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朱棣为什么要造反,他造反后做了什么决定,成为了明朝覆灭的主要原因?
明朝是我国历史上最著名的王朝之一,在它历代皇帝中,朱棣的皇位可谓是来历最不正统的,今天我们就来说说,明朝朱棣为什么要造反,他造反后做了什么决定,成为了明朝覆灭的主要原因?
历史上的统治者都曾为巩固权力而做出各种各样的努力,分封制,将天下土地分给自家人去管理;郡县制,由中央委派官员去管理地方,而被选中的官员并非是皇室的血缘亲戚。秦朝认为周朝的灭亡就是因为分封制,造成诸侯混乱,以后的历朝历代都基本沿用郡县制的大致框架,西晋时期也曾复用“分封制”,导致“八王之乱“,五胡乱华造成中原地区长达数百年的分裂。
可到了朱元璋这里,他却决定再次复用“分封制“,他认为“天下之大,必建藩屏,上卫国家,下安生民。今储子既长,宜各有爵封,分镇诸国。朕非私其亲,乃遵古先哲王之制,为久安长治之计。”如此就能保证朱氏王朝天下万世一系。可他忽略了经过长年累月的发展,即便藩王远离京城,但还是会发展势力,生活在封地的亲王们权力过大,可以享受更好的待遇,其中有些藩王更是被授予兵权,驻扎北部边塞,训练军队,镇守国家久而久之他们拥有了篡权夺位的实力,被称为九大“塞王”,最终导致尾大不掉。
生活在封地的藩王们俨然就像一个小皇帝,他们可以自行管理当地的官员,选用、升迁、罢黜,后来朱元璋又增加了护卫队的数量,这些都是被亲王们可以直接统率指挥的,就连辖区的武将也会受到藩王的节制。在这九大“塞王”中,驻扎太原的晋王朱棡和驻扎北地的燕王实力最为雄厚,这两个地方都是抵御元朝残余势力的最前线,朝廷给他们的配置也是很高的。尤其是朱棣,他的军事才能逐渐显现,就连朱元璋也不得不为之叹服,朱棣可以节制的军队完全是能够控制一个王朝的。
晚年的朱元璋对功臣们的猜忌心加重,几乎诛杀了所有的功臣,或许他是在为自己的皇孙铺路,但朱允炆却对此感到担忧,因为北方的军事则都是由诸位藩王管理的,日后势必会成为他执政之路上的最大困扰。朱允炆即位后,此时的北方尤属燕王朱棣势力最大,其他的藩王势力也不容小觑,此时建文帝面临的是一个“诸王骄横,干弱枝强”的国家,他和大臣齐泰、黄子澄等密议削藩,接连削了几位藩王的势力,这下让本来就不满的朱棣更加愤怒不安,他知道自己也定然是要被削的。
与其坐以待毙,不如先下手为强,燕王朱棣决定起兵反抗,1399年,他打着“清君侧”的口号,在北平起兵,早在汉朝之时,七国之乱爆发后,吴王刘濞也是打着“清君侧,诛晁错”的旗帜,联合诸侯国叛乱,让汉景帝不得不屈服。此时朱棣也打着同样的旗号,但他却是师出有名,在《皇明祖训》:“若大臣行奸,不令王见天子,私下傅致其罪,而遇不幸者,到此之时,天子必是昏君。……如朝无正臣,内有奸恶,则亲王训兵待命,天子密诏诸王,统领镇兵讨平之。”
如此朱棣利用了这处漏洞,他将自己的军队打造为王者之师,以尊祖训、诛“奸臣”齐泰、黄子澄,为国“靖难”为名,誓师出征,他没有提到自己是在造反,而是匡扶国道。拥兵自重的朱棣在四年之内南征北战,直到攻破南京,于1402年7月17日即皇帝位。朱棣即位后,他自然知道朱允炆的削藩政策是对的,这只是为他夺取皇位的适当借口,朱棣暗中也在实行削藩政策,与建文帝不同的是,他的做法“润物细无声”,即便藩王意识到自己的势力被削,但也找不到借口质问。
