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备是真的仁义吗?从这些事中就可以看出
历史上三国是一个群雄并起的时代,而其中蜀汉的君主刘备一开始就是靠仁义起家的,那刘备是真的仁义吗?今天由小编来说说。
在《三国志·周群传》中记载了关于刘备的这样一段故事。
刘璋听从张松、法正意见迎刘备入川来抵抗张鲁。刘璋前来迎接,在涪城设宴张裕作为刘璋从事喝酒作陪。可能刘璋的引狼入室使刘备心情大好,就拿张裕开起了玩笑,张裕长了一口浓密的胡子,刘备就说道:“我以前的老家涿县姓毛的特别多,东南西北都有毛,当时我们县令就说许多毛都绕在涿县住。”涿县的涿同啄,而啄就是嘴巴的意思,刘备就是嘲笑张裕长满了胡子。
本来这个玩笑一点都不好笑,张裕偏偏是一位爱美人士,三国以长须唯美,他把自己胡子修理的浓密通顺,时常得意缕缕胡须。刘备居然敢以我最在意的胡须开玩笑立马火冒三丈,立马反唇相讥道:“从前有个人在上党郡的潞县当县长,后来又调到涿县当县长,人家给他写信的时候,想写潞县吧,那就漏了涿县,想写涿县吧,又漏了潞县,只好写——潞涿君”。潞同露,涿同啄,意指刘备不长胡须。而啄又同椓,而椓又指的是宫刑,暗指刘备性功能不行。这话说的真够损的,刘备只得把仇恨往肚子吞,毕竟益州还是刘璋的地盘。
等刘备夺取益州之后,张裕的死期就到了。诸葛亮曾为张裕求过情,刘备只回了八个字:“芳兰门生,不得不锄”。芳兰长在门口,进出很麻烦,只能锄掉。
那刘备又有那些体系仁义的地方呢?
笼络豪杰,深得人心
刘备寡言少语,喜怒不形于色,能谦恭待人,城府极深。刘备年轻时师从东汉大儒卢植不爱读书,喜欢弄狗骑马,喜欢结交豪爽之士。因此,青年时代就有不少年轻人争相依附他,这是他性格的优点。
刘备入蜀后,实行拉拢当地豪门士族的政策,发还他们的田地和房屋,鼓励发展农业生产,因而深得民心。
识人善用,君臣融洽
刘备礼贤下士,慧眼识才。在爱才、用才上,尽管刘备、曹操、孙权三人有共同的特点,但刘备比他们两人更胜一筹,在用人方面,毛主席曾对人评价:“刘备这个人会用人,能团结人,终成大事。这是他成功的关键。”
陈寿也评价刘备为:“先主之弘毅宽厚,知人待士,盖有高祖之风,英雄之器焉”。
刘备创业之初,势单力薄,颠沛流离。虽然两次占据徐州,但都最终失败,但是他注意收买人心,不论什么情况,他都以民为先。后来,三顾茅庐得诸葛亮,有了著名的“隆中对”,形成自己的立国纲要。他一生重用诸葛亮,如鱼得水,共谋大业。他在乡党之中得到后来勇冠三军的关羽、张飞,重用行伍出身的魏延,成功地镇守了汉中这个战略重地……从另一方面说明刘备知人善任的本色,很会笼络人心。
坚忍不拔,终成大事
刘备性格中还有坚韧不拔、屡败屡战的优点。刘备创业之初,艰辛异常,东奔西走如丧家之犬,依靠袁绍时,受到节制,依附曹操时,曹操众谋臣想诛杀他。曹操两次都免杀,并以礼相待,后他又趁机逃脱,联吴拒曹。他也曾依赖刘表,却被刘表暗地里提防,忍辱存身,以图称霸。可见他有坚韧不拔、锲而不舍的精神,是一个打不败、拖不垮的硬骨头。
宽以待人,心胸广阔
夷陵之战中,刘备大军溃败,部将黄权再不得已的情况下,率军投降曹魏,当时大臣们都劝刘备将黄权全家满门抄斩,刘备却说,黄权投降曹魏是不得以的举动,还说:“黄权并没有辜负我,是我辜负了黄权!”,身居高位,有如此广阔的胸襟,实为难得,所以后世人都以宽以待人评价刘备。
从中虽然刘备的一生有不仁义的地方,但是总体来说还是功大于过的,对此你怎么看待?
- 上一篇:淝水岸边的“二五仔”
- 下一篇:抗战回忆录:广州抗战地下秘密战线风起云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