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甘岭战役结束后,毛主席仅用四个字揭开了胜利的秘籍
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它为我们的前行提供了经验。1952年著名的上甘岭战役中,志愿军以劣势装备打败了当时的世界头号强国美国。
也许很多人不了解上甘岭战役的过程。简单用一句话概括就是,志愿军用两个连的兵力,击退了七个敌营的攻击,守住了上甘岭。这的确很不可思议。
那么,为什么敌军优势那么大,但就是攻不下来呢?毛主席用了四个字解释:钢多气少。
意思就是敌军钢多气少,我军钢少气多;在气势上我军赢了。“气”是精神力量的展现。人作为精神载体,是战争胜负的决定性因素。
志愿军之所以能在劣势的情况下与美军抗衡,“气”是最关键的因素,这里的“气”指的是战斗精神。
如果没有必死的献身精神,是很难以血肉之躯对抗钢铁的。这也是为什么抗美援朝中会涌现出如邱少云、黄继光等英雄人物。
当然了,仅仅依靠精神力量想要取得战争的胜利,显然是不可能的。上甘岭战役的胜利还有赖于以下两点。
一,炮火炮兵充足。朝鲜战场上,火炮是一个很重要的武器。当时志愿军的装备全面落后于美军,但是从上到下,大家都尽了最大的努力,让炮火集中起来。最后的装备对比是,志愿军有五百多门火炮,敌军有一千六百多门。差距虽然比较大,但是完全可以一战。
志愿军炮兵发扬敢打的优良传统,制定了灵活的战略战术,想步兵之所想,步兵指向哪里,炮弹就射向哪里。
二,坚固的防守体系。志愿军将士在朝鲜战场上发明了一个伟大的作战方式:坑道作战。朝鲜战争进入第二阶段后,志愿军以阵地战为主要作战形式,尤其是在上甘岭战役中,志愿军把坑道作战的优点发挥到了极致。
美国新闻界在专题评论中说:“这次战役变成了朝鲜战争中的‘凡尔登’,即使用原子弹也不能把共军部队全部消灭。”
当然还有别的原因,例如后勤等等。
归根结底,自古以来的以多胜少、以强制弱,无不是以“气”来压制对方从而获得胜利。毛主席以一句“钢多气少”精辟地概括了这个现象。
美国人大卫在《最寒冷的冬天》一书中写道:“毛泽东的军队正因为有信仰,他的军队就具有强大的力量。”
事实上敌人惧怕的,正是我们铁一般的信仰、铁一般的信念、铁一般的担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