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解中华历史知识从这里搜一搜
当前位置:历史网 > 历史知识

历史知识

千年谜团:三国关羽和张飞的功夫是哪里学到的?

2022-05-19

《三国演义》是四大古典名著之一,其中的不少情节写得十分精彩,让人手不释卷,叹为观止。但是《三国演义》中也有许多莫名其妙的地方,而最让人不解的是那些超一流武将从一登场就有超一流的盖世武功,至于这些武功是怎么来的,罗贯中老先生总是惜墨如金,不肯透漏半点的来历,不像金庸笔下的人物,身怀的盖世武功都是一天天炼出来的。或者是走遍天涯拜师学艺,或者是按照秘籍勤学苦练,即便有的高手喝点蛇血什么的使得内功大增,也算得上有个交待。

三国武将的武功自然不是走遍天涯拜师学艺的,也不是按照秘籍勤学苦练的,更不是喝蛇血喝出来的,那是不是一天天炼出来的呢?纵观众多三国武将之中,身为刘备手下的五虎上将的关羽张飞哥俩毕竟有些来历,现在就看看这哥俩的来历与武功有什么关系?

先看看关羽的简历:“吾姓关,名羽,字长生,后改云长,河东解良人也。因本处势豪,倚势凌人,被吾杀了;逃难江湖,五六年矣。今闻此处招军破贼,特来应募。”

再看看张飞的简历:“某姓张,名飞,字翼德。世居涿郡,颇有庄田,卖酒屠猪,专好结交天下豪杰。恰才见公看榜而叹,故此相问。”

网络配图

关羽、张飞二人都没有提及自己的武功,连“自幼习武”这句都没说。更重要的还在于随后的情节。刘备和关羽、张飞决定起兵后,“云长造青龙偃月刀,又名‘冷艳锯’,重八十二斤。张飞造丈八点钢矛。“关羽、张飞这两位过去连兵器都没有,现在一个居然要造八十二斤的青龙偃月刀,一个要造丈八点钢矛。关羽还好说,毕竟扛着八十二斤的大刀逃难有点困难。张飞就有点说不过去了,有田地有庄园,还卖酒屠猪,若是练武,不至于连一杆像样的矛都造不起。可见他和关羽一样平时并不练武。

[page]

那么,关羽、张飞的武功到底是怎么来的呢?如果按照一位伟人的说法,他们的武功来自他们的职业!这位伟人认为,“人类的生产活动是最基本的实践活动,是决定其他一切活动的东西。武术的产生,从来就是有生产活动决定的。”看来一千八百多年前的关羽、张飞也不能例外。

《三国演义》是四大古典名著之一,其中的不少情节写得十分精彩,让人手不释卷,叹为观止。但是《三国演义》中也有许多莫名其妙的地方,而最让人不解的是那些超一流武将从一登场就有超一流的盖世武功,至于这些武功是怎么来的,罗贯中老先生总是惜墨如金,不肯透漏半点的来历,不像金庸笔下的人物,身怀的盖世武功都是一天天炼出来的。或者是走遍天涯拜师学艺,或者是按照秘籍勤学苦练,即便有的高手喝点蛇血什么的使得内功大增,也算得上有个交待。

网络配图

三国武将的武功自然不是走遍天涯拜师学艺的,也不是按照秘籍勤学苦练的,更不是喝蛇血喝出来的,那是不是一天天炼出来的呢?纵观众多三国武将之中,身为刘备手下的五虎上将的关羽、张飞哥俩毕竟有些来历,现在就看看这哥俩的来历与武功有什么关系?

先看看关羽的简历:“吾姓关,名羽,字长生,后改云长,河东解良人也。因本处势豪,倚势凌人,被吾杀了;逃难江湖,五六年矣。今闻此处招军破贼,特来应募。”

再看看张飞的简历:“某姓张,名飞,字翼德。世居涿郡,颇有庄田,卖酒屠猪,专好结交天下豪杰。恰才见公看榜而叹,故此相问。”

[page]

关羽、张飞二人都没有提及自己的武功,连“自幼习武”这句都没说。更重要的还在于随后的情节。刘备和关羽、张飞决定起兵后,“云长造青龙偃月刀,又名‘冷艳锯’,重八十二斤。张飞造丈八点钢矛。“关羽、张飞这两位过去连兵器都没有,现在一个居然要造八十二斤的青龙偃月刀,一个要造丈八点钢矛。关羽还好说,毕竟扛着八十二斤的大刀逃难有点困难。张飞就有点说不过去了,有田地有庄园,还卖酒屠猪,若是练武,不至于连一杆像样的矛都造不起。可见他和关羽一样平时并不练武。

那么,关羽、张飞的武功到底是怎么来的呢?如果按照一位伟人的说法,他们的武功来自他们的职业!这位伟人认为,“人类的生产活动是最基本的实践活动,是决定其他一切活动的东西。武术的产生,从来就是有生产活动决定的。”看来一千八百多年前的关羽、张飞也不能例外。

网络配图

再说张飞。张飞的主要职业是杀猪。杀猪要用杀猪刀。着杀猪刀虽然和张飞的兵器不同,但技术特点一致。杀猪时不是用杀猪刀砍,而是捅。所以本质上杀猪刀不是刀,而是和矛类似器具。猪杀死后要去毛,去毛前要给猪充气,使皮肤绷紧。通常做法是用铁钎从后蹄一直捅到腹部,然后拔出铁钎,往腹部充气。当时那年月打气筒还没有问世,张飞只能用嘴吹。铁钎就是小号的长矛,所以张飞自然选长矛作武器。多年杀猪生涯使张飞练成了挥舞长矛如探囊取物的盖世武功,因此打起仗来总是能如入无人之境。另外,长期给猪吹气,张飞也练就了巨大的肺活量,所以才能在长板坡前一声吼,吓退曹操百万兵。

其实,关羽、张飞的盖世武功源自他们的职业的说法只不过是根据《三国演义》演绎出来一管之见,罗贯中老先生泉下有知,不知道是否同意这样的一种说法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