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解中华历史知识从这里搜一搜
当前位置:历史网 > 历史知识

历史知识

中国军队奇袭日军:手榴弹炸飞机竟不是传说

2022-05-19

有人反应了过来掏出手榴弹拉下引信,扔向了敌机,还有士兵不管火焰烫手从着火的飞机上撕下带火的碎片扔到没有着火的飞机上,一时间机场上烟火冲天,杀声震地,守卫机场的日军也被压缩到了办公楼和营房的工事中,东局长机场一战日本损失了十几架飞机。

抗战资料图

何亮亮:1937年7月29号凌晨两点,五千锐旅兵分三路向天津的日军发动了进攻,在最初开打的几个小时里,绝大部分中国军队的进展非常顺利,在三路攻击部队中,以李致远的独立二十六旅为主的这一路人马,取得的战绩最为辉煌,他们一上来就攻占了天津总站,与此同时,另一部分开始向东局子日本机场进发,由于机场距离比较远,部队跑步前进营长挑了两个排长一起走在最前面,当这三个人到达机场的时候,后面大部分的部队还没有到,三个人隐蔽在机场门口,慢慢接近两个站岗的日军,手起刀落干掉了日军的岗哨,恰在此时大部队赶到,这名营长率领部队一路掩杀,冲进了机场。

当时日军飞行员都睡在飞机下面,枪声一响他们就跳上了飞机,开动发动机准备强行起飞,此时的中国士兵们纷纷扑向飞机,把随身携带的汽油向机身上泼洒,然而在这个关键时刻,却发生了一个意外事件,由于正值七月天气闷热潮湿,再加上跑步行进,中国士兵们携带的火柴都被汗水浸湿了根本不能点火,二十多架飞机只有一架被点燃了,就在这个时候负责守卫机场的日军也如梦初醒,开始组织防守反攻。

抗战资料图

眼看二十多架日本飞机就要逃之夭夭,中国士兵们一拥而上,挥刀乱砍飞机的机身,有的士兵还抓着飞机不放,几架飞机强行起飞,这几个士兵不得不放手,三四个士兵因此被摔伤,就在这千均一发的时刻,有人反应了过来掏出手榴弹拉下引信,扔向了敌机,还有士兵不管火焰烫手从着火的飞机上撕下带火的碎片扔到没有着火的飞机上,一时间机场上烟火冲天,杀声震地,守卫机场的日军也被压缩到了办公楼和营房的工事中,东局长机场一战日本损失了十几架飞机,然而随着天色放亮,日军也开始了加大兵力的投入,夜间因为目标不明的日军飞机,也开始了狂轰乱炸。

到了29号下午一点,中国军队已经处于明显的劣势,在总指挥部的李文田也接到了山海关、廊坊和大沽方向的日军增援天津的报告,他不得不决定在下午三点事实撤退。至此,天津的进攻战失败了,而天津市区也落入了日军之手。

敌后抗战兵法之:山地攻坚

抗日敌后战场上,由于双方在装备、训练等方面存在较大差距,中国军民一般很少主动实施攻坚战,尤其在山地作战中,攻方往往处于不利地位。虽然八路军能凭借山地获得机动、隐蔽方面的优势,但日军在山地里构筑的防御阵地也更加险要。需要强调的是,很多时候,战争的走向不以人的主观意志为转移,特别是抗战中后期,日军大规模推行“囚笼政策”,蚕食敌后根据地,促使八路军必须直面日军设防据点,而从来不缺乏智慧的中国军人就想出了种种攻坚的妙招。

 八路军攻克东团堡

不怕牺牲勇于进攻

山地攻坚战中,日军据点一般都建在有显著地形优势的地方,同时日军在据点内一般都有较高的警惕性,攻方的突然性效果无疑会下降。与此同时,由于重武器太少,使得八路军在进攻日军据点时往往面临更大的伤亡,也更加考验中国军人的作战意志和牺牲精神。

百团大战中著名的关家垴战斗就是典型的例子。1940年10月,日军冈崎大队被八路军包围在孤立的关家垴,那是一块方圆几百米的山顶,北面是断崖陡壁,下面是一条深沟,东西两侧坡度较陡,只有南坡比较平缓,可作进攻路线,由于日军在山上构筑严密的防御工事,使得正面强攻的八路军遭受不小的损失,像第772团第1营撤下来时仅剩6人。但正是这种不怕牺牲的顽强精神成为胜利的保障,最终冈崎大队基本被歼。用八路军副总司令彭德怀的话说:“不能打硬仗的部队,以后也没有前途!”

同样发生在百团大战期间的东团堡(也称东圈堡)战斗,则是另一场“顽强对顽强的典型战例”。东团堡是日军从河北省易县通往察哈尔省张家口交通线上的重要兵站,并与其他据点呼应,是日军封锁晋察冀根据地的一个“钉子”。东团堡内筑有上下三层的大碉堡、地堡、围墙,外壕等,据守此地的是日军独立混成第2旅团的教导大队,170余名成员全系精选出来的士官,战斗力颇强。

八路军的进攻于1940年9月22日打响,战况空前惨烈,日军甚至用毒气阻止八路军进攻,又与八路军展开白刃格斗。但再凶悍的敌人也挡不住我军的顽强攻击,战至25日夜,日军除一名朝鲜籍翻译向我方投诚外,其余全数被歼,山穷水尽的日军大队长甲田率26名残兵投火自焚,死无葬身之地。

八路军占领莒县城楼

打入内部里应外合

毛泽东在《论抗日游击战争的基本战术——袭击》一文中提出:“以游击队劣势的武器,去袭击堡垒、寨子、土围子或城市,只凭一般的战斗方法是不行的……最好在要袭击的城寨堡垒中,要预伏间谍或有同情游击队的人民、兵士为内应。”在山地攻坚战中,里应外合正是破解日军地形优势的重要手段,而共产党的群众工作保证这一策略能得到有效执行。

1939年6月,日军占领沟通鲁中和滨海地区的交通咽喉莒县,随即就地构筑工事,不仅挖出宽达5米的护城壕,还在旧城墙上修筑数十座碉堡,城内还新建大量围寨和暗堡。此后的岁月里,日军在莒县常驻一个中队(约百人),外加3500余名伪军。

为了收复莒县,八路军针对城内的伪军展开长期的政治争取工作,逐渐取得成效。1944年11月,八路军集中万余人,编为攻城、打援和攻击外围据点等梯队,以里应外合手段发起莒县战役。11月14日19时许,预先化装进城的工兵炸毁县城东南角碉堡,攻城部队随即发起总攻,伪军按计划反正,不仅引导八路军占领制高点,还按照事先约定,有序地撤到城外接受改编。23时,八路军将残余日军压缩至核心工事内,战至29日,日军弹尽粮绝,无法再守,被迫弃城逃走。

1944年12月22日,八路军晋察冀军区也通过内线协助,在乐亭县刘石各庄歼灭日伪军近千人,而己方毫发无损。战前,冀东第十三军分区于1944年7月向驻守刘石各庄的伪军中打入两名内线同志古松和杨光,两人利用伪军排长的身份,悄悄了解庄内的布防情况,刺探与伪军同处一地的日军活动规律,同时积极在伪军中展开兵运工作。待时机成熟后,杨光先借机离开据点,向八路军汇报情况,我军随即与仍潜伏在刘石各庄的古松取得联系,商定协同方案。

战斗当晚,古松找机会撤空西侧全部伪军岗哨,并亲自掌握大门,八路军从他控制的大门潜入庄内,打了日伪军一个措手不及,两个小时后,战斗胜利结束,除少数人逃跑外,日伪军大多被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