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国的首都曾被中国解放军占领?不是越南
1951年元旦,中朝联军发起了第三次战役。1951年1月3日上午志愿军情报部参谋跑进彭德怀的指挥部,报告说他们在美军的无线电电报中,截听到了美军准备从汉城撤退的对话,联合国军不打算死守汉城。
彭德怀深知,占领韩国的首都将是一个震惊世界的事件,这将是抗美援朝战争,取得重大胜利的标志。这一天,当镇守汉城正北面的一个英国旅发现,美军已经溜之大吉的时候,终于意识到再不跑就来不及了,他们丢弃了阵地,跳上“百人团长”坦克和卡车,夺路南向而逃。当落在后面的一个营,被四面八方赶来的中国军队,分割包围并最终全歼的时候,他们连头也没回一下,至此志愿军完成了对汉城的弧形包围。
当李承晚宣布“迁都”的时候,汉城又一次陷入巨大的混乱,但当汉城市民扶老携幼,逃到汉江边时却发现,当天15时过后,汉江桥和所有的交通要道,就仅供军队使用了,难民不允许在桥上通过,如果有人打算硬闯,美国士兵二话不说便会向他们射击。
1951年1月4日,是美国第八集团军兼联合国军地面部队司令马修李奇微踏上朝鲜半岛的第十天,这一天中国人民志愿军突入了已遭联合国军放弃的汉城市区,面容严峻的李奇微走得并不匆忙,直到担任后卫的美军撤退后,他才收拾起妻儿的照片,离开了自己的指挥所,并在墙上留下了一句话,第八集团军司令官,谨向中国军队总司令致意。
志愿军39军的侦察兵几乎是踩着联合国军的脚后跟,进入了汉城,在到处冒着烟和火的街道上,已经出现了“欢迎中国志愿军”的汉字标语,这些字就覆盖在欢迎联合军的英文标语上,汉城的华侨多是山东人,熟悉的胶东口音,让志愿军官兵很感亲切。
1950年1月5日,在朝鲜半岛上的两个城市,平壤和汉城,各有二百四十门大炮,同时鸣放二十四响礼炮,以示对攻克汉城的庆祝。
在志愿军的节节胜利当中,炮声隆隆的朝鲜前线终于再次沉积下来,攻克汉城,是现代历史上中国军队第一次武装占领他国首都,也是目前为止的唯一一次。
解放军忆接管上海:每名军人发二斤猪肉六角钱
1948年11月,淮海战役刚结束,我从华东野战军第八野战医院被抽调到三野后勤部政治部政训队培训,为接管上海做准备。渡江后,政训队住苏州木渎镇,学习城市政策,掌握旧政府各主要部门负责人姓名、住址、电话等内容。
1949年5月下旬,正是黄梅季节,几乎天天下雨,很少见到阳光,我们都是从北方过来的军人,穿的是山东大娘做的底子很厚实的老土布鞋,终日在雨天湿滑的道路上行走,内外湿透,非常不利索,大家都想买双雨鞋穿。但参军多年,享受的都是供给制,从未发过钱,身无分文。
车到山前必有路,想得快不如来得快。此时,宋庆龄女士慰劳所有进城解放大军,每人发一斤猪肉,时价为5角一斤;同时,为欢庆上海市人民政府成立,陈毅市长决定也为每个军人发放一斤猪肉;紧接着部队第一次发放津贴(当时我们叫薪水),每人6角钱,三笔加起来共计1.6元。战友们多来自贫困家庭,1.6元也让大家感到兴高采烈。
不过,一下子拿了“那么多钱”,怎么花?用在什么地方?大家伙七嘴八舌,最后一致认为,当前最急需的是雨鞋。主意已定,几个人相约利用休息日去买鞋。好不容易盼到了休息天,我们从霍山路出发,看见有买雨鞋的店铺就进去讨价还价一番。有些店主看到我们这些“土老帽”,要价很高。我们也推选了能言善语的战友来砍价。对我们来说,少花一分钱也是好的,就这样兜兜转转,讨价还价,一路来到宝山路的老北站,总算买到了比较称心的低帮雨鞋,每双1元3角。
