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解中华历史知识从这里搜一搜
当前位置:历史网 > 历史知识

历史知识

曹操集团有哪些得力手下 曹操忠臣有谁

2022-05-19

曹操集团

曹操的整个集团势力是很庞大的,其中也不乏一些能人异士。曹操的谋士个个都是很出彩的人。在早期有荀,荀做为曹操谋士时,提出过“挟天子以令诸侯”而迁都许昌、官渡之战时的静待敌变以求战机这些计谋。不过最后被曹操杀掉了。

曹操集团攻打城池图

郭嘉是曹操最依仗的一位谋士。郭嘉有着很出色的大局观,对于作战的时机和选择上把握的特别好。在计策上可以算得上是算无遗策。

当然还有一些其他很出色的谋士,这里就不一一介绍了。曹操手下不仅有那些谋士,还有很骁勇善战的一群将领。夏侯敦、夏侯渊曹仁曹洪是曹操起兵初期的主要武将。曹操的成功离不开他们。

再后来,曹操又得到了一些很强力的战将。例如典韦,如果没有典韦的话,曹操可能就是会在讨伐张绣的时候丧命了。这些能人构成了曹操集团最核心的部分。然后就是外层的骑兵团、步兵这些大军。曹操的势力在那个时候可谓是最大的、最强力的。没有这个人的支持,曹操是不可能会成就那样的大业的。

曹操的领导力在集团的发展中也是至关重要的。没有一个能够让大家信服的领导者,大家的心就不会朝着一个地方,力量也不会朝着一出使。无论曹操是用了什么样的手段,不可否认的是曹操集团的大家能有能力,也很团结。有了这么强大的基础,曹操怎么会不在乱世中脱颖而出呢?

曹操忠臣

大部分人知道曹操是从罗贯中的《三国演义》中了解的,而罗贯中把曹操描述成一个阴险狡诈,残暴不仁,老谋深算的奸臣形象,这的确是很损坏曹操形象的。在我看来,那只是作者的个人喜好,因为作者在《三国演义》中很明显是偏爱刘备的,对曹操的描写只是片面的。

曹操像

东汉末年外戚宦官轮流执政,朝野内部争权夺利,东汉政权已名存实亡。后董卓私自立献帝,曹操不愿与董卓同流合污,愤然离京,因为他始终保持对汉室的衷心,不愿看到汉朝就这样沦陷。多地战争,使得献帝东躲西藏,无人关心,落井下石,曹操则亲自将献帝接到许昌。曹操虽代天子行事,靠天子命令群臣,但非常尊敬献帝,让献帝过了三十年衣食无忧的日子,更延续汉朝二十多年,至死只封魏王而未称帝,终身只是汉室的臣子。这件事被人传为“挟天子以令天下”,抨击曹操是奸臣,这其实是对曹操忠心的误解,如果没有曹操这一做法,恐怕汉朝早已不复存在。

那么从历史的客观的角度上看,曹操是一个怎样的人物呢?第一,曹操具有天经地纬之才智。第二,曹操具有磅礴无惧之野心。第三,曹操具有宽如四海之度。第四,曹操具有反叛精神,不畏人言。如果曹操生于和平盛世,他必定会成为皇帝身边的贤臣,但现实很残酷,他却生于一个战火纷飞的年代,曹操的才智和野心,注定他被赋予结束这个乱世纷争的历史使命。

曹操用人

曹操求贤若渴,但是猜疑心又重,他的用人之道可以总结成几个方面:真心实意的感动人,之后推心置腹、做事讲诚信、身体力行、以德服人、善用法治,讲规矩。能够设身处地的为下属考虑,奖惩有因,能够论功行赏。

曹操剧照

唯才就用,不问出处,这是曹操用人最大的特点。荀和郭嘉曾经就说过曹操知人善任。能够辨辩别哪些是人才,知道这些人是哪方面的人才,是个从事何种事情,在不同的岗位上发挥出最大价值,这是一个合格的领导者必须具备的一点。

其次就是,能够把一个人的才能放在合适的岗位上,有的人善于言谈,但是做事不细心,他就把人家放在外交场合。像崔琰这样的,为官清廉,以身作则,相当正派,于是曹操就把他放在干部任选的岗位上,能够不贪腐,保持官场廉洁。比如任俊,做事踏实,曹操便让他去实施屯田制,结果屯田制顺利实施。不管他把人放置在什么位置都很合适,都会很称职。

用人不疑疑人不用,但是曹操做不到这一点,他生性就很多疑,宁可负尽天下人,人家关系处理的相当糟糕。对谁都不信任,睡觉的时候都提心吊胆,他做过的坏事太多,怕遭到报复。由于他自己就是反了原来的主子,所以他怕别人走上同样的路。再加上曹操阵营里的人来路就很复杂,当时又人才奇缺,所以曹操的人才管理也很困难。

曹操董卓

董卓是十分欣赏曹操的勇猛和才干的,一直想把曹操招入自己的门下,董卓进入洛阳之后,花费了大量的钱财笼络人心,董卓看着曹操是位可塑之才,于是便把曹操提升为了骁骑校尉。

