塑造了一个活生生的民族英雄形象,表达了畲族人民对英雄打虎除害壮举的的赞美、崇敬。林亘也是这么一位为民打虎除害的英雄,因此赢得了畲族同胞的格外崇敬,把他视为驱邪除害正义力量的化身,加以顶礼膜拜。三是畲族大多生活的偏远山区,饱受兽害之苦,所以畲民对捍患御灾的林亘情有独钟,视为神灵,予以供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