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什么原因让曹叡可以震慑在朝堂上历经风雨的司马懿?司马懿为什么会惧怕曹叡这个年轻的皇帝呢?
曹叡是曹魏第二位皇帝。后世多认为他平庸无奇,但纵观曹叡一生,就文治武功而言,他虽较祖父曹操、父亲曹丕、叔叔曹植逊色,却也多有可圈可点之处。
对于三国历史比较了解的人都知道,在曹丕去世之后,将皇帝的位置传给了自己的长子,也就是曹叡。虽然这位帝王非常的年轻,在位时间也并不是特别长,但却非常有才能使得当时的司马懿都不敢轻易地起兵造反。那究竟是什么原因使得这位帝王拥有如此大的气魄可以震慑在朝堂上经历过很多风雨的司马懿呢?
首先在君王去死之前,曾经安排了四位顾命大臣。在这其中除了司马懿之外,有两位是曹氏的宗族,他们的立场非常明显,肯定会坚决拥护皇帝的统治。另外一位就是陈群,很多人觉得这是一个没有多少才能的人,但其实并不是。因为他对于朝廷政务的处理是非常在行的,甚至在这方面的才能不比司马懿差多少。
而且最主要的是这个人从小就读圣贤之书,而且是一个认死理比较执着的人。在他的内心中对于君王的统治是特别维护的,他肯定不会跟随着别人一起造反。所以司马懿如果在那时想要反抗君王,几乎就是以自己的力量对抗曹氏两大宗族和陈群,所以获胜的概率是非常小的,他根本没有找到合适的机会。而且当时司马懿本身也没有多少兵马,虽然他可以在朝廷上利用自己灵活的头脑保全自己,但要说到起兵造反在当时还并不具备这样的时机。
其实就是在君王治理国家期间,并没有出现非常严重的失误导致动荡。要知道那时候无论诸葛亮和孙权,对于曹魏政权都持有一种敌对的态度。尤其是诸葛亮在得到了刘备的嘱托之后,经常带领军队从汉中一带出发进攻曹魏的边疆地区。但是由于当时曹魏政权的国力十分强大,所以他们在征调军队进行防守的时候,取得了很多的胜利,使得蜀国的军队始终没有向前推进,侵占大片的领土。当然在这其中曹叡是发挥了非常重要作用的,毕竟他作为皇帝很多时候的命令都是由他亲自下达,使得这些将领在抵抗蜀国军队的进攻上面取得了非常不错的成绩。要知道如果没有他及时的调拨军粮钱财等物资,支援前线作战的话,相信西蜀的军队肯定已经获得了很多场的胜利了。
第三就是曹睿的皇帝位置来得非常正统。虽然这个君王并不受到自己父亲的喜爱,甚至很多时候都面临着被废掉的危险,但是他还是凭借着自己隐忍的性格坚持到最后成为君王。毕竟在当时他是皇长子,在继承君王位置上面没有任何值得怀疑的地方。这样的人在这里朝廷的时候能够得到很多大臣的拥戴,不是司马懿这种权谋之士可以轻易撼动的。
所以在这时司马懿只能做一个好大臣,并不能够轻易的在朝廷里面搞一些小阴谋。要知道本来曹氏宗亲对于司马懿就非常反感的,一旦让皇帝抓到自己在做事过程当中出现的一些失误,很有可能造成非常严重的后果。这绝对不是司马懿想要看到的,所以他在那时根本没有这样的能力,可以和朝廷当中的君王相抗衡。
第四就是曹叡治理国家取得的成绩非常显著。因为那时候处于乱世,很多人都知道最重要的两个指标就是粮食和军队的数量,由于曹魏政权占据了天下大半土地,粮食等可以源源不断的生产出来,只要不遇到一些天灾甚至出现政策制定上的失误,就能够保证局势按照以往继续进行下去。
随着时光的流逝,年轻人不干长大,也可以被征调的军队里边进行非常系统的训练,加强曹魏政权的边疆地区防守的工作。而在制定这些政策过程中,曹叡并没有严重的失误,而且对于一些政策理解也是相当到位的,这使他在治理国家的时候粮食、人口等各个方面得到了很大程度的扩充。这样的皇帝自然非常受到朝廷大臣以及天下百姓的拥护,是司马懿所远远不能够相比的,可是他即使有权,也不敢轻易打皇帝陛下的主意,这样的做法无异于自寻死路。
第五就是当时军权掌握在宗亲手里。因为曹操在最初带领军队反抗董卓的时候,依靠的就是自给自足的支持。所以曹魏政权的实际军权都掌握在宗亲手里,将司马懿这样的外人是无权干涉军队的,所以很多时候他只能在朝廷上贡献一些个人的计策,帮助治理朝政和国家百姓,绝对没有办法染指军权,其实这样是曹魏政权对于外层的一种防范。
在这时司马懿手上没有兵马,也就自然不敢轻易的反抗皇帝了。但是这种情况在后期的时候逐渐发生了变化,因为诸葛亮时常带领军队讨伐曹魏政权,当时朝廷当中已经派不出非常有作战经验的将领了,司马懿在这时才能够得到皇帝的委托,带领军队对抗诸葛亮,也获得了自己梦寐以求的兵权,并且在那时结交了一些愿意为司马家族效忠的将领,从而具备了反抗皇帝的实力。
最后就是皇帝对于司马懿并不是特别信任。其实这一点也是非常好理解的,毕竟在最初的时候曹丕对于司马懿非常的依仗。但是等到新皇帝继位之后,他就逐渐失去了这种待遇,毕竟这位年轻的君王非常有野心,他不希望任何人染指自己的权利。所以在那时作为司马懿虽然是朝廷当中比较重要的大臣,但是却始终不会再像曹丕统治时期有那么大的威望和权力了。
相信这样的情况司马懿肯定也能看得出来,在那时他并没有想要着急获得各种权力,而是尽自己最大的能力在朝廷中笼络到更多人的支持,所以那时候他开始重用一些年轻的人才,对国家一些不合理的政策进行了重新的修订,结果也非常明显,就是司马懿的威望有所提高,为后续打好了基础。
司马懿是曹魏四朝元老,而曹叡是曹魏第二位皇帝,年轻有为,曹魏在他的治理下,国力蒸蒸日上。有人说,天不怕地不怕的司马懿偏偏非常害怕曹叡,他为什么那么害怕曹叡呢?
