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少胜多,这场战役证明了古代打仗人越多,反而失败概率越大?
古代历史上有许多的以少胜多的事件,那是不是证明古代打仗人越多,失败率越大呢?今天就由小编通过历史上经典的以少胜多的战役,淝水之战来说说。
淝水之战,发生于公元383年,是东晋十六国时期北方的统一政权前秦向南方东晋发起的侵略吞并的一系列战役中的决定性战役,前秦出兵伐晋,于淝水(现今安徽省寿县的东南方)交战,最终东晋仅以八万军力大胜八十余万前秦军。
淝水之战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以少胜多的战例。拥有绝对优势的前秦败给了东晋,国家也因此衰败灭亡,北方各民族纷纷脱离了前秦的统治,分裂为后秦和后燕为主的几个政权。而东晋则趁此北伐,把边界线推进到了黄河,并且此后数十年间东晋再无外族侵略。
战役经过
在东晋十六国时,当时北方的政权还没有实现统一,所以这个过程自然而然的就会出现很多侵略吞并的战役,而淝水之战是这些大大小小的战役里最具有决定性的。当时前秦派兵讨伐晋国,两方在淝水之地进行了战役,而看起来势弱的东晋仅仅凭着几万的人马战胜了兵力胜自己数十倍的前秦军。
这场战争听着就让人觉得差异,毕竟兵力相差十倍之多,并不是一般的战术布局就能弥补的缺陷,这其中到底是什么缘由呢?想要知道前秦军失败的原因,我们就要首先弄清楚当时带兵出站的苻坚到底掌握了多少兵力,是不是真的有敌军十倍之多?
在各种资料上面,关于这一点的记载非常杂多,而且也没有一个统一的口径,我们从《资治通鉴》上面来看,当时苻融带了大概三十五万的人马,而苻坚则曾经带了八千的骑兵过来支援,这个兵力人数也就是将近三十六万。
如果按照这个数据作为标准,之后苻融曾经调走了三万的兵力去了荆州,然后剩下的主力在洛涧一站上又损失了不少,之后,还留下了一部分兵力驻扎在那里,按照这样来算,最后在淝水交战时前秦军应该只掌握了二十万的兵力。
在战场上,如果这二十万的兵马整齐划一,听从指挥,可能是非常厉害的一支军队,但是让这么多士兵做到这一点,是非常难的,一个搞不好,这么大的队伍就会变成一个累赘。而当时苻坚的这支队伍想要做到团结一致更是难上加难,因为这支队伍的组成就非常复杂,包含了各个民族的士兵。当时部队里的主力都是氐人,而这之外还有汉族人,羌族人,鲜卑族人等其他民族的士兵,而这些处于底层是士兵对于氐人又十分抵触,单纯是因为畏惧所以才表示顺从。
这样构成复杂的军队,最大的难题就是交流问题,在战场上大家互为战友,如果交流不畅,肯定会有很多麻烦,而且很多情况下会影响指挥官的军令传达。而且这支部队除了氐人主力之外,剩下的士兵都是业余的,并没有受过什么专业的训练,即便孙武在世,估计也很难对这支部队进行有效的调度。
当时两军在淝水两岸对峙,双方都按兵不动,后来谢玄看这样下去也不是一个办法,就给苻坚递了封信,信的意思大概就是你和晋军这样隔着两岸含情脉脉的对视,然后都不动手是几个意思?你是计划打持久战,还是要长年累月的消耗下去?
你这样下去还没杀对方几个人,你自己就先折损上了,要不这样,您把您那边的先锋给撤出来,我带着一队骑兵去试试水,我们先过河强攻,要是有用的话你带着主力再接再厉,要是不管用你们那边也能接应一下。
当时很多人都觉得这个主意不靠谱,让骑兵上去打前锋,这听着就像是去送人头的,但是苻家兄弟却觉得这个主意可行,如果趁着那边过河,然后骑兵过去闪击,肯定能出其不意,所以在苻坚的坚持下,实施了这个计策。
这个主意本身没太大问题,毕竟在这种情况下,谁要是先过河肯定会吃亏,但是这事情坏就坏在他忘了自己军队的可操作能力了,毕竟这个军队可是一“杂牌军”,想要指哪打哪根本是不可能的。
而且很多时候军令在传达的时候就已经出了差错,而且他想要让这二十万的兵力后撤,后撤到一定距离的时候再回头交战,这个命令一开始就不明确,而且下面各个带兵的小将也很难解释清楚,在在后撤的过程中,出于担心敌军在背后突然来上一刀,所以很多士兵都越跑越快,本来就是想要让大家站好队伍,往后走走,结果没想到变成了集体逃兵现场,这下可不是一个乱字就能形容的。
苻坚站在那里都看傻眼了,自己也没想干啥呀,就下了一个让大家后撤一点的军令,怎么就沸腾了呢,眼瞅着都收不了场了,不管怎么说,自己手下的兵就跟被吓慌的鸡一样到处乱跑。
敌军那边看到他们这样,都乐了,赶紧让自己潜伏在前秦队伍里的细作运作起来,给这边的混乱再添一把火,他们高呼着失败了,赶紧逃命,这下让本来就已经很混乱的前秦军越发像无头的苍蝇一样到处乱窜,还没交战,很多人就被自己的战友给踩死了。
而那边出主意的谢玄已经和敌军交上手了,这边苻融看着收不了场了,就想亲自上阵去整顿一下,结果那些吓慌的士兵根本不听,还把他的坐骑给撞翻了,他也倒在了地上,没多久就被敌军杀死。
而晋军那边干掉没有人接应的谢玄,成功地渡过了河,他们本来都准备好要硬着头皮打一场了,结果没想到前秦军这边自己就乱了,他们见此就赶紧乘胜追击,将这支混乱的队伍一直给赶到了青冈。
这次战役虽然是很有名以少胜多的战役,其实是一场闹剧,想想也挺可悲的,所以说前秦军队与其说败给了东晋,还不如说是败给了自己。
历史影响
淝水之战,前秦军被歼和逃散的共有70多万。唯有鲜卑慕容垂部的3万人马尚完整无损。苻坚统一南北的希望彻底破灭,不仅如此,北方暂时统一的局面也随之解体,再次分裂成更多的地方民族政权,鲜卑族的慕容垂和羌族的姚苌等其他贵族重新崛起,各自建立了新的国家,苻坚本人也在两年后被姚苌俘杀,前秦随之灭亡。
中国南北分立的局面继续维持。东晋乘胜北伐,收回黄河以南故土,但不久,因丞相谢安去世和前线主帅谢玄退隐而转为守势。
此战的胜利者东晋王朝虽无力恢复全中国的统治权,但却有效地遏制了北方少数民族的南下侵扰,为江南地区社会经济的恢复和发展创造了条件。淝水之战也成为以少胜多的著名战例,载入军事史,对后世兵家的战争观念和决战思想产生着久远影响。
淝水之战的结果使东晋王朝的统治得到了稳定,有效地遏制了北方少数民族南下侵扰,为江南地区社会经济的恢复和发展提供了必要的契机。从长期看,淝水之战最重要的作用是使得流落到南方的汉族中原文化得以延续和发展,并且直接影响到了此后隋唐等统一王朝的精神实质,可以说淝水之战保住了中华文化的核心部分并使之从“五胡乱华”后得到喘息和重新崛起的机会。
可以这么说在历史上以少胜多的战役有许多,但是大多数都是因为古代的通讯不发达导致了指挥官的命令传达的不到位,也有的是因为统领军队的将领指挥原因,对此你有何看法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