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8年金门炮战的背后:中台美之间的暗地较量
1958年7月15日,美国海军陆战队在黎巴嫩首都贝鲁特附近登陆,武装干涉黎巴嫩和伊拉克内政,中东燃起战火。台湾当局伺机摆出反攻大陆的姿态。1958年夏,国际形势骤然紧张。美国在黎巴嫩登陆,扼杀黎巴嫩人民起义;英国出兵约旦,威胁伊拉克民族革命。
在远东,美国重申不承认中国,并支持台湾当局在台湾海峡进行战争挑衅。以蒋介石为首的台湾当局以为“反攻大陆”时机已到,大喜过望,宣布所属部队处于“特别戒备状态”。在这一背景下,毛泽东主席决定炮击金门,以牵动全球战略格局,震慑美蒋顽固势力。他说道,不要怕鬼,你越怕鬼,你就越不能活,他就要跑进来把你吃掉。我们不怕鬼,所以炮击金门。
正当毛泽东主席集中精力思考台湾海峡的军事斗争问题时,福建前线炮兵在毛泽东主席“不打无把握之战”战略思想指导下,于8月上旬完成了集结和展开,全部进入阵地。整个炮兵阵地呈半弧状,从角尾到厦门、大嶝、小嶝,到泉州湾的围头,长达30多公里,大金门、小金门及其所有港口、海面都处在解放军的远程炮火射程之内。一切作战准备就绪,只等党中央、毛泽东主席一声令下,便可进行炮击。
1958年金门炮击
8月17日,毛泽东主席在中共中央北戴河会议上作出炮击金门的最后决定。18日,毛泽东主席致信彭德怀,亲自部署对金门的炮击,其方针是八个字:“直接对蒋,间接对美。”办法是只打金门,不打台湾。毛泽东主席并不想由炮击金门引发中美之战,也尽量避免与美国人直接交锋。他后来说:“我们整金门,我们是整家法,这是我们国内的事。当然整台湾也是整家法,不过,那个地方有你美国兵,那我还是暂时不去。”
8月20日,毛泽东主席下了最后的决心:立即集中力量,对金门实施突然猛烈的打击。21日,毛泽东主席在北戴河召见福建前线指挥员叶飞。叶飞详细汇报了炮击金门的炮兵数量、部署,以及实施突袭的打法。毛泽东主席听完,突然发问:“你用这么多的炮打,会不会把美国人打死呢?”由于当时美国顾问一直配备到国民党军的营一级,叶飞表示:无法避免。
金门炮击场景
毛泽东主席沉默了,他十分重视中美关系。但他决心已定,炮击金门宛如箭在弦上,一触即发。8月22日,毛泽东主席对彭德怀、叶飞等人说:“照你们的计划打。”同时,他指示,炮击金门,但不打马祖,而只是把金门孤立起来,炮击一段时间后,对方可能会从金门、马祖撤兵,或无法撤兵而作最后挣扎,到时候是否考虑登岛作战,“走一步,看一步”,视情况而定。之后,毛泽东主席要叶飞留在北戴河参与指挥。为此,开通了一条从福建前线通往叶飞在北戴河住处的专用电话线,以便叶飞与前线之间紧密联系,叶飞再将情况随时转报给毛泽东主席。
在毛泽东主席的直接指挥下,8月23日傍晚,解放军万炮齐发,猛轰金门,其火力之猛烈,为二战以来之最。顷刻间,金门陷入浓烟烈火之中。蒋军猝不及防,损失惨重。在毛泽东主席看来,这次炮击属“火力侦察”性质。他说,打炮的目的不是要侦察蒋介石的防御,而是侦察美国人的决心,考验美国人的决心。果然,金门炮声大大震动了美国。美国总统艾森豪威尔以为中共要解放台湾,下令将地中海的第六舰队一半舰只调到台湾海峡和第七舰队会合。美国的注意力转移到远东,中东形势由此缓和。
美国虽然向台湾海峡调动军舰,却又害怕与中共真刀真枪作战,因而对台湾当局的“协防”要求拒绝明确表态。9月4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部发表声明宣布中国的领海线为12海里。一时举世皆惊,反响强烈。美国国务卿杜勒斯马上发表“新港声明”,对中国施以武力威胁,扬言要使用原子弹。
