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和古洞:160年修来的仙风道骨
清新县城北郊,笔架山麓,葱翠的山林间掩盖着几处道观,云蒸霞蔚。这里有一个美丽的名字,太和古洞。
笔者会同几位好友一起攀山而上,寻找那古洞入口。一位朋友告知,太和古洞并非有洞,而是道教中洞天福地的意境。道家的“无中生有”可谓叫绝,再仔细看那山,看那云,看那山头的怪石嶙峋,用“洞”来形容的确恰如其分。
如今的太和古洞虽留道观,但已无道家常驻。查阅清远县籍典志,古时的太和福地,地处清远县城北郊,碧绿的滨江河于山脚下逶迤而过,因时有山洪发生,到处冲击垒起无数奇观怪石,更是点缀了天地之景象。由于草木丛生,虎狼常有出没,风过松针,令人惊恐心寒。故而,日长年久,县城西北郊便成了人迹稀少之地。
尽管太和古洞开山只有160年,但流传下来的传说亦真亦幻,有些尚有真名可考,有些则近乎虚构,许多还与道家仙人联系在一起,听上去多出自讲道的信士之口。笔者对这些传说进行了搜罗和整理,以飨读者。
■太和古洞由来
黎守一与开山二十八友
清代咸丰四年春,一位侨居清远城爱好堪舆学(俗称看风水)的顺德人,名叫黎守一(又名黎般若),夜梦道教吕纯阳祖师降示,县城北郊大和坑蕉园乃钟灵福地,清届静修之所,可建仙宇道观,教化世人。
于是,黎守一据梦寻境,果真寻得“世外桃源”。坊间传说,黎守一自小随父亲从顺德大良镇来到清远做绸缎生意,侨居城东,因爱好堪舆学,逐成奇人。
黎守一自小就喜欢舆学,但有机会就问舆求道。十来岁就能把老子的《道德经》倒背如流,二十出头就读懂了《周易》,比划阴阳八卦,二十来岁就为人“睇风水”,且不收分毫。凤城里巷,皆说“般若脸如翠玉,声如银音,道童转世也”。
黎守一梦见吕纯阳祖师降示的次日,邀集几位同道好友前往北郊踏青勘察。一行人披荆拔茅、穿簇越壑,好不容易来到大和坑蕉园。但见峻峰起伏,群峦叠翠,两脉清泉,左右回环,茂林修竹,紫气东来。黎守一等人不禁大喜,说道:祖师灵矣!蕉园乾坤是也。 随后几番勘测,开盘问舆,确定了这是吕纯阳祖师降示的清界静修之福地。于是,欲集资在此兴建仙馆道观,响应的同道者从原来的黎守一、周泰清、冯觉芬、李安逸、黄息帆、陈柏芬、何鹏飞、冯玄中、冯修龄、何溢龄等十人增至二十八人。他们禀请知县后获批准集资兴建,至同年冬,道观告竣。这就是早期的“桃源仙馆”。
仙馆落成之际,清远的商绅士贾前往祝贺,甚是热闹。姓程的知县为表兴建仙馆之功勋,题笔书写“大和洞”三字,其名取自地名大和坑,其意则谓“和兴吉祥”。
黎守一见之,默想一阵后说道:“大者太也!”于是,拿起程知县刚放下的毛笔,在“大”字下轻轻一点。这一“点”,便点出了道教的精髓,点出了洞天福地的玄机,更点出了一个百年传奇的“太和古洞”。后人为纪念黎守一等二十八位集资兴建仙馆的创山功德,将他们尊称为“开山二十八友”。
■程知县历难记
道家灵签一语道破天机
程兆桂,乃清朝咸丰年间的清远知县,琴棋书画,颇为精通,此人喜欢游山玩水,吟颂诗篇。相传咸丰四年,程知县捐出俸银四十两,资助创建太和洞。竣工之目,他亲笔题字“别有天地”和“大和洞”,分别悬挂于桃源仙馆和洞门之上,足见其对太和洞的厚爱。
咸丰年间,清朝日渐衰落,可谓内忧外患,民不聊生。身为清远知县的程兆桂只好听天由命,寄希望于神灵保佑。哪知程知县抽得一支下下签,签文曰:“二三遇赤荒,寒冬稻枯黄,孤魂呼无口,见城不见王。”程知县不解其意,解签的道士也支唔其词,无法解通,最后赐了一条三角形红巾给程知县,吩咐他每天佩戴在脖子上,以祈逢凶化吉。