朱棣造反成功以后,为了稳定全国政治局面让自己的皇帝之位更加稳固,抵抗蒙古人的入侵,所以发起了此次迁都,这个决定对我国历史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在明朝刚开始建立之初,朱元璋本想要把都城迁移到北方,因此他建立了两个京城,一个北京也称汴梁,另一个在南京也称金陵。在这之后,他又把自己的家乡凤阳设为中都,目的就是想要把重心转移,由南往北转。但是,在当时历史环境中,汴梁和凤阳都属于战乱多发之地,两地总是遭受战乱的侵袭,可想而知有多么破败不堪,所以不能当作都城,因为后来把南京定为京师。
当时,北京称为幽州,这个地方当时就在大明王朝的边界处,所以是不是就会有一些游牧民族前来侵扰,那个时候的北京跟南京比差距真的太大了,南京当时相对北京而言十分富足。但是,有一地此处确是中原人抵御外来侵略者的保护屏障,这里也是元朝的故都,它也拥有过繁华的时候,在之前它的海运和陆运也是很发达的都城,只是后期因为不断的战乱导致变得萧条。
元朝成立之后,想要更好地管理国家,但是又不能离自己的根据地太远,所以后期就把都城设立在汴梁。在朱元璋开创明朝之时,消灭并且兼并了陈友谅这等人的势力,之后他拥有可以和元朝对抗的能力便在南京自称为王,紧接着开始向北方进行讨伐,而且当时派出很多大将攻打北京,之后元人都被逼,都离开了中原。这以后,大都就被改为北平,其实在当时就是因为平定了北方所以称为北平。
朱元璋称帝以后,广封诸侯论功行赏,这时候朱棣被封为燕王,北平成为了他的封地,也称燕地,当时的北平远远不如南京,因为在当时此地属于军事要地,而且地方比较偏远和冷清。唐代以后,南方的发展速度就远远超过了北方,因此南方慢慢就成为全国的重心之地,而且南方的地理位置不错,所以很多王朝都会把都城设定在此地。但是,在明朝时期,因为北方也有很多领土,那么想要更好统治政局,就需要把都城迁移到北方,朱元璋也早有此打算,但是因为汴梁和凤阳都因长期战争都太破败,实在不太像一个都城。
后来,因为削藩的事情,很多人的利益受到威胁,朱棣也同样受到威胁。他本以为太子朱标去世后,会从他们这些兄弟里选择一个继承皇权,并且自己也很有能力,但是万万没有想到却被自己的侄子夺了去,后来朱允炆上位后想削藩,朱棣更加不能忍受,因此造反,于是他从燕地南下,讨伐新帝,成功夺得皇权。在他夺得帝位之后,便开始准备迁都事宜,都城并没有选择西安,而是自己的封地。西安是历史上很多王朝的都城,但是在明朝时,西北地并不是问题所在。首先,面临最大的问题是在东北一带,北平靠近东北,可以更好的防守,如果在南京,一旦有战乱之事,军队派兵都有很大难度,所以设北平为都城更利于统治政局。
在朱棣统治的后期,明朝的军队能力逐渐减弱,蒙古大军更是卷土重来,可是在死后,明朝已经没有能的大军了。在明朝末年的时候,率军直达北京城打到山海关的时候,当时的皇帝还是想回到南京。可是朝中的文臣们更是一些无能的鼠辈,只想着自己的利益。他们为了自己在南京的利益,劝说崇祯打消这个念头。可是此时的明朝军队已经抵挡不了起义军了,等到李自成打到紫禁城的时候,崇祯只得被逼上吊自杀。朱棣迁都北京,挽救了自己的利益,可是此番举动也成为了明朝覆灭的主要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