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解中华历史知识从这里搜一搜
当前位置:历史网 > 历史知识

历史知识

真正让朱允炆痛失江山的人 居然不是朱棣!

2022-05-19

说起方孝孺,我们的脑海里马上会想到一个词——忠臣,作为建文帝的左膀右臂,为建文帝的失败立下了汗马功劳,没错,作为资深大儒的方孝孺,虽然最后尽忠而死,但建文帝的失败,方孝孺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

我们有理由相信方孝孺对建文帝是忠心的,因为他后来的举动可以证明一切,但方孝孺在治国治军方面的才能的确平庸,这无疑给问你提供一个假设,忠臣就一定能成就大业吗?大儒就一定能定国安邦吗?德行就一定能打败敌人吗?

网络配图

很显然并不能,这本身其实是一个定向思维或者说是思维定势,仿佛忠臣一定能力强,本领大,但建文帝的失败其实并非因为兵不强马不壮,恰巧正是因为诸如方孝孺、黄子澄等儒生误了大事,诸如黄子澄用汉朝“七王之乱”的鼓励朱允炆削藩,而其实错估了形式,朱允炆刚登上皇位不久,应该养精蓄锐,韬光养晦,而且他们也没有一个类似纵横家主父偃的人给他们出谋划策。

这些人擅长的是作学问,立德立言。但立功方面后世儒生少有,王阳明除外。儒生用兵擅长多愁伤感,纸上谈兵,甚至试图用道德去感化敌人。其根源在于道德作为第一性的。虽然中国古代社会用道德作为统治的方法,但在军事上道德水平高,并不能击退敌军。其影响之深,不可谓不严重,诸如建文帝在北伐削藩之时下令,不得伤害朱棣一根毫毛,否则斩立决。这个近乎可笑的行为,一次又一次的帮助朱棣成就霸业。

[page]

高晓松在讲南明史的时候,痛心疾首,感叹道,如果南明能有一个纵横家,朱家皇帝也不至于迅速瓦解灭亡。归根结底其原因正是因为愚忠思想。

方孝孺真的被灭十族吗?

网络配图

忠诚是一种精神,对于一个人的自身修为并没有错,但为了表示忠诚而影响到了他人,是否合适呢?

《明史》:孝孺投笔于地,且哭且骂曰:“死即死耳,诏不可草。”成祖怒,命磔诸市。孝孺慨然就死,时年四十有六。(选自《明史·方孝孺传》;

《中国通史》傅乐成主编的明清史中这样写道:“景清的瓜蔓抄,铁铉的寸磔投沸油中,方孝孺的夷灭十族,死事尤其惨烈。”;

[page]

《明通鉴》:孝孺投笔,且哭且骂曰:”死即死耳,诏不可草。“上曰:”独不畏九族乎?“孝孺曰:”便十族,奈我何!”上犹欲强之,孝孺乃索笔大书:“燕贼篡位。”四字,上大怒,命磔诸市。孝孺慨然就死;

《国榷》:孝孺掷笔哭骂不已。上曰:“吾能赤人九族。”对曰:“即死安能加族我乎?

网络配图

通过以上史料,可以得出一个结论,方孝孺被灭十族是可信的。只可惜成了自己美名,却丢了十族人的姓名,可悲,可叹。太平用儒生,乱世用纵横,很可惜明代后来的皇帝并没有从建文帝的身上吸取教训,误国之臣此起彼伏,诸如东林党集团的钱谦益等人。

我想起另一位大儒王阳明的一句名言:心存大善,手段无所不用其极。可惜这个道理黄子澄不懂,方孝孺不懂,建文帝也不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