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解中华历史知识从这里搜一搜
当前位置:历史网 > 历史知识

历史知识

本来是打八国联军,可后来抗日为什么成了主流

2022-05-19

反侵略打八国联军,为什么打着打着,抗日成为主流?

大家知道清朝末期,因为贫穷落后,所以受到众多帝国的强取豪夺。八国联军打进北京,列国瓜分中国。这都是我们从历史书上得到的最初印象。可是,为什么到了上个世纪一二十年代开始,抗日成为了主流?

在说这个问题之前,我们先介绍一个词:黄祸。现在有一个很流行的词叫:“中国威胁论”,就是一些别有用心的国家鼓说中国的强大会威胁国际社会。这是毫无理由的!但这个说法不是新鲜事物,在一百多年前,就有这个说法。这个说法当时的称呼叫“黄祸”。

下面是一幅有关“黄祸”的漫画

什么叫“黄祸”呢?就是当时西方社会污蔑黄种人,认为黄种人是落后的,危险的。还有诸如黄种人脑容量比较低,文明程度落后等各种奇怪的说法。

这个说法当然是属于种族主义歧视的说法。但在西方社会很有市场,为什么呢?

因为在人类的历史上,确有三次黄种人横扫西方的时期。

第一次是汉朝,当时汉朝北击匈奴,一部匈奴人西迁,造成了罗马帝国的衰败。当时的欧洲人称匈奴王阿提拉为“上帝之鞭”。

第二次是唐朝,当时隋朝击破突厥,唐朝时又进一步打击了突厥。突厥人又西迁到欧洲,引发了西方的十字军东征,最后,突厥的奥斯曼帝国将东罗马帝国灭亡。

第三次大家都知道了,蒙古西征,最远渡过了多瑙河。

这都是猴年马月的事了,也跟中国至少是中原没啥直接关系啊。后面明朝时,咱们是以德服人,清朝咱们是关起门来自个玩。

可是,到了近代,西方人又开始重提这个“黄祸论”,宣传中国是“来自东方的巨大危险”。

那时有一幅油画,名字就叫“黄祸”

这幅画是当时的德国皇帝威廉二世下令让宫廷画家赫尔曼·奈克法斯画的。画面上就是一群白人,分别代表德、英、法、意、奥、俄七个西方国家,头上是十字架,远方一团乌云中有一位骑着龙的佛陀。暗示东方黄种人将要危害西方。

大家都知道拿破仑说过一句话:“中国是一头沉睡的狮子”。大家可能会觉得自豪,但脑洞老师告诉你,这只是前半句,后面是“感谢上帝,让它睡下去吧。”

这其实就是一种“黄祸论”的萌芽,最终是不希望中国强大。

那这个论点最终是谁明确提出来的呢?

沙俄人巴枯宁!

这个人写了一本书,叫《国家制度和无政府状态》,里面大量渲染中国威胁论,认为中国人口众多,一定向外移民,从而给世界造成大麻烦,这个思想也是后面美国排华法案的根源之一。

他又认为,现在中国人开始掌握新技术,等他们把新技术学到手,再配以他们的服从性,就会成为一个大威胁。

为啥这个沙俄人大力鼓吹这种思想呢?

从他最后对沙皇的建议中,我们就知道了。他建议“着手征服东方”,“如果真的要从事征服,为什么不从中国开始呢?”

侵略中国,这就是西方一直渲染“黄祸论”的最终目的。沙俄是排头兵,因为它跟中国接壤,有便利。他们就一直想寻找在太平洋的不冻港。为了达到这个目的,他们的计划是吞占我们的东三省。

好了,说到这个黄祸论,一开始主要是针对中国,为侵略中国找借口。但后面,这个“黄祸论”的主要目标变了,变成日本了。

为什么呢?

因为在甲午战争中,我们打输了。甲午战争是中国跟日本互赌国运的一战。谁赢了,谁就是东亚的霸主。

结果大家都知道,中国输了。

这一下,西方的目光都放到了日本身上。但当时有一个论调,就是认为中日要是合作就了不得。已经掌握西方技术的日本,带着数亿人口的中国一起改革跟扩张,那就可能再现蒙古扩张史。

这个论点在现在看来特别荒唐,但是在那时,确实出现了中日开始合作的现象。

为什么会出现这个现象?主要还是沙俄的原因。

甲午战争的两年后,李鸿章出使沙俄,参加沙皇的加冕典礼。为啥出访沙俄呢。因为甲午战争之后,日本逼迫中国割让辽东半岛,但这跟沙俄要侵占东北的目标是冲突的,所以沙俄出面干涉,最后辽东半岛还给了中国,以赔款了事。所以李鸿章出使沙俄,希望以后能继续对抗日本。这次出访,中俄签了一个《中俄密约》,这也是一个不平等合约,沙俄拿到了一部分在华特权,但也约定共同对付日本。

