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楚邲之战:楚国为什么可以做渔翁?
邲之战是继城濮之战后,晋楚两国的又一次交锋,而这一战就好似历史的讽刺。公元前632,晋文公以诱敌之计,拉拢盟友借城濮之战称霸;而公元前597年的邲之战,楚庄王有了秦国这一强大的盟友,后方无虞,佯计示弱,一战称霸。这情节多么相似,历史总在重复演出,但是在晋楚邲之战中,楚国为什么可以做这鹬蚌相争的渔翁,从而让历史重演的呢?
这大概真的是老天给的机会。秦晋崤山一战,因郑国翻脸的事情,楚国得到消息时恐怕也在意料之外,同时也在情理之中。
郑国处在中原腹地,地位特殊。秦国实力强劲,怎会甘心看着晋国一直称霸,但是一旦秦国对郑国下手,就难免暴露争雄的意图,撕扯几回就难免会真的撕破了脸。友谊的小船一翻,秦国自然也不想跟晋国硬碰,果断出手拉拢盟友。
而晋国之所以慢了一步的原因,笔者猜测一则是因为晋文公称霸的影响还在,晋国自诩霸权之国未必屑于与一蛮夷之国相提并论;二则当年城濮之战,晋楚之前的仇恨难以消弭。
而秦楚相邻虽然一直摩擦不断,但是楚国被视为南蛮,秦国偏居一隅民风彪悍,又何尝被中原列国视为自家人了,于是两国联盟相当迅速。
但是晋国真的还有实力占据霸权地位吗?
[page]
在邲之战前,晋国在短短31年换了四代君主,国权更迭频繁,人心必然涣散。实际上晋文公之后,只有襄公尚可继承父业,及至灵公,年幼难当大任不说,还是个昏庸暴虐的君主,君臣不和又能留几分晋文公当年上下一心的风采?
而楚国情况,楚成王在公元前626年为太子商臣所杀,太子商臣即楚穆王。楚穆王到庄王只经历了两代人,而且一直处在中原列国的排外状态,自己发展得很平稳。
公元前613年,楚庄王继位,重用贤臣,国力更加强大。周定王元年,借伐陆浑戎之机,观兵于周疆,向周王室问鼎大小轻重。鼎历来代表国家社稷,楚庄王问鼎中原,想要取代周天子之心天下皆知。
那么楚国为什么敢把自己的意图公之于众呢?
楚国想要入主中原的意图一直都在,楚成王不也曾有着势如破竹的野心吗?但是楚成王败了。楚庄王打邲之战时,与此前孤军冒进的城濮之战不一样。这个时候,秦楚是联盟关系,宋是楚国的附庸,只有郑国依附晋国,拿下郑国就可以控制黄河以南的地区,离挺进中原就只有一步之遥了。伐郑而引晋迎战,楚国示弱诱敌,后强势反击,晋军仓皇迎战,落败早已是注定的结局。
崤之战是天赐良机,但机会总是留给有准备的人。楚国若是不能抓住机会,晋楚邲之战就不会成为楚国制霸中原的机会,而楚庄王抓住了,所以他可以称霸,这就是楚庄王为什么可以做渔翁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