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文侯名言语录:用人不疑,疑人不用
2022-05-19
名人语录
用人不疑,疑人不用。
——《论开诚之道》
魏文侯是战国初期魏国的建立者。他革新政治,善于用人,使国力日益殷实、军队日益强大而闻名于世。
【名人历史】
魏文侯(?-公元前396年),是战国时期魏国的正式建立者。魏文侯名斯,又名都。公元前445年,继魏桓子即位。公元前403年,韩、赵、魏被周王与 各国正式承认为诸侯,成为封建国家。他礼贤下士,善于用人,先后任用魏成子、李悝为相,、乐羊为将,西门豹为邺(今河南临漳)令,使魏国成为当时最富 强的国家。
魏文侯在战国七雄中首先实行变法,改革政治,奖励耕战,兴修水利,发展封建经济,北灭中山国(今河北西部平山、灵寿一带),西取秦西河(今黄河与洛水间)之地,遂成为战国初期的强国。
魏文侯名斯,是魏武侯的父亲,魏国百年霸业的开创者。
魏文侯任用李悝、吴起、乐羊、西门豹、子夏、翟璜、魏成等人,富国强兵,抑制赵国,灭掉中山,连败秦、齐、楚诸国,开拓大片疆土,使魏国一跃为中原的霸主。
更为重要的是,魏文侯任用李悝主持魏国的变法工作和法制建设,影响了中国政治两千年。后来的秦国献公、孝公和变法都是以魏国为蓝本的。魏文侯拜子夏 为师,把儒的地位提到了从来未有的高度,达到了收取人心的政治目的,是后世帝王尊儒笼络知识阶级的始作俑者。魏文侯在政治、经济、文化、军事上的策略,为 后世的帝王所推崇,魏文侯的施政经验是中华帝国的一个经典样本。
魏国山多地少,人口密集,粮食生产勉强维持国内的需求。但是,魏国境内有当时著名的盐产地盐池(今山西运城解池)。盐池产的盐销往周边的国家,获利颇丰,是魏国的重要收入。魏文侯决心用盐业收入建立一支精锐的常备军。这支军队就是著名的武卒。
魏文侯在武卒建设中采取精兵原则,考取武卒的条件很苛刻。魏文侯要求武卒能衣三属之甲,操十二石之弩,负服矢五十个,置戈其上,冠胄带剑,赢三日之粮, 日中而驱百里。到达战场后,武卒能立即投入战斗。武卒还要具备高超的格斗技能。国家对入选的武卒给予很高的物质待遇,免除武卒全户的徭役和田宅税。武卒凭 军功获取更高的爵位,享受更好的待遇。魏国的武卒建设非常成功,逐渐地演变成为魏国的建军制度和军功贵族制度,对后来吴起在楚国变法和秦献公、秦孝公和商 鞅在秦国的变法都产生过很大的影响。
魏国的周边国家中,各有各的特产。秦国的家畜、皮革、玉石,赵国的布帛、枣栗、家畜、皮革,楚国的鸟兽、橘柚、茅竹、丝绸在当时都很有名,魏文侯鼓励魏国百姓从商,参与各国土特产贸易,魏国获得了大量的商业税,国库充实了。
三家分晋后的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魏国把主要的精力都用在了修炼内力上。赵国和韩国在向外扩张了一段时间后,由于内政不稳,也回到了内修这条路上。而此时,魏国已基本完成了内部调整,开始寻找外向的出口。
魏国所处的周边环境很复杂,魏文侯稍有不慎就有可能遭到围攻,面临亡国的危险。赵献侯想联合魏文侯消灭韩氏,赵、魏平分韩氏。韩武子想联合魏文侯消灭赵氏,韩、魏平分赵氏。对于赵、韩的提议,魏文侯均给予了明确的拒绝。
魏文侯劝赵献侯打消分化韩、魏,从而各个击破的念头。他说,魏和韩比较弱,必然会联合起来对抗赵国,以免被赵消灭。韩、魏都清楚联合赵国攻击对方是自取 灭亡,与赵国平分对方的想法更是与虎谋皮。形势使韩、魏必须联合。魏文侯劝韩武子也不必因为赵氏的威胁而联合魏氏进攻赵氏,以图能一劳永逸地解决赵氏的威 胁。韩、魏联合攻赵的想法是不现实的,赵国的实力太强了,韩、魏联合也只不过与赵国能打个平手。双方硬拼的话,必然是两败俱伤。而且即便赵氏被击败了, 韩、魏也必然会继续内斗。
魏文侯向赵、韩说明了自己对三家发展的想法。晋地披山戴河,比较封闭,身处其中的赵、魏、韩只有赵国向外伸 出了代和、邯郸两个触角,但由于身后韩、魏的威胁,赵国也无力通过这两个触角继续向外扩张。赵、魏、韩紧邻,必须要和平相处,如果内斗,就会被拖在晋 这个封闭的环境里,谁都无法发展。赵、魏、韩只有联合起来向外扩张才有出路。
对于魏文侯的联合发展策略,赵献侯与韩武子都表示同意,但如何联合,向哪一个方向发展,如何分利,三家没有达成共识。但是通过这次会谈,三家出现了难得的和平局面。赵、魏、韩暂时放弃了内斗,走上了各自发展的道路。以上内容由整理发布()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部分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用人不疑,疑人不用。
