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解中华历史知识从这里搜一搜
当前位置:历史网 > 历史知识

历史知识

藏香:连接天尘的香味

2022-05-19

藏香是藏传佛教文化的重要载体之一。在西藏,“密宗行者以香供养三宝、本尊护法福田物,使诸佛菩萨、本尊护法心生欢喜而时时护临,不来障碍行者,令行者生起戒、定慧学。藏香制作方法是依据诸佛菩萨密续经典记载,加入心脏良药肉豆蔻,肺之良药竹黄,肝之良药藏红花,命脉良药丁香,肾脏良药草豆蔻,脾之良药砂仁及麝香、红白檀香、黑香、冰片、当归等数十种中药草,再加入珍贵天珠、珍珠、珊瑚及喜玛拉雅山圣地之高山药材,实为弥足珍贵,使香不仅是对上师三宝的供养,并且对行者的身体、气脉及心神更有裨益。”从藏香配方的选料来看,一些是汉民族的特产,还有一部分是域外香料。文成公主去西藏和亲已有一千多年,据调查,藏香的历史也不少于这个时间。藏香还是古代雪域高原对宫廷朝贡的主要物品之一。藏香文化与汉文化之间似乎也存在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多种文化交流的结晶

在藏区,不管是寺庙,还是普通百姓人家,整天散发着一种神奇的味道,它夹杂着草原的草香和酥油香,混杂在空气中,和整个藏区的宗教气氛一样,充斥着每一个角落。而这种味道,就是被称为三大西藏传统手工产品之一的藏香散发的。藏香自古是藏区特产。无数藏人还以藏香为生,并将藏香带出藏区进行贸易,在明洪武时期就有西域人去西宁贩卖藏香、珠宝、氆氇等物的记载。不过,藏香是一个社会长期发展进程中形成的产物,它是多种文化交流的结晶。

位于拉萨以西140公里处的尼木县吞巴村生产藏香的历史最悠久,是藏区最大的藏香生产基地。吞巴村不仅是最大的手工藏香生产地,还是藏香发明者吞弥桑布扎的故乡。据资料记载,吐蕃时期,藏王松赞干布曾派出16名青年才俊到印度学习佛法,在印度学习过程中,有15人先后客死他乡,只有吞弥桑布扎学完归来。回到西域后,吞弥桑布扎以梵文字母为基础,结合藏语的特点,发明了藏文,随后又根据西藏的地域特点,把在印度所学的熏香技术进行改进,发明了藏香。

传统制作藏香的原材料很多,一般是以柏树树干或榆树树干为主料,再以藏红花、麝香、白檀香、红檀香、紫檀香、水安息等几十种香料按适当比例配合主料搓揉而成。据了解,用于制作藏香的主料柏树干,在吞巴村这样高海拔的地方并不生长,从古至今,村民都要从400多公里外的灵芝县运过来,制作藏香的部分辅料甚至要从内地或印度等东南亚国家引进。

例如:沉香、速香、黄熟香、白檀香、红檀香、紫檀香只有中国岭南地区或越南、柬埔寨出产;排草(香)、三奈出产于广东、广西、海南和湖南部分地区;甘松(香)出产于中国东北地区;玫瑰以河南、河北等中原地区为最好;豆蔻一般是指白豆蔻、肉豆蔻和草豆蔻,白豆蔻盛产于印尼爪哇,肉豆蔻盛产于海南,草豆蔻盛产于云南;黄檀香只有印度盛产;冰片既龙脑香,盛产于马来西亚或印度尼西亚;伽楠香即质量最上乘的沉香,只有越南出产;苏合油即苏合香油,出产于地中海地区;没药出产于索马里;乳香盛产于中东地区;丁香从香料群岛--摩鹿加传入。窥一斑而探全豹,自古藏区并不是一个封闭的地方。藏香就是佛文化、汉文化以及其他域外文化交流的结晶。

到清代,西藏与内地往来频繁,对清宫廷朝贡,藏香曾是重要朝贡物品。西藏达赖喇嘛、班禅额尔德尼或其他藏区的土司都曾经无数次由指定的贡道向清廷朝贡。凡遇宫廷庆祝典礼,西藏达赖喇嘛暨班禅额尔德尼以及藏区其他土司就会隔年进贡一次,贡物有佛像、金经银塔、五色帕、八吉祥、寿帕、琥珀、数珠、藏香、氆氇等物,贡道各不相同:土尔古(扈)特由张家口、独石口、喜峰口,青海由西宁,西藏由四川打箭炉。

