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解中华历史知识从这里搜一搜
当前位置:历史网 > 历史知识

历史知识

鲍叔牙与管仲的故事

2022-05-19

1人物简介晋张处度《列子·力命》注:“管仲鲍叔牙并颍上人”,颍上即今安徽省颍上县。鲍叔牙当出生于其父鲍敬叔仕齐前的杞国封邑——鲍邑。叔牙孩提之年和少年就在杞国鲍邑度过。杞国鲍邑是鲍叔牙的故里。其地望在今新泰市区东南的北鲍村一带。此地至今仍有村名叫鲍庄、南鲍、北鲍。春秋时齐国大夫,官至宰相,以知人善交著称。2人物轶事鲍叔牙自青年时即与管仲交,知管仲贤。鲍叔牙事公子小白,管仲事公子纠,射小白中钩,及小白立,为桓公,鲍叔牙遂进管仲,相桓公九合诸侯,而成霸业管仲尝说:“生我的是父母,真心待我的是鲍叔牙。”故后世言人之相知,必称管鲍。管仲、鲍叔牙多年友善,叔牙深知管仲有非凡的治世才能,始终如一地礼让、尊重、信任。历史上流传下来的成语“鲍子遗风”、“管鲍之交”,便是源于他们二人的友谊故事。齐襄公在位时(公元前697—前688),荒淫无道,随意诛杀,人人自危,纷逃国外。公子纠由管仲、召忽二人辅佐逃往鲁国;公子小白则由鲍叔牙辅佐逃往莒国。公元前 686年,齐国内乱,襄公被杀,国内无君。逃往国外的公子纠和小白都率兵回国争位。两方相遇,管仲一箭射中小白身上的铜制衣带钩,小白趁势诈死,骗过了管仲,麻痹了鲁军,兼程直入临淄,赖高傒等重臣的拥戴,得立为国君,是为齐桓公

这时,鲁庄公方率鲁军护送公子纠行至乾时(今临淄区西境)地方,齐桓公亲自率军迎战,大败鲁军,并尽夺鲁国汶阳之地。鲍叔牙深怕鲁国因向齐国谢罪而杀害管仲,便暗地送信给鲁国说:“管仲是齐国国君的死仇,齐国国君必要亲手杀死他。”鲁国新败,只得囚送管仲回齐国。小白做了国君,念念不忘一箭之仇,日夜想杀管仲。鲍叔牙先去见桓公贺喜说:“管仲天下奇才,齐国得到他,岂不可贺。”桓公切齿道:“我恨不得食其肉,寝其皮,焉能用他!”叔牙正色劝说道:“难得的是臣下忠于其主啊,如果你重用了管仲,以他的加倍忠心和才能,可以替你射得天下,岂射钩可比呢?”桓公点点头说:“好吧,我暂且听你的话,先不杀他”。一日,齐桓公欲拜叔牙为相,鲍叔牙诚恳地辞谢说:“主公如果只想管理好齐国,有高傒和我就够了。如想建树王霸天下的不世功业,那非用管仲不可!”桓公沉吟说:“那我得先试探一下他的学问再说。”叔牙摇摇头,进言说:“非常的人,必须以非常的礼节相待才行,天下的人知道主公尊贤礼士,不计私怨,会有更多的人来齐国效忠尽智!”齐桓公恍然大喜,即命人择定吉日良辰,用“郊迎”的大礼,亲自迎接管仲并同车进城。桓公与管仲一连谈论三日三夜,句句投机,即拜管仲为相国,且尊称为“仲父”,言听计从,专任不疑,常嘱左右:“国家大政,先禀仲父;有所裁决,任凭仲父。

”近臣易牙,竖刁想内外用事,单怕管仲。桓公在管仲的谋划下,对内政、经济、军事都进行了有效地改革,使齐国很快富强起来。桓公和管仲依据中原形势制订了切合时宜的霸业方针--尊王攘夷。尊奉周朝王室,可以挟天子以命令诸侯;攘除夷狄侵扰,是中原各国的共同心愿,可以团结诸侯,可以立德树威。从公元前 681年开始,齐桓公在这一旗帜下向外发展,取得了极大成功,雄霸中原三十多年。公元前 645年,管仲、、显朋等人相继死去,桓公不听管仲遗言,又起用佞臣易牙、竖刁、开方。公元前 643年,桓公病重,三人乘机作乱,自己也被断食饿死。诸子争位,内乱发生,尸体停放六十七天始得收敛,齐国也由此中衰,失去了霸主地位。管仲也曾从军出征,在战场上多次临阵脱逃。有人便讽刺管仲胆怯,鲍叔牙则极力为其辩解,说这是因为管仲家有老母,需要他孝养侍奉,故不能轻生。后来,鲍叔牙和管仲都弃商从政,在齐国做了大夫。当时正是齐僖公在位,齐僖公有三个儿子。长子名诸儿,被立为太子;次子名纠,任命大夫召忽、管仲为其师傅;三子名小白,而命鲍叔牙为其师傅。管鲍两人都是尽心尽力地各为其主辅佐齐桓公继位。公元前 686年(齐襄公十二年)大臣连称、管至父,联合公孙无知发动政变,杀死齐襄公。