——《论开诚之道》
魏文侯是战国初期魏国的建立者。他革新政治,善于用人,使国力日益殷实、军队日益强大而闻名于世。
【名人历史】
魏文侯(?-公元前396年),是战国时期魏国的正式建立者。魏文侯名斯,又名都。公元前445年,继魏桓子即位。公元前403年,韩、赵、魏被周王与 各国正式承认为诸侯,成为封建国家。他礼贤下士,善于用人,先后任用魏成子、李悝为相,、乐羊为将,西门豹为邺(今河南临漳)令,使魏国成为当时最富 强的国家。
魏文侯在战国七雄中首先实行变法,改革政治,奖励耕战,兴修水利,发展封建经济,北灭中山国(今河北西部平山、灵寿一带),西取秦西河(今黄河与洛水间)之地,遂成为战国初期的强国。
魏文侯名斯,是魏武侯的父亲,魏国百年霸业的开创者。
魏文侯任用李悝、吴起、乐羊、西门豹、子夏、翟璜、魏成等人,富国强兵,抑制赵国,灭掉中山,连败秦、齐、楚诸国,开拓大片疆土,使魏国一跃为中原的霸主。
更为重要的是,魏文侯任用李悝主持魏国的变法工作和法制建设,影响了中国政治两千年。后来的秦国献公、孝公和变法都是以魏国为蓝本的。魏文侯拜子夏 为师,把儒的地位提到了从来未有的高度,达到了收取人心的政治目的,是后世帝王尊儒笼络知识阶级的始作俑者。魏文侯在政治、经济、文化、军事上的策略,为 后世的帝王所推崇,魏文侯的施政经验是中华帝国的一个经典样本。
魏国山多地少,人口密集,粮食生产勉强维持国内的需求。但是,魏国境内有当时著名的盐产地盐池(今山西运城解池)。盐池产的盐销往周边的国家,获利颇丰,是魏国的重要收入。魏文侯决心用盐业收入建立一支精锐的常备军。这支军队就是著名的武卒。
魏文侯在武卒建设中采取精兵原则,考取武卒的条件很苛刻。魏文侯要求武卒能衣三属之甲,操十二石之弩,负服矢五十个,置戈其上,冠胄带剑,赢三日之粮, 日中而驱百里。到达战场后,武卒能立即投入战斗。武卒还要具备高超的格斗技能。国家对入选的武卒给予很高的物质待遇,免除武卒全户的徭役和田宅税。武卒凭 军功获取更高的爵位,享受更好的待遇。魏国的武卒建设非常成功,逐渐地演变成为魏国的建军制度和军功贵族制度,对后来吴起在楚国变法和秦献公、秦孝公和商 鞅在秦国的变法都产生过很大的影响。
魏国的周边国家中,各有各的特产。秦国的家畜、皮革、玉石,赵国的布帛、枣栗、家畜、皮革,楚国的鸟兽、橘柚、茅竹、丝绸在当时都很有名,魏文侯鼓励魏国百姓从商,参与各国土特产贸易,魏国获得了大量的商业税,国库充实了。
三家分晋后的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魏国把主要的精力都用在了修炼内力上。赵国和韩国在向外扩张了一段时间后,由于内政不稳,也回到了内修这条路上。而此时,魏国已基本完成了内部调整,开始寻找外向的出口。
魏国所处的周边环境很复杂,魏文侯稍有不慎就有可能遭到围攻,面临亡国的危险。赵献侯想联合魏文侯消灭韩氏,赵、魏平分韩氏。韩武子想联合魏文侯消灭赵氏,韩、魏平分赵氏。对于赵、韩的提议,魏文侯均给予了明确的拒绝。
魏文侯劝赵献侯打消分化韩、魏,从而各个击破的念头。他说,魏和韩比较弱,必然会联合起来对抗赵国,以免被赵消灭。韩、魏都清楚联合赵国攻击对方是自取 灭亡,与赵国平分对方的想法更是与虎谋皮。形势使韩、魏必须联合。魏文侯劝韩武子也不必因为赵氏的威胁而联合魏氏进攻赵氏,以图能一劳永逸地解决赵氏的威 胁。韩、魏联合攻赵的想法是不现实的,赵国的实力太强了,韩、魏联合也只不过与赵国能打个平手。双方硬拼的话,必然是两败俱伤。而且即便赵氏被击败了, 韩、魏也必然会继续内斗。
魏文侯向赵、韩说明了自己对三家发展的想法。晋地披山戴河,比较封闭,身处其中的赵、魏、韩只有赵国向外伸 出了代和、邯郸两个触角,但由于身后韩、魏的威胁,赵国也无力通过这两个触角继续向外扩张。赵、魏、韩紧邻,必须要和平相处,如果内斗,就会被拖在晋 这个封闭的环境里,谁都无法发展。赵、魏、韩只有联合起来向外扩张才有出路。
对于魏文侯的联合发展策略,赵献侯与韩武子都表示同意,但如何联合,向哪一个方向发展,如何分利,三家没有达成共识。但是通过这次会谈,三家出现了难得的和平局面。赵、魏、韩暂时放弃了内斗,走上了各自发展的道路。以上内容由整理发布()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部分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