乾隆时期,达赖喇嘛、班禅额尔德尼间年轮流遣使进贡,贡道由西宁至京师,居住在西黄寺,贡物有寿帕、铜佛、舍利、琥珀、数珠、藏香、氆氇。从乾隆四十一年(1776)至四十六年(1781),因受到朝廷的关爱,各个藏区土司感谢皇恩,更是岁岁进贡藏香、芸香、黎椒、菖蒲、茯苓等物。藏香传入内地后,很快在上层社会中流行。

封建贵族的爱物

藏香是一个具有一千多年历史的神圣之物,在汉藏长期交往的过程中,藏香早已通过各种渠道传入内地。早在宋代,文人吴自牧提到南宋京城临安(杭州)的市集,说杭州城的大街买卖是昼夜不绝,夏秋两季多卖挑金纱、异巧香袋儿、木犀香数珠、梧桐数珠、藏香、细扇、茉莉盛盆儿、带朵茉莉花等物。当时另一个文人洪刍对藏香还赋予了一定的传奇色彩,称其是:因龙斗而生,若烧其一丸,兴大光明,细云覆上,味如甘露,七昼夜降其甘雨。宋代是一个为香疯狂的朝代,举国上下,人们从饮食起居、美容化妆到医药养生、宗教祭祀都离不开香。

到清代,藏区之外对藏香的利用多属于上层社会。首先藏香是朝廷的赏赐之物或贵重的礼物。乾隆十一年(1746)五月,曾赐噶尔丹策零藏香。在乾隆母亲六十寿庆和七十寿庆的时候,多有大臣进献藏香庆祝寿辰之事。

宫廷用藏香的风气在贵族豪门中逐渐扩散开来。每逢除夕,豪门富户都会彻夜焚烧藏香,其气味浓厚,集沉香、檀香、芸香、降真香的优点于一身,触鼻芬芳,属于香中之富贵者也。可以看出,在古代,藏香也是藏区之外富贵奢侈生活的象征。中国古典名著《红楼梦》第八十八回中提到,贾母将过八十一岁生日,发愿要抄写三百六十五部《心经》,以示虔诚与洁净,命令丫环鸳鸯把抄写的任务分配给府中的奶奶、丫环等女眷。丫环鸳鸯来到惜春处,拿出一扎写《心经》的素纸,另外又拿出一子儿藏香,说:“这是叫写经时点着写的”。在该书的第八十九回中,黛玉清早起来,梳妆过后,便命丫环紫鹃点上藏香写经。《红楼梦》的取材原型是江宁织造曹府中发生的事,府中所用的藏香一般是曹府自己制作。赵学敏在《本草纲目拾遗》中说:王景略曾为织造寅公制藏香,其方云得自拉藏,予求其法,附载于此。赵学敏是清代钱塘人(今浙江杭州),与曹雪芹同时代。书中所说的王景略,似乎难以考证是谁,推断他大概是一位受聘于曹府的制香专家。

高原医学的奇葩

藏香是藏族民间不可缺少的日用品。一方面人们用它朝圣拜佛、避鬼驱邪,另一方面焚烧由香药材制成的藏香,可以洁净空气,使人心情舒畅。二者为藏香披上了神奇的外衣。藏香气味猛烈,焚之香闻百步外者佳。有伪者名京香,不可入药用。有产于打箭炉的,不如西藏所产的好。从颜色来看,有红藏、黄藏、紫藏之分。

其他对藏香有所了解的人也有不少。肖腾麟在其《西藏见闻录》中说,藏香有紫、黄二色,粗、细二种,各处皆有,只有产于巴塘者最好。朱大骏称其亲自见过黑如墨的藏香,燃之能催生,非常奇妙。宓元良说,藏香有紫、黄二色,紫者是用琐琐葡萄汁合成,故色紫而性通窍,透发而上升,能发痘;黄者性下降,可催生,二者不可乱用。闻人达远称,藏香有绿色者,最贵,焚之嗅其烟,可清目,就是不知是用什么草合制而成。叶明斋云,藏香中有一种白色小丸子,焚之气颇幽爽,系番僧所贡,不知何名,嗅其香气,可治老人肠燥气虚便秘,入厕时焚一二丸,效果非常好,亦可治痘。马少云在《卫藏图识》中说,藏香有紫、黄二种,真藏香焚烧后烟可凌霄,大概是因为制作的过程添加了珍宝屑,又有黑香和白香,白香也叫吉吉香,黑香也称名香。赵学敏对此解释说,藏香只有紫、黄二色为正品,红、绿、黑、白诸色,皆属他香,不多见。