公孙无知被拥立为国君。但第二年,公孙无知在出游雍林时,被雍林的蕖丘大夫杀死,齐国陷入混乱之中。这时,流亡在外的公子纠和公子小白都想回国争当齐国国君。鲍叔牙十分着急,力劝小白快速回国,并亲自为小白驾车,日夜兼程赶往齐国边界。管仲率部刚走,公子小白就在鲍叔牙等人的护送下上路。回到齐国后立即登位,成为历史上有名的齐桓公。当管仲闻知此事,又带军队护送公子纠返齐,但被齐国的军队打败。后来,管仲也成了阶下囚。力荐管仲当宰相齐桓公即位之后,论功行赏,准备任命鲍叔牙当齐国宰相。岂知鲍叔牙却偏偏提出:“我虽然对您是忠心耿耿的,但只是一个庸臣,不会有大的作为。您要想把齐国治理好,就必须任用管仲来当宰相。”齐桓公问:“为什么一定要用他做宰相呢?”鲍叔牙说:“以我与管仲相比,我有五点是不如他的:宽厚仁慈,能安抚百姓,这我不如他;治理国家,能抓住根本,我不如他;忠信可结于诸侯,我不如他;能给国家制定规范和礼仪,我不如他;能站在军门前指挥练武,使将士勇气倍增,我更不如他。管仲有了这五个强项,所以要是他当宰相的话,一定可以使齐国很快强盛起来。”“从此,在鲍叔牙的协助下,管仲出谋划策,在齐国顺利实行了他的治国之道。

”对内实行一系列整顿改革,使百姓仓廪充实,而后进行教化,让百姓明礼仪、知荣辱。对外,在处理周王室以及其他诸侯国的关系上,则采取了恩威并施的外交策略,力戒恃强而骄,处处表现出讲信义、重礼让、有节制的大国风度。使齐国迅速由乱转治,由弱变强,齐桓公也成了春秋时期的第一个霸主。3史籍记载管鲍之交《列子·力命》:“生我者父母,知我者鲍子也。此世称管鲍善交也。”司马迁《史记·管晏列传》:“生我者父母,知我者鲍子也。”《史记·管晏列传》:管仲夷吾者,颖上人也。少时常与鲍叔牙游,鲍叔知其贤。管仲贫困,常欺鲍叔,鲍叔终善遇之,不以为言。已而鲍叔事齐公子小白,管仲事公子纠。及小白立为桓公,公子纠死,管仲囚焉。鲍叔遂进管仲。管仲既用,任政于齐,齐桓公以霸,九合诸侯,一匡天下,管仲之谋也。管仲曰:“吾始困时,尝与鲍叔贾分财利,多自与,鲍叔不以我为贪,知我贫也。吾尝为鲍叔谋事而更穷困,鲍叔不以我为遇,知时有利不利也。吾尝三仕三见逐于君,鲍叔不以我为不肖,知我不遭时也。吾尝三战三走,鲍叔不以我为怯,知我有老母也,公子纠败,召忽死之,吾幽囚受辱,鲍叔不以我为无耻,知我不羞小节而耻功名不显于天下也。生我者父母,知我者鲍子也。