咸丰六年农历11月,一支广东洪兵起义军(俗称红巾军)攻陷英德后,挥军南下,从鱼坝出迳口,直逼清远城,把驻守在迳口、黄岗一带的清兵打得溃不成军。程知县忧心忡忡,整天腰配宝剑,在县衙里指挥作战。
红巾军把清远城围得水泄不通,日夜攻城,终于在第十天下午攻破北门城楼,蜂拥入城。程知县见大势已去,命令亲兵将自己的三个女儿和二个妻妾全部杀死,以免被辱,而他自己也趁隙自刎。
几个亲兵措手不及,眼睁睁看着程知县血溅县衙。一个亲兵顺手抓了一把禾杆灰捂在知县的脖子上止血,另一个亲兵背起程知县便跑,随着逃难的人潮涌出西门。
也许是命中注定,程知县被太和洞道士赐以三角形红布斤之后,整天佩戴在脖子上,他的几个亲兵见县令佩戴此物,也就有样学样,照戴不误。
红巾军头目看见他们几个颈也系红巾,背着一个伤员,以为他们是救护队员。正是这条红布巾,救了他们的性命。
程知县的几个亲兵逃过一劫,在城外找到一个郎中,替程知县洗伤敷药,简单包扎后,连夜乘船逃往太平乡大埔岗郭氏家族避祸。据郎中透露,程知县因为有颈上的红布巾阻挡了剑锋,所以没有伤及大静脉,侥幸留得一条性命。
红巾军攻陷清远城后,不久其主力部队西征广宁、四会,只留下一千兵丁驻守。在城西三十里太平乡大埔岗郭氏家族避祸的程知县探得消息,立即召集郭氏大埔岗房和黄洞房(即现在的飞来峡镇)的郭氏乡勇,日夜操练,并不断联络各路乡民组成“光复军”,准备光复清远城。
除夕夜晚,城外的“光复军”与城内的居民里应外合,打开城门,光复了清远县城。
此时,程知县站在县衙里感慨万千,想起死去的亲人,才领悟了太和洞道士的签文:“二三遇赤荒”,暗示程知县的二个妻妾三个女儿在咸丰六年遇上红巾军(二三得六,赤即红也);“寒冬稻枯黄”,农历十一月已是寒冬季节,稻谷早已枯死(禾死),暗指“程”字已砍去一半,程知县有性命之忧;“孤魂呼无口”,暗指“程”字砍去一半后,继续砍去头(口字);“见城不见王”,暗指砍去“程”字中的“王”字,表明清远城的知县程兆桂已被逐出县城,流落他方,县城已无“王”管。
■观瀑亭的来历
功名如尘土好施留后人
岁月悠悠,太和洞不知不觉已经历了将近160年的岁月沧桑。前人在沿溪而上的小径旁建筑了许多凉亭,游人每走一段路程,便可坐下憩息一会,细细品味沿途风光,诗意盎然。而每一个凉亭都有一个美妙动听的名字:映日亭、惜步亭、听泉亭、涵碧亭、澄心亭、大观亭、自然亭、观瀑亭等。各个亭子风格迥异,令人流连忘返。
其中,观瀑亭的前身叫“瞻瀑亭”,由清远县城一个大财主捐资修建。财主喜欢游山玩水,每逢初一、十五必定带着妾氏、丫环、轿夫、护卫等人浩浩荡荡而来,到了瞻瀑亭,财主照例要在凉亭休息一会,边吃果品边观瀑。
由于一场秋雨,溪水充沛,瞻瀑亭对面的瀑布如万马奔腾,势如破竹,一道白练从山巅呼啸而下,震天动地,扣人心扉。坐在亭里,仍感受到丝丝爽朗的气息扑面而来,惬意极了
当天观瀑的人特别多,游人在赞叹瀑布之余也在赞叹修亭之人。一位读书打扮的年轻人感慨地说:“如今为富不仁的富翁不少,但修建瞻瀑亭的人就不一样了,他肯定是个知书达礼、宅心人厚的大善人,可惜不识尊颜。”
听着别人的赞美,财主心里非常高兴,但观瀑之人并不知道是自己修建,又感觉有些遗憾。财主回城后,请画师给他绘一幅肖像,然后命人将它悬挂在瞻瀑亭上。
有一次,财主重游太和洞,忽然,他又听到凉亭里传出的议论声:“听说修亭之人是个大财主、大善人,济世为怀,热心公益。可惜好人短命,过早离去,你看!遗像也挂出来了。”还有人提议向“遗像”默哀。
听此议论,财主像失魂落魄一般,病倒后卧床不起。太和洞得道高人闻讯,前往探视。见面后递给财主一个包袱,笑言道:“芸芸众生,渺如尘土,功名利禄,过眼云烟,施主何必介怀?”