后来,我分配在三野后勤部接管三处,主要任务是接管国民党军队逃跑后所丢下的后勤物资,诸如棉被、雨衣、布匹、米面油盐等等,大型军库为存取方便,都设在西藏路苏州河两岸码头附近,我们接管人员一律在库内看管,房间里潮湿闷热,蚊虫肆虐,搅得人无法入睡。领导发现后,给每人发了一块大纱布,我们就用它从头到脚将身体裹了个严严实实,可蚊虫无孔不入,照样从纱布的缝隙处钻进来,根本阻挡不了它们。我做梦都想着哪天能有一顶蚊帐来抵挡这可恶的虫子。
机会果然来了。进城后,部队生活逐渐得到改善和提高,除增加伙食费,干部还发香烟,“排干”每人发6包飞马,连营干部每人发8包大前门。我是个排干,才20岁,不抽烟,所以就将烟送给排里会抽烟的同志。本来我赠烟的行为属于“友情赞助”,不指望得到什么回报。但那些同志过意不去,就把他们分到的大纱布裁剪下一些送给我,说是礼尚往来。得到这些纱布后,我高兴极了,赶紧拼拼凑凑做了顶蚊帐,总算能抵挡上海的蚊虫叮咬了,从此能够睡个安稳觉了。
想不到一双雨鞋、一顶蚊帐——这些现在人眼里再寻常不过的一般生活用品,却成了我这个北方人很快融入大上海生活必不可少的两大珍贵物品,并实实在在地帮助我愉快、健康地度过了那段既艰难困苦,又热血沸腾的难忘岁月,顺利完成了接管任务。
抗战老兵忆雪峰山会战:半年后仍能闻见尸臭
2015年1月11日,志愿者一次寻常的探访,竟意外发现九旬抗日老兵李经煜重病缠身,急需治疗,老人曾两次入伍参加过鄂南抗日游击战、长沙会战、湘西会战。得知老人需要救助的消息,武汉热心医生从朋友处借车,亲自到咸宁接李经煜到武汉治疗。抗日老兵就医难的消息一下子搅热了医生的朋友圈,接下来的九天中,共六家医院的十位专家教授开始自发接力救治。
省内仍健在的第95位老兵
1月29日下午,武汉晚报记者在湖北省新华医院5楼神经外科的病房里看到了来自咸宁的90岁抗日老兵李经煜。在病房的一角,志愿者花儿介绍了老人术后恢复的情况。花儿是湖北关爱抗日老兵组织的骨干成员,也是发现抗日老兵李经煜的第一人。
老兵李经煜是咸宁市张公河背村人,他有一个独一无二的编号,那就是095号,这是由湖北关爱抗日老兵组织为所有健在的抗日老兵编制的,根据找到老兵的先后顺序依次排列。095号李经煜,正是这个组织找到的第95位健在的湖北抗日老兵。
说起抗战时期的战争往事,李经煜很平静。
1940年,李经煜年仅15岁,因家中有兄弟7人,他的个子长得又高,因此被抽丁入伍加入地方部队。由于年龄实在太小,一开始李经煜是勤务兵,随着年纪变大他又成了部队通信员。武汉会战结束后,军队有生力量消耗巨大,急需扩充战斗兵源,李经煜扛枪作战的生活随之开始。
起初,李经煜被安排在咸宁附近,零散地参加伏击日本部队的战斗,后来随着长沙会战的战事扩大,李经煜被调往湖南,参与了雪峰山会战。
参加这么多的战役,对哪一场印象最深刻?听到这个问题时,李经煜本来暗淡的眼睛一下子变得炯炯有神,口中不断重复着“枳木槽”这个地点。
令李经煜记忆犹新的“枳木槽”,是1945年雪峰山会战时的重要隘口,属于时任国民党第七十四军军长王耀武所辖防区。当年位于雪峰山脚下的枳木槽村曾经是雪峰山战役争夺的重要焦点。李经煜回忆,当时日军死伤人数极多,即使过了大半年,仍然能在村里闻到腐烂尸体的臭味。
如今枳木槽村属于湖南省洪江市塘湾镇14个行政村之一,该地至今仍保留有当时的战壕。
“你以为在脑门打一枪人就会马上倒地死掉吗?战争不是这种死法。就算头部中枪,人倒在了地上手还在不停地抓,拼命挣扎,最后抓得满手是血,呻吟惨叫,然后叫喊声越来越小,慢慢死去。”在枳木槽的战斗让李经煜亲眼目睹战争的残酷。
虽然这场战役最后中方取胜,但也赢得步步惊心。有一次,日军集中兵力突袭,李经煜所在部队仓惶撤退,为了逃命李经煜把行军带的被子丢了,只留着一杆枪。“枪无论多重也不能丢,这是军人的命。”他说。
为了躲过日军,李经煜扛着枪跑了一天一夜,一共180里。