”鲍叔既进管仲,以身下之,子孙世禄于齐,有封邑者十馀世,常为名大夫。天下不多管仲之贤而多鲍叔能知人也。……《春秋左传·庄公十年》:初,襄公立,无常。鲍叔牙曰:“君使民慢,乱将作矣。”奉公子小白出奔莒。乱作,管夷吾、召忽奉公子纠来奔。鲍叔牙帅师来言曰:“子纠,亲也,请君讨之。管、召,雠也,请受而甘心焉。”乃杀子纠于生窦。召忽死之。管仲请囚,鲍叔牙受之,及堂阜而税之。归而以告曰:“管夷吾治于高傒,使相可也。”公从之。《春秋左传·昭公十三年》:齐桓,卫姬之子也,有宠于僖;有鲍叔牙、宾须无、隰朋以为辅佐;有莒、卫以为外主,有国、高以为内主;从善如流,下善齐肃;不藏贿,不从欲,施舍不倦,求善不厌。“管鲍分金”不计小节春秋时期,鲍叔牙在南阳经商,认识了管仲。通过接触了解,他知道管仲虽然家道中落,境遇困顿,但志大才高,不是等闲之辈。他很看重管仲,于是两人就合在一起做起了买卖。管仲每逢赚了钱总想多分一点,鲍叔牙知道后也不以为意。有人对鲍叔牙说:“你这么做不是吃亏了吗?”但鲍叔牙回答说:“管仲并不是贪财之人,只是家中贫穷急需钱财而已,是应该多拿些钱的。”有时候做生意赔了钱,鲍叔牙不但不抱怨管仲,还安慰管仲说:“这是时机不利的缘故,请不要放在心上。

”管仲听了,十分感动。这就是被后世盛传的“管鲍分金”的故事。管仲也曾从军出征,在战场上多次临阵脱逃。有人便讽刺管仲胆怯,鲍叔牙则极力为其辩解,说这是因为管仲家有老母,需要他孝养侍奉,故不能轻生。“在朋友贫贱窘困之时,能给予充分的理解和坚定的信任,确实难能可贵。”王晶说,后来,鲍叔牙和管仲都弃商从政,在齐国做了大夫。当时正是齐僖公在位,齐僖公有三个儿子。长子名诸儿,被立为太子;次子名纠,任命大夫召忽、管仲为其师傅;三子名小白,而命鲍叔牙为其师傅。管鲍两人都是尽心尽力地各为其主。力荐管仲当宰相齐桓公即位之后,论功行赏,准备任命鲍叔牙当齐国宰相。岂知鲍叔牙却提出:“我虽然对您是忠心耿耿的,但只是一个庸臣,不会有大的作为。您要想把齐国治理好,就必须任用管仲来当宰相。”齐桓公问:“为什么一定要用他做宰相呢?”鲍叔牙说:“以我与管仲相比,我有五点是不如他的:宽厚仁慈,能安抚百姓,这我不如他;治理国家,能抓住根本,我不如他;忠信可结于诸侯,我不如他;能给国家制定规范和礼仪,我不如他;能站在军门前指挥练武,使将士勇气倍增,我更不如他。管仲有了这五个强项,所以要是他当宰相的话,一定可以使齐国很快强盛起来。

”齐桓公说:“可是他阻挡我回来当国君,在交战时又射中了我的带钩,几乎置我于死地。他是我的仇人,我怎么能用他做宰相呢?”鲍叔牙说:“当时两军对峙,他忠于其主。他是箭在弦上,不得不射。换了我,也会为您去射公子纠的。”齐桓公开始还在犹豫,但在鲍叔牙的再三劝说下,终于不再计较一箭之仇。用当时崇尚的大礼,去狱中迎接出管仲。并拜管仲为宰相,以鲍叔牙为副手。协助管仲成就齐国霸业“从此,在鲍叔牙的协助下,管仲出谋划策,在齐国顺利实行了他的治国之道。”王晶说,他们对内实行一系列整顿改革,使百姓仓廪充实,而后进行教化,让百姓明礼仪、知荣辱。对外,在处理周王室以及其他诸侯国的关系上,则采取了恩威并施的外交策略,力戒恃强而骄,处处表现出讲信义、重礼让、有节制的大国风度。使齐国迅速由乱转治,由弱变强,齐桓公也成了春秋时期的第一个霸主。4人物评价《史记·管晏列传》中说:“鲍叔牙推荐管仲做了齐国的相国,自己甘心情愿地在他的领导下为官做事。他的子孙世世代代享受国家棒禄,后世有十余代在齐国有封邑、任大夫之职。天下人不但赞美管仲的贤能,而更赞美鲍叔牙能够识才荐贤不妒,谦和爱国忠君。”宋代曾巩有《鲍山》诗云:“云中一点鲍山青,东望能令两眼明。若道人心是矛朝,山前哪得叔牙城。”孔子称之以“仁”,梁启超誉之为“中国之最大的政治家”、“学术思想界一巨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