受聘于江宁织造府制香的王景略有一贴得自西域的藏香配方,该配方具有与苍术一样杀邪治祟的功效,以其香熏后,能令人痘疮不发、催生明目。总结藏香的药用功效,不外乎通窍、明目、治痘、催生、通便。

从配制藏香的香药性质来看,我们就能很容易理解藏香的药用功效。例如:沉香降气温中、暖肾纳气;排草(香)祛风活血;甘松(香)祛风、燥湿、排脓、拔毒、生肌、止痛;母丁香温中、散寒;乳香调气活血、定痛、追毒;肉豆蔻温中、下气、消食、固肠;白豆蔻行气、暖胃、消食、宽中;冰片(龙脑香)通诸窍、散郁火、去翳明目、消肿止痛;黄檀香理气、和胃;紫檀香消肿、止血、定痛;广木香行气、解毒、消肿;细辛祛风、散寒、行水、开窍。可以看出,藏香是藏医的重要组成部分。

这些芳香药物难以用四气五味理论解释药性、说明作用机理,因而另有芳香药性之说,概括起来有11类:芳香入脾、芳香开胃、芳香透心、芳香透骨、芳香入络、芳香开窍、芳香燥湿、芳香辟秽、芳香散邪、芳香上行,芳香和五脏。藏香不同于其他熏香料的最明显特点就是具有药用功效。雪域高原氧气稀薄,长年积雪,寒湿较重,藏香所具备的燥湿、通窍、行气、明目、辟秽等功效给藏民带来了福祉,被藏民视为神圣之物用于拜佛和养生。

鬼斧神工的制作工艺

藏香无时无刻地伴随着藏族人民的生活,其生产历史已经有1000多年。藏香的配方很多,少则以两三味香药配伍,多则几十味香药。在传统手工制作藏香历史中,尼木县吞巴村、拉萨西郊堆龙德庆县、山南敏珠林寺被称为三大传统藏香生产地。藏香制作过程复杂而漫长,有一定的技术含量。因为藏香主要用在宗教礼仪上,所以藏香制作过程要求以圣洁为主,否则会被认为是对神灵的不敬。

制作的第一道工序是先把柏树树干或榆树树干锯成若干小段,去皮。在去皮的柏树段或榆树段中间打孔,再用一个木楔子紧紧地插上,然后把木段挂在水车的摇臂上,在水车的带动下,这些木段昼夜不停地在铺着石板的槽中摩擦,直到全部磨成木泥面。在磨木泥面的过程中,要不断往槽里加适量的水,不让已经磨成粉状的柏面或榆面随风吹散。制作的第二道工序是把已经磨好的柏面或榆面和各种香料一起搓揉。藏香是佛前供奉之物,所以在搓揉之前要洗手和清洗器具,以延续最初的圣洁与虔诚,一方面是为了保证藏香的质量,更深层的含义是洗去内心的杂念。接下来是成型工序。把混着各种香料的木泥放入牛角挤出来。这是制作藏香一道很关键的程序,要求成型的藏香成笔直的线条状。藏香的最后一道制作程序是晾晒,只能在阳光充足但温度不高的地方摆放,经过两到三天的晾晒便可包装,藏香就制成了。

藏香传入内地后也逐渐引起了民间香铺的注意而制作。清代后期,扬州的谢馥春就以制作藏香和头油而独领香业风骚。清嘉庆和道光年间,扬州出现了两家香粉店,先是薛天赐,后是谢馥春。薛天赐以香件闻名,谢馥春以藏香和头油取胜。两家各擅其长,平分秋色。到了清末民初,薛天赐歇业,扬州的香粉业由谢馥春独撑天下。

可以说,藏香接受了全世界最洁净阳光的沐浴,蕴含着雪域高原醉人的馨香,无声地向世人诉说藏人虔诚的信仰。藏香早已成为西域文化的一部分,是古老佛文化中的瑰宝,无时无刻伴随着藏族人民的生活。藏香文化,这颗雪域高原上熠熠生辉的明珠,因其古老而蒙上了一层神秘的面纱。无论域外尘世如何喧嚣,一千多年的沧海桑田,都没有改变藏民利用藏香的初衷,藏香制作工艺与意义始终保留着它的原生态。像无数藏传佛教的秘密一样,藏香文化也将在这块神秘而古老的土地上流传下去,这项非物质文化遗产,更需要我们传承与保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