首先,司马懿只是一个臣子,而曹叡是皇帝,臣子对皇帝,那是天生的害怕。
司马懿再有本事,再牛,他也是一个臣子,在曹操时期,他看不起曹操是宦官的孙子,不想为曹操办事,装病在家。没想到曹操强行征辟司马懿为文学掾,这曹操如果知道司马懿将来会架空自己的后代,说什么也不会强行让司马懿当官的。在曹叡时期,司马懿升为司马懿任大将军、加大都督、假黄钺,与大将军曹真一同抗蜀。他当的官再大,也是一个臣子,翻不出如来佛祖的手掌心,他得听从君主的命令,为皇帝办事。从这一方面说,司马懿不是怕曹叡,而是怕皇权,怕这个世间的最高权力。其他大臣,如陈群、曹真,见了皇帝曹叡,也会害怕吧。
其次,曹叡掌权时期,还有不少曹氏、夏侯氏宗亲掌握兵权,司马懿自然不敢飞扬跋扈。
曹叡掌权时期,还有曹真,监视着司马懿,与司马懿一同防御蜀汉。在曹叡病重将亡时,他第一次选的托孤大臣是燕王曹宇,还有领军将军夏侯献、武卫将军曹爽、屯骑校尉曹肇、骁骑将军秦朗,这些人都是曹氏宗亲,对曹魏忠心不二。这时的司马懿,只是一个在边疆领兵打战的劳力,只是资格有点老而已。他只是在有战争时,带领军队出战敌国,这些士兵不是他的私兵,不是他的铁粉。只要曹叡一句话,曹魏军队就站在皇帝一边,对不会听司马懿的。
再次,曹叡是一个英明神武的皇帝,牢牢掌握大权。
曹叡登基时,已经是22岁的成年人了,完全有能力接过父亲曹丕的班,将曹魏治理得井井有条。他处事沉着、刚毅,深谙帝王制衡之道,刚当皇帝不久,便将四个辅政大臣玩的团团装,多次将曹休、曹真与司马懿调往边境,有效降低了三人对中央朝政的影响力,便于自己掌权。曹休与曹真也在频繁的调动中,积劳成疾,不久去世,只剩下了司马懿和陈群两个辅政大臣。这两人是外姓,对曹叡不构成威胁,还非常听话。此时的曹叡,大权在握,在朝中说一不二。《三国志》中相关描述如下:夏五月丙辰,帝疾笃,召中军大将军曹真、镇军大将军陈群、征东大将军曹休、抚军大将军司马宣王,并受遗诏辅嗣主。
最后,司马懿做出害怕曹叡的表象,是明哲保身的明智之举,最终取得胜利。
司马懿,善于伪装,尤其是在皇帝曹叡面前,就和小兔子一样乖,曹叡说啥,他听啥。司马懿深谙自保之策,他没有和曹叡对着干,相反,他还故意做出一副害怕的表象。司马懿成功骗过曹操、曹丕、曹叡,还有曹爽,于公元249年,成功发动高平陵之变,灭曹爽三族,掌握曹魏大权。
曹叡刚刚登基时,司马懿对于皇帝曹叡,那不叫怕,是一个臣子对皇帝起码的尊重。后来,曹叡从四个辅政大臣手中夺权,掌握曹魏大权,司马懿才真的感觉到曹叡厉害,为了存活下去,便一直以一个乖孩子的表象出现。司马懿是明智的,他熬死了曹操、曹丕、曹叡子孙三代,最后发动高平陵之变,掌握曹魏大权,奠定了西晋基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