从不看电视的老头
回忆起战争时的武器装备,李经煜说:“日本人的枪钢材好,射程也比我们远。”李经煜的孙子告诉记者,如今在咸宁老家,依然保存有当时用的铝制行军碗,大小和现在家常用的饭碗差不多,“爷爷说,打仗的时候都是边跑边吃,根本吃不饱。”
正因为亲历战争,李经煜从不看电视。他说,电视里打鬼子的戏都是假的,哪里看得出当时战场上的残酷,真实的战争中,人死得更惨烈。
抗战胜利后,李经煜被裁军回乡,内战开始他再次入伍,1949年1月李经煜起义回乡。1955年在柏墩农场改造,恰逢这年他的儿子李济鹏出生,妻子不堪重负改嫁,刚出生的儿子只得交给二弟抚养。李济鹏目前负担两个老人的赡养,一位是生父,一位是养父。
2004年,作为起义人员,李经煜享受每年500元补助,这几年略有提高,每月有几百元补贴。
2015年1月11日,花儿和其他志愿者一起去咸宁给老兵送暖冬物资,走近91岁的李经煜身旁时,花儿突然发现他的头部有一个伤口,经询问才知道是一个多月前剃头时,被刀片划伤,伤口表面已经又红又肿,一部分皮肤溃烂发臭,担心这样的意外给老人带来生命危险,当晚花儿立即把老兵的情况发到“关爱抗战老兵在湖北”群里。
电水壶是家中唯一的电器
“看到群里在找医生救老兵,好像突然和我拉近了关系,我很自然地站了出来。”看到这条消息后,平时在群里“潜水”湖北省新华医院骨科一病区主任宋建东坐不住了,信息发布的第二天,他就向朋友借了辆车开往咸宁,接李经煜来治病。
其实,那天正是宋建东孩子满月的日子,也是他和老婆的结婚纪念日。“我老婆说‘你做的是好事,去咸宁是应该的,我们就在家等你回来。’”
到李经煜老人的家中一看,宋建东吃了一惊。时近中午,李经煜正在吃一碗素面条,里面混着几片菜叶,家中既没有桌子也没有椅子,只堆着几筐干草,唯一的电器是一把电水壶。
查看老人伤口时,宋建东发现病情进一步加重,溃烂的伤口已经膨胀,甚至凸出头皮,救治刻不容缓。
宋建东说明来意后,李经煜的儿子李济鹏和儿媳杨秋珍连连感谢,把家中仅有的1000元现金仔细地放进了衣服最里层的口袋,带着老人登上了去武汉治病的汽车。
“我们敬重英雄”
经过详细检查,新华医院神经外科主任刘红朝诊断老人所患疾病是头部鳞癌,需马上手术,而且越快越好,否则头部脓包每天都会增大,化脓溃烂。经咨询,李经煜这次手术费用巨大,加之还需要后期长时间的换药,这让原本就贫困的一家人更加犯难。
得知李经煜的特殊经历后,宋建东和刘红朝开始在朋友圈呼救,希望能帮老人募集救命钱。
“没想到大家都热烈转发、点赞,甚至很快就收到了第一笔捐款,实在出乎意料。”刘红朝说。
宋建东和刘红朝所在科室的医护人员第一时间自发捐款,新华医院相关负责人也亲自看望老人并捐款。
刘红朝的朋友圈也热闹起来,有的医生给出病情治疗意见,有的表示愿意主动捐款。
之后的一周时间里,更多的医生加入到了救治老兵李经煜的行动中。湖北省新华医院院长王汉明教授、同济医院神经外科副主任郭东生教授、于加省教授、王宝峰教授,协和医院神经外科副主任熊南翔教授,武汉市普爱医院神经外科主任彭翔教授,武汉市中心医院神经外科主任李俊教授,荆州中心医院神经外科主任王代旭教授。他们不仅捐款,还通过群提供手术治疗及后期康复方案。
截至1月20日李经煜手术当天,共为老人募得资金13000元,另有10500元通过关爱老兵湖北群账号捐款,新华医院减免了相关费用,手术顺利进行。
见过很多家境困难的患者,为什么唯独李经煜老人能引起这么多医生接力救助?宋建东回答记者的提问时毫不迟疑,坚定地说:“因为他们为国家和民族流血牺牲,我们敬重英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