《三国演义》董卓剧照

曹操看见董卓的种种恶行,不愿意在董卓手下办事,于是便回到了亳州,当时曹操的父亲曹嵩很是赞成儿子讨伐董卓这一行为,于是从各方面都支持曹操。曹操于是招兵买马,等一切准备就绪后,曹操就率领部下,前去讨伐董卓。当时,讨伐董卓的人很多,包括袁绍,袁绍和曹操商量好一同前往讨伐。当时,董卓在洛阳听说曹操等一行人要来讨伐他,于是有些惊恐,便把汉献帝和百姓们迁往长安,自己留在洛阳等待曹操军队的到来。曹操本想联合袁绍等部队一同进行讨伐行动,但是袁绍军队没有多大的兴趣,曹操慷慨激昂的前去讨伐,结果因为自己兵力不足,差点丧命。通过这件事情后,曹操认识到了作战能力的加强。

在罗贯中所著的《三国演义》中,上演了曹操刺杀董卓一幕。

当时,董卓在东汉朝廷玩弄政权,很多朝廷官员十分鄙夷,但是董卓位高权重还有吕布在身边保护他,以王允为首的大臣们,在朝廷上掩面哭泣,不知道东汉朝廷的前途在哪里,并且一边哭诉一边抱怨董卓的种种罪行。曹操看见大臣们一副垂头丧气的样子,便问大家,光靠哭是不能把董卓哭死的,便说自己有一计策,可将董卓的项上人头砍下来,给大家一个交代。于是,曹操拿了王允的七宝刀来见董卓。董卓躺在床上,曹操便和董卓寒暄了几句,恰好此时董卓向里翻了身,曹操认为时机刚刚好,于是举起七宝刀,准备刺向董卓,不巧的是,吕布出现了。曹操临危不乱,手里拿着七宝刀,于是便对董卓说,自己前来的原因就是为董卓献上一把宝刀,这才得以脱身,而曹操刺杀董卓这一行动最终未能成功。

曹操的故事

曹操是东汉末年的政治家和军事家,并且拥有叱咤风云的一生。他给后人留下了宝贵的文学作品财富和军事兵法经验,而与他息息相关的故事,也有很多。

《三国》曹操剧照

曹操断发的故事就是其中一则。曹操出生在一个官僚家庭,父亲曹嵩是东汉末年朝廷的重臣之一,曹操从小就过着衣食无忧的生活。但是,曹操也有底层贫民情怀,他非常能体会底层百姓生活的疾苦,在他大量的诗歌作品中,都能看出曹操以反映百姓疾苦的感慨。

一次在行军过程中,途径一片麦田。刚好是麦子成熟的季节,但是周边百姓们都很忌惮曹操的军队,于是纷纷躲在家不敢出来收麦子。曹操得知后,便告诉周边的百姓们,自己是奉朝廷之命,出兵讨伐叛党贼子,不会伤害百姓一丝一毫。而且不会践踏麦田,如果有手下的士兵如果有践踏者,一律处死。曹操承诺后,手下的士兵在过麦田时,都用手扶着麦秆,没有出现践踏麦田的情况。曹操这一做法,收到了百姓们的称赞。曹操骑着马正在前方走着,突然田野中有一只鸟发出刺耳的叫声,惊动了曹操的马进而冲入麦田,践踏了一片麦子。曹操便问郭嘉,自己该如何治罪,自己犯了军令应该受到一样的处罚。郭嘉前来劝阻,说到,曹操是奉命去平反叛乱的,如果自杀了怎么向皇帝交差。于是,郭嘉建议曹操割一缕头发以示惩罚。在古代,头发和脑袋一样重要,于是曹操便割了一缕头发以示对自己的惩处。

曹丕与曹操

曹丕是曹操的长子,之前曹丕还有一位哥哥,就是曹昂。曹昂是曹操与刘夫人所生的儿子,曹操对曹昂十分满意,但是在宛平之战中,曹昂战死沙场,曹丕就成了曹操的嫡长子。

曹丕画像

曹操一生有25位儿子,最让曹操满意的就是曹昂、曹丕、曹彰曹植曹冲。曹冲尤其很是聪明,小小年纪就显示出了卓越的才能,很多人都知道“曹冲称象”这个典故,主角就是小小年纪的曹冲。曹冲在13岁就去世了,曹操非常伤心,便把继承人的目标锁定在了曹丕、曹彰、曹植三人身上。由于种种原因,曹操最后选择让曹丕继承他的爵位。

曹丕在军事上,袭承了父亲的英勇好战。曹昂去世后,曹丕就成了曹操的嫡长子,曹操对这个儿子也很上心,曹操从小就对曹丕进行培养。曹丕8岁时,就跟着父亲过上了战争生活,小小年纪便有了实战经验。在文学上,曹丕丝毫不亚于曹操,《燕歌行》就是曹丕的代表作品之一,曹操看见曹丕在各个方面都很卓越,自然也是十分开心。不仅如此,曹丕在政治处理上也有沉稳的性格,这一点让曹操很放心。后来,为了让曹丕全面发展,曹操还请了司马懿作为曹丕的老师。

曹丕作为曹操的嫡长子,在曹操去世后,曹丕成为了魏国的开国皇帝,在治理国家方面,袭承了父亲的治国措施。曹丕率领军队大破羌胡,统一了北方政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