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解中华历史知识从这里搜一搜
当前位置:历史网 > 历史知识

历史知识

为什么朱允炆削藩会失败?把皇位拱手让给朱棣

2022-05-19

朱棣朱允炆的叔侄大战始于削藩而终于靖难,朱允炆削藩是朱棣发动靖难之役的直接导火索。也就是说,朱允炆的悲剧追根究底是源于削藩失败。

纵观中国两千年封建王朝史,但凡出现地方强权威胁中央,帝王为了摆脱藩王制衡,增强中央集权,大多都会选择削藩,其中最著名的除了明朝建文帝削藩,还有汉朝汉景帝削藩,以及清朝康熙帝削藩。

汉景帝削藩,虽然引发了七国之乱,但他仅用三个月便消灭了叛乱七国,确立了中央对地方的绝对权威。康熙帝削藩,虽然导致了三藩之乱,但他也历时八年平定了三藩,实现了中央对地方的有效管理。历史上既然有这么多成功案例,为什么朱允炆削藩偏偏会一败涂地呢?

朱允炆和他的父亲很像,为人比较善良但是比较的懦弱,这样的性格接了皇帝大位之后,执起政来和他爷爷相比有了很大的差异。第一:崇尚文治。朱元璋是以武力拿的天下,所以他当政之后建立了大明王朝非常重武轻文,而《大明律》明确规定,文臣不能封公侯,可是一些武将呢却封公侯的很多。朱允炆当了皇帝之后,一反他祖父的这些做法,他崇尚文治。首先他把各部尚书都提为正一品,然后重用一些文臣,提高文官在国家政治中的地位。第二:宽刑省狱。朱元璋在世的时候,整个洪武朝实行严刑峻法,朱元璋相信一条乱世用重典,而法外用刑非常严重,制造了大量的冤假错案。朱允炆继位之后不久,就下诏书说宽刑省狱。大量的冤假错案得到平反,很多受冤屈的官员恢复官职,被发配流放的官员又返回了家乡。

建文朝仅四年,监狱里的犯人不及洪武朝的三分之二。可是文治自身有一种弱点和局限,这种仁治,仁慈和宽厚并不适合当时的局势。当然这并不是仁慈和宽厚本身的问题。朱允炆面对他爷爷留下的政治遗产,不允许他仁慈宽厚的当皇帝,那么朱元璋留下了什么遗产呢?朱元璋为了给自己的孙子打下一个良好的基础,他到了晚年,屡兴大狱、滥杀功臣。可是你把这些将军都杀了,谁给你保卫大明江山呢?朱元璋心里很明白这一点,朱元璋把这些武将都杀了以后,就把他的儿子们,这些藩王不但有自己的领地还赋予他们军权。让他们给大明江山看家护院,也就是说清理了异性将军,立了同姓藩王。朱元璋觉得后事安排好了,可是让朱元璋料想不到的是他留给孙子的这笔政治遗产,却成了朱允炆继位之后最大的麻烦。

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朱元璋封的这二十五个王,个个都有自己的王府和军队,每一个王爷手头都有三个护卫,而每一个护卫人马至少有一万人吗,其中有九个王爷势力比较大,他们手中的兵力少说也有五万,最强大的是燕王朱棣和晋王朱棢,有十几万大军在手中。所以这样一来朱允炆登基之后,面对的最大的问题就是,这些藩王们对他的威胁。本来是想让这些诸王们为朱允炆保边疆的,可是没想到却成了尾大不掉的地方势力。

当时朱允炆在没有继位当皇帝之前就有这样的忧虑了,有一天朱元璋对他说,我让你的叔叔帮你站岗放哨,你就可以安心在家当皇帝了,可是朱允炆却说“爷爷,如果外敌入侵,叔叔可以帮我抵御外敌,可是如果我这些叔叔要有异心怎们办呢?”朱元璋一听这话愣住了,半天没反应过来,他没想到这一点,你说他怎们可能不相信自己的儿子呢?可是孙子这话也真的是个事实啊,怎么办呢?朱元璋沉默了半天,反问朱允炆,那你说怎么办呢?朱允炆最后终于想出了一招,他说,爷爷我想了个方法,分为以下五个步骤:第一:用道德去感动他们的心。第二:用礼仪规范约束他们的行为。第三:削减他们的封地。第四:改换他们的封地。第五:前四条不行,就用武力解决。

朱元璋一听,觉得不错,这个办法很好。朱元璋的这个评价是有道理的,面对二十五个藩王,也没有别的更好的办法,可是朱元璋忽略了一个问题,这五个步骤充其量是个计划,这制定计划和完成计划是完全两个不同的事情,执行计划是需要能力的。朱元璋忽略的最大问题就是朱允炆有完成这个计划的能力么?朱允炆登基当了皇帝,这些藩王们没有把皇帝放在眼里,尤其是燕王朱棣,本来就对这个乳臭未干的侄子就不服气,更是不听指挥了。所以建文帝,就跟亲信大臣们商量怎么办,意见一致就是削藩。就这样朱允炆继位当皇帝,不到三个月就开始削藩了。由于建文帝削藩,就给燕王朱棣找到了起兵夺权的理由,所以燕王就打出了“靖难”的旗号,燕王带大军包围了南京城,谷王朱橞和李景隆看大势已去,把城门打开了,削藩运动彻底失败了。可是这削藩运动怎么会失败呢?大致有三个原因。

第一:优柔寡断。按照朱允炆这样的性格,心地善良却有些懦弱,所以当他登基当皇帝之后,有一个很好的机会没抓住。朱元璋一死,按照规定二十五个藩王都得到南京来参加葬礼,这是一个多好的机会啊,完全可以把他们一网打尽。可是朱允炆却发诏令,让所有王爷不许进京奔丧。这燕王已经出发了到了淮安了,接到诏书之后返回了北平。第二:操之过急。登基当皇帝之后,藩王们不听话尾大不掉,形成了与中央抗衡的割据势力,所以朱允炆急着削藩。削藩要按照制定的计划来,所有的和爷爷商量好的计划都忘在了脑后,直接进入动武。第三:战略失误。面对藩王们的势力,大家一致认为要削藩,只是如何进行意见不同。第一个主张先从弱的入手,第二个意见从强的入手,建文帝采纳了第一种意见,造成了最后的失败。

汉景帝和康熙帝削藩都成功了,唯独建文帝削藩失败,追根究底,是他屡次犯错的必然结果。朱棣之所以能以区区燕地一方土地敌全国兵马,最终获胜登基为帝,成为中国历史上唯一一个造反成功的藩王,究其原因,当然离不开朱棣本人的雄才大略、筹谋得当,但也与朱允炆的接连犯错息息相关,是他将皇位拱手“让”给了朱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