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解中华历史知识从这里搜一搜
当前位置:历史网 > 历史知识

历史知识

诸葛亮为什么要北伐?他北伐失败的原因在哪?

2022-05-19

说三国没有不认识诸葛亮的。在我们印象中诸葛孔明就是运筹帷幄,无所不能,是中国历史上杰出的政治家和军事家,集忠、孝、义、谋于一身。这样一个深谋远虑聪明才智集于一身的人,可为什么他五次北伐都会失败呢?

为什么诸葛亮一定要坚持北伐,我们先来看看诸葛亮必须北伐的理由。

第一,立国根本。蜀汉不像东吴,东吴可以胸无大志可以偏安一隅,而蜀汉不进攻,不北伐,那么就跟守土之犬没有区别,与之前的刘璋没有区别,这个政权的凝聚力和存在的合理合法性就会被质疑。

你一个大汉正统,却偏居蜀中不思进取,也配叫汉朝?而且,长期苟且于蜀中,会慢慢消磨锐气心志,失去天下大局的野望。孙子装久了,最后可能真的变成孙子。在角落里看久了,慢慢就只会看了,失去站起来的勇气。比如东吴,孙策时期进取十足,随时准备到中原干一票大的,待到孙权,初时还有点想法,后面就真的成了一个稍微有点强的守土之犬了。

第二,稳定内部。蜀汉内部也是有派系的,虽然蜀汉政权相对于魏吴两国清明一些,但也并不是铁板一块。

益州本土有本来就不怎么听话又很会拖后腿的本土派,比如皇戚吴家等等。这些多是世居益州的世家,掌握蜀中大量的人口与土地,在蜀汉的基层统治当中拥有巨大的能量。同时也最不想北伐,习惯于刘璋麾下的苟且,谁又愿意拼命?再者,北伐或成或败,益州派都得不到什么利。

执掌大权的,也最有能力的是已经失去根基的荆州派,还有五湖四海跟着刘备来到蜀地的元老们,比如诸葛亮蒋琬等人,这些人根基不在蜀中,不像益州本土派有滋养有根源有基本可以生息绵延,一旦偏安一隅,他们的力量会日趋弱小直至慢慢消亡。他们是最迫切的进取派 ,只有打下新的地盘,也会有新的土壤。

蜀汉必须北伐,必须在恢复汉室、还于旧都的大旗下,蜀汉政权才能统合力量、稳定政权,才能避免陷于内斗无法自拔,毕竟三国里蜀汉底子最薄,经不起折腾。

第三,唯一生机。有些说蜀汉应该休养生息积蓄力量的真是醉人,是不是有点太相信天府之国的可塑性了。蜀地是易守难攻,也是一大粮仓,但是再怎么强也是仅仅一州之地,人口耕地资源就算给诸葛亮一个300%的buff也不可能跟魏吴比发育啊。

蜀汉毕竟只有益州,而曹魏是青并徐凉冀幽豫衮加上司隶九州之地,大汉最精华的中原之地全部在其囊中。吴也有荆扬交三州,还有个夷州台湾。你让诸葛亮和魏吴拼发展,那也太强人所难了。就像玩游戏,你一个单矿的和人家十矿的拼后期,何来的自信?

北伐失败这是由多方面因素导致的,最主要的一点应该就是综合国力上蜀国根本就比不过魏国,根据史记记载,当时蜀国的总人口也仅仅只有94万,这还是老人跟女人和孩子全部算进去的情况下,而青壮年肯定会非常的少。

所以这就导致了蜀国的兵力严重不足,而反观魏国当时曹操就已经统一了北方地区,而且北方在历史上一直是中国最先进的地方,无论是人口还是一些技术都远比蜀国要强大的多,虽然说在我国历史上有不少以弱胜强的情况出现,但是如果对方的实力超出了自己的想象范围又怎么可能获胜,所以诸葛亮也注定要失败。

其次就是运输补给的问题了,在古代的运输条件非常的差,一直都是运用马车来运输粮草,而从汉中出发到祁山都过程当中一路都是山路,根本就不可能采用拿车来运输粮草只能使用人力,所以粮草运输是一个非常困难的问题,再加上蜀国的人口本来就少,如果要发生战争的话肯定要抽掉许多青年劳动力到前线去,这就导致了后方的劳动力严重不足,更加无法正常的生产和运输粮草了。

民心问题也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因,在东汉末年的时候诸侯混战人民生活的非常悲苦,这个时候刘备打出了仁德的旗号,自然会吸引很多人来投靠他,并且刘备又是汉朝的后裔,无论去攻打谁都是名正言顺的,但是在曹丕称帝之后,人们的生活变得稳定了起来,因此魏国的人民就接受了曹丕的统治,这个时候刘备来攻打魏国,已经接受曹丕统治的人们又怎么可能会容忍再次发生战争呢?所以这个时候的蜀国就变成了破坏人们幸福生活的一个因素,所以魏国的人肯定会为了保护自己的生活和蜀国抗争到底。

还有一点就是蜀国的内部矛盾已经开始出现了,大家都知道无论是哪个王朝在建立之后都会清理一批一起打天下的人,所以就有了可以共患难但不可同富贵的说法,在蜀国建立之后就实现了和曹操孙权同分天下的局面,每个大臣都已经开始懈怠了,觉得自己做到这种地步已经可以光宗耀祖了。

再加上刘备自身本就不是汉中的人,他自己带来的将领和士兵当然想重回中原,但是汉中的那一些人却并不喜欢那里,他们只想在本地老老实实的过日子,所以这就造成了本地的势力集团和刘备带来的那一些人发生了冲突和矛盾,这就导致了大臣们根本不能齐心协力有什么可能获得胜利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