此外有一个现象,当时日本正好出使德国,结果备受冷落。可见,当时西方的一个策略就是打压比较强大的日本,拉拢比较弱小的中国。使中日同盟无法达成,也就不会出现中日联手扩张的现象了。

可结果,这个策略被沙俄破坏了。

1897年,德国人借口传教士在山东被害,出动大军强占了我胶州湾。这时沙俄马上就援引《中俄密约》,打着保护中国的旗号,把旅顺给占了。

这就是沙俄跟德国在唱双簧,一个偷窃一个打劫。

满清政府这才明白过来,沙俄要是靠得住,那母猪就要上树了。失望之下,满清只好选择跟日本结盟。当然,满清知道日本是狠子野心,但现在北极熊打了进来,只好把狼引进来。

当时,中国提出来要向日本学习。另一方,日本因为在甲午得到的果实太丰厚,被其它列强嫉妒而受到排斥,所以也想跟中国搞好关系。所以中日就出现了一个中日外交蜜月期。日本人到中国考察,我们也向日本派了很多日本留学生。

中国掀起了日本热,在日本也有清国热。

这样一来,不就形成西方一向鼓吹的中日合作的“黄祸论”吗?

其实,日本人一直在西方做宣传,淡化“黄祸论”,而且日本人很狡猾,他们的策略是要么淡化“黄祸论”,要么就这个“黄祸论”的帽子让中国来顶。

接下来,发生了一件很重大的事情:义和团运动

这个运动有爱国主义的成分在里面,但在组织上又有门道会的特点,策略又掌握不当。结果让列强以此为借口发动了八国联军进攻北京。

下图是侵略者的合影:

这里面,日本是出兵最多的,因为它离得比较近。但是日本人伪装得很好,它出兵多,伤亡多,但是沿途的纪律相比其它七国还是比较好的,而且是第一个退兵的。当时就造成一个印象,就是日本是比较文明的,是可以教化的。“黄祸”主要还是在中国身上。另外一点,日本也获得了满清政府的认可。

这看上去是很奇怪的,这八个人都是来欺负你的,但其中一个人欺负得比较轻一点,你就认为他相比其它七个人要好?

但是事实确实如此,当时的满清国对日本的好感要比其它列强多。

日本最先退兵,但有一个人一直不退,这个人是谁呢?就是沙俄。

沙俄趁这个机会抛出“黄俄罗斯计划”,就是要吞并我东三省。

正在这个时候,日本人跑了出来,表示要跟沙俄打一仗,一来是报当年辽东半岛的好事被沙俄搅了的仇;二来,日本也不想让沙俄独吞东北。

对于这一仗,当时满清政府是支持日本这一方的。

当时的思潮就是“联日拒俄”。

但这时出现一个问题了。日本要求独自跟沙俄交战,不需要满清出手,他的一个理由就是怕西方人认为中日联手,坐实“黄祸”论。

当时民间是强烈要求满清也参战的,两个国家在自己的土地上打仗。自己旁观,这是说不过去的。但是满清政府还是决定中立。

虽然中立,但满清又在暗地里支持日本。袁世凯、吴佩孚、张作霖都在这一仗帮助过日本。

所以日本后面能够打赢沙俄,中国也是起了很大的作用。

日本在这场战争死了十万人,但最终还是打赢了。消息传出来,不但日本很兴奋。就是中国人也很兴奋,大家都认为日本人打赢沙俄,证明了黄种人不比白种人差。

当时秋瑾听到日本胜利的消息,还特地写了一首诗:“拼将十万头颅血,须把乾坤力挽回”。

可是,很快这个兴奋就被愤怒取代了。

因为日本人终于露出了狼子野心。

日本马上声明不但要取得沙俄在东北的利益,而且还要取得其他特权。当时他不让满清参战,就是想独吞东北,使满清政府没有借口收回沙俄在东北的权益。所以说,日本人是利用了“黄祸论”蒙骗中国。八国联军里,对中国野心最大,直接有领土野心的,一个是沙俄,一个就是日本。现在日本把沙俄打败了,它自然就成了对中国野心最大,也最独的一个列强。反抗日本侵略也自然成为了中国追求民族解放,国家独立的最重要的组成部分。

从这些历史可以看出,第一,如果没有强大的国力,外交其实很难起到作用,这就是“弱国无外交”的原因。满清政府时期,中国可谓是尝够了被欺骗被出卖被瓜分的滋味。

第二,现在新冒出来的“中国威胁论”,中国一定要谨慎对待,不要被某些不怀好意的集团利用,从而使他们扼制中国的不可告人之目的得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