面对美国的战争讹诈和咄咄逼人的态势,毛泽东主席基于亚洲和远东形势的考虑,决定避其锋芒。9月8日,毛泽东主席在接到叶飞关于9月7日美海军舰只为国民党海军运输舰队护航的报告之后,指示,照打不误,但只打蒋舰,不打美舰,如果美舰首先向我开火,没有命令不许还击。根据毛泽东主席制定的作战方针,美军护航的蒋军运输舰队连续遭到大规模炮击,予以重创。而美国军舰在解放军开炮之初,便弃蒋舰于不顾,脚底抹油,逃之夭夭。
通过炮打美军护航的蒋军运输舰队,毛泽东主席摸清了美国的底牌。根据毛泽东主席的建议,中共中央决定采取新的方针,即“边打边谈”:一方面继续对金门开炮,另一方面恢复中美大使级谈判。9月30日,美国国务卿杜勒斯在记者招待会上声明:如果中共愿意在台湾海峡地区“停火”,美国可以劝蒋军撤出金、马。
金门炮击中台湾炮兵
这个以放弃金门、马祖换取美国长期占据台湾的合法地位、制造“两个中国”的谈话,遭到海峡两岸的同声谴责。10月1日,蒋介石明确表示反对从金、马撤军,并说,他的“政府”没有任何义务遵守杜勒斯的声明。至此,美蒋矛盾公开化了。杜勒斯的谈话及美蒋矛盾的公开化,引起毛泽东主席高度警觉和密切关注。
他审时度势,当机立断,决定继续将金门、马祖留在蒋介石手中,利用美蒋矛盾,“联蒋抵美”,以捍卫中国主权,实现海峡两岸统一。毛泽东主席说,金、马收回就执行了杜勒斯的政治路线,还是留在蒋介石手上好。要解决,台、澎、金、马一起解决。中国之大,何必急于搞金马?
我军大炮齐发
10月5日,毛泽东主席指示福建前线指挥部:10月6、7两日暂停炮击。中央军委根据毛泽东主席的意图作出了“打而不登,封而不死”的新决策。10月6日,毛泽东主席起草了以国防部长彭德怀名义发表的《告台湾同胞书》,并将原定的暂停炮击两天延长为7天。
10月13日,国防部再次发布毛泽东主席起草的命令,宣布对金门的炮击再停两周,强调这是为对付美国人的,美国人不得在金门海域护航,如有护航立即开炮。由于美蒋矛盾加深,杜勒斯于10月21日飞抵台湾,以协调双方关系。10月20日,当杜勒斯赴台途中,毛泽东主席有意恢复了对金门、马祖的炮击。这一行动,实际上是为蒋介石增加与美国讨价还价的筹码,借以继续在金、马驻军,从而使杜勒斯企图以抛出金、马换取冻结台湾局势的计划再度落空。
10月25日,毛泽东主席又以国防部长彭德怀的名义发表《再告台湾同胞书》,宣布此后我军单日打炮,双日不打,但仍以没有美国军舰护航为条件。同时宣告:中国人的事只能由中国人自己解决,美帝国主义必须从中国领土上撤出去。
为了扩大美蒋矛盾,表示金门并未“停火”,同时使蒋介石得到拒绝从金、马减少驻军的口实,毛泽东主席又下令解放军于11月3日、5日对金门进行比较猛烈的炮击。到1959年1月7日,解放军炮兵再次集中重炮猛轰金门,以惩罚蒋军对大陆滥施炮火的罪行,这成为金门地区最后一次真正意义上的炮战。之后,中央军委于1月9日指示福建前线部队:“今后单日不一定都打炮。”至此,金门炮战正式结束。
千字文有言“形端表正”,百川直译为“行为端庄貌端正”。通过金门炮战,中国政府惩罚了以蒋介石为首的台湾当局,收到了“整家法”的预期效果;同时粉碎了美国妄想霸占台湾、制造“两个中国”的图谋。金门炮战之后,以毛泽东主席为核心的中共中央第一代领导集体形成了完整的对台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