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教景观:【广州】三元宫
简介
三元宫位于越秀山南麓,是广州市现存历史最长、规模最大的道教建筑。三元宫为东晋南海太守鲍靓创建。初名越岗院,唐称悟性寺,明代重修时改名为三元宫。
历史
相传,东晋南海太守鲍靓(又名玄)为炼丹而建三元宫,初名越岗院,东晋以后,几经荒废,于明万历及崇祯时重修,始用三元宫之名(一说清顺治年间改建为三元宫)。三元,即道家对天宫、地宫、水宫的总称,传能赦罪解厄,带来福寿.
建筑
三元宫是在越岗院、鲍姑祠的基础上扩建的,历代多次重修,才有今日壮观面貌。明末清初,广东巡抚李栖凤,平南王尚可喜,耿精忠,总镇金弘振等来宰羊城,见三元宫乃羊城胜地,曾嘱名书法家翰林院庶吉士游显庭写八个大字“三元古观,百粤名山”刻木对联挂于门口,于是着意扩建三元宫,清顺治十三年(公元1656年)巡抚李栖凤重修三元殿,并钟楼、鼓楼各一座,平南王尚可喜铸大钟,康熙三十九年(公元1700年)金弘振重修开创正式道场,邀请罗浮山龙门正宗十代玄裔杜公阳栋字镇陵(山东莱州府潍县人),来宫督工修建,为所教十方丛林规范,板梆传餐,俾得十方云游道士,籍以留丹栖息之所。宫内设有鲍仙姑殿、玉皇、三元(尧、舜、禹)老君、吕祖、邱祖、青莲、灵官、斗姥、文昌、北帝、钟离、武侯、天后各殿,钵堂、客堂、斋堂、祖堂,并在堂前右侧,将唐吴道子观音像真迹石嵌于壁间,五老洞遗迹,及后山余地设花圃,青牛足印、一一修好;西隅鲍井(虬龙古井)旁有古屋一间,挂有“虬隐山房”匾额,为鲍姑在此得道仙迹;藏经阁,搜集前贤著作,保存国粹。光绪廿九年(公元1903年),住持梁宗琪经众议兴办时敏中学,培养人材,钦奉敕赐“葆光励学”匾额,悬于头门,清同治二年(公元1863年)把三元古观,百粤名山木对残烂,原迹凿于山门口两旁石上,以留永纪。
地址
广州应元路越秀山
交通
广州火车东站总站乘坐62路抵达市总工会(东风中路);步行309米,至目的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