财主闻言,打开包袱,觉得有如神助,精神一振,竟下床与高人品茗,众人皆奇。原来,包袱中之物正是瞻瀑亭上的“遗像”。俗话说:心病还须心药医,高人解开了财主的心结,晚年更加乐善好施,九十而终。
瞻瀑亭几经毁建后,至今还保存完好,但已经改名曰“观瀑亭”,意为“前人建亭,后人观瀑”。清远一诗人赠题楹联为:一瀑飞来银汉外,千人仰望玉屏中。
■道家传说
慈航石与观音大士
在太和古洞幽静的观音阁右侧,有一块“天外飞石”,当地人称之为“慈航石”。在道家眼中,“慈航石”必定与仙家有关,请听一段由修山道士讲述的慈航石传说。
相传观世音菩萨的前世是在天庭玉皇殿上担任巡天员的慈航大士。慈航大士接受如来佛的委托,每天降着祥云在凡间上空梭巡,偶尔摇身变成凡人,度醒苍生,点悟百姓的从善之道,使之脱离苦海,修成正果。
在太和洞附近,分布着两个村庄,一曰“泰和”,一曰“乐院”。由于这两个村庄赌风甚烈,时有因赌而家散人亡的消息传上天庭,玉皇大帝甚为震惊,立即派慈航大士下凡间巡查。
太和村的张龙和乐院村的李虎是一对著名的赌徒,逢人便赌,已赌得债台高筑,家徒四壁。某月农历初一,张龙和李虎闲来无事,结伴同游太和洞。下山之时,两人在慈航石旁小憩。两位赌徒本性难移,不一会就说到打赌上了。
然而,两人家中早已家空物净,只剩下新婚不久的贤惠妻子。他俩最后商议:以妻子为赌资,归赢方所有。
张龙说:“今天的打赌就是我讲故事,但不准你插嘴,否则,你老婆就输给我了,这叫做‘听不准驳古’,知道吗?”李虎当即应诺。
张龙说:“从前,我家有只大鼓,供奉在太和洞观音阁内,是我家的‘传家宝’,可厉害啊!初一打一下,响到十五,十五敲一下,响到初一……”
“哇,吹牛!哪有这么大的鼓?”李虎忍不住插了一句。
“好啦,你又赌输了,明天我到你家领老婆了。”张龙兴高采烈,李虎却懊悔不已。
慈航大士正在旁边的丛林里休息,把张龙和李虎的打赌过程听得一清二楚,于是,抢先一步,来到乐院村李虎家,教李虎的媳妇如何应对。
晚上,李虎垂头丧气回家,其妻装作十分奇怪,追问缘故。李虎一一告知,说十分后悔参赌,假若能避过此劫,从此一生戒赌,勤劳耕作,养家糊口。其妻听后,劝他放心休息,明天一切事情由她应付。
第二天,张龙欢欢喜喜来到乐院村李虎家,向李虎妻子说明原委,并追问李虎去了什么地方。
李虎妻子焦虑地说:“哎呀!大事不好了,昨晚我家跑失了一头牛,伸头过河吃了河东的10万顷禾苗,他正到处找牛呢……”
“阿嫂,天下哪有这么大的牛呢?”张龙说。
“嘿!没有这么大的牛,哪能蒙得住你家那么大的鼓?”李虎妻子说。张龙霎时恍然大悟,却又哑口无言,只好怏怏不乐离开。
后来,李虎经慈航大士的点化,渐渐走回正途。夫妻两人男耕女织,生活渐丰,后来拥有良田万顷,乐院村成了人间乐园,后人干脆将乐院村叫成“乐园村”。
张龙见李虎改邪归正,他也不甘落后,带领全家人辛勤劳作,家境渐富。为了纪念慈航大士的告谕:“天下太平、和气生财”,也把“泰和村”改为“太和村”。张龙和李虎的后裔为了纪念慈航大士,将慈航大士停留过的大石叫做“慈航石”,并在旁边建庙供奉,让后人永远铭记普度众生的慈航大士。
- 上一篇:揭秘:多尔衮和孝庄是否成过亲
- 下一篇:你知道婚礼的由来还有三书六礼是什么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