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解中华历史知识从这里搜一搜
当前位置:历史网 > 历史知识

历史知识

百粤名山三元古观

2022-05-19

位于广州市应元路11号的三元宫,距今已有1600多年历史,是广州市现存最早的道教宫观。三元宫建于越秀山南麓,依山势而建,前低后高,坐北朝南,地势雄峻,气象高古。

三元宫的历史可以追溯到东晋时道教徒鲍靓。鲍靓,东海(今江苏常熟县)人,字太玄,明经术纬候,兼通天文,河洛诸书,师事左元放,受中部法,《三皇》、《五岳》劾召之术,行之有效,能役使鬼神、封山制魔,与许谧往来甚密。弟子有葛洪、许迈,迁南阳中部都尉,为南海(今广州番禺一带)太守。(《晋书·鲍靓传}))东晋大兴二年(公元319年),鲍靓在越秀山南麓兴建越岗院,作为修道养性的场所,是为三元宫的前身。 

据《南海志》记载,鲍靓的女儿鲍仙姑,名潜光,自小生性聪慧,深受庭训,后来与葛洪结为夫妻。据《鲍仙姑祠》记载:“鲍仙姑用越岗天产之艾,以灸赘瘤,一灸瘤除,其症全失,历年久而受惠者多。”又据《越秀山三元宫历史大略记》记载:“鲍仙姑井,又名虫l龙古井,井边的红脚艾配井水作为医方,活人无数,用艾治赘疣,一灸即愈。”后来,鲍姑在越秀山南麓古井旁的一间古屋中突然羽化,容色如活人。为纪念鲍姑,人们把她在越秀山修道行医的越岗院扩建为一座“鲍姑仙祠”,并造鲍仙姑神像供奉。因其地处广州城北的大北路口(今广州市解放北路),又称为北庙。地方百姓时来求拜,香火甚盛,历代均有重修。 

唐代以来,唐皇室崇信道教,道教得到快速发展。元代以后,广州道教发展极不稳定,受元世祖忽必烈诏令“焚毁道藏伪妄经文及版”的影响,广州道教遭受沉重打击。据屈大均记载,明崇祯十六年(公元1643年),明钦天监来穗巡视时,提出建议:天卫三台列宿,应运照临穗城。越秀山气势雄厚,越秀岗院处,应建一座三元宫,以应上天祥瑞之吉兆。当时,地方上绅耆与群庶一致赞同,即募化扩建北庙,改祀三元大帝(即上元天官赐福天尊、中元地官赦罪天尊、下元水官解厄天尊),并更名为三元宫。

二 

在一千多年的传承中,三元宫的建筑曾经历经无数次修葺。有记载的几次大修葺是:明末清初时,广东巡抚李栖凤、平南王尚可喜和总镇金弘振等捐资扩建三元宫为道观,将原来的司祝遣走,改由道教徒管理。清顺治十三年(公元1656年),巡抚李栖凤重修三元殿,建钟楼、鼓楼各一座,平南王尚可喜铸大钟一口。康熙三十九年(公元1700年),总镇金弘振再次重修三元宫,邀请罗浮山冲虚观住持、全真道龙门派十二代传人杜阳栋主管督工修建。当时,广州发生旱灾。杜阳栋受请登坛祈雨,天应而下大雨,后留任三元宫住持。杜阳栋在任期间,募捐重修扩建三元宫,宫内设有鲍仙姑殿、玉皇殿、三元殿、老君殿、吕祖殿、丘祖殿、青莲殿、灵官殿、天后殿以及钵堂、斋堂、祖堂、藏经阁等建筑,占地8000余平方米。杜阳栋开创正式道观,扩建三元宫,对广州道教做出了贡献,被后世广州龙门派道教徒尊为开山祖师。

光绪二十九年(公元1903年),住持梁宗琪将三元宫田产623亩捐给官府,在广州西关办了一间“明敏中学”(明敏中学是当时广州最早的中学之一,即现广雅中学),光绪皇帝钦赐“葆光励学”四字匾,悬挂于三元大殿。光绪三十三年(公元1907年),又赐“护国佑民”四字匾,悬挂在大门上。

1938年,日本军攻占广州地区,三元宫损毁严重,后又在40年代得到修复。1947年,广州市政当局曾有意将三元宫改作忠烈祠,广州道教界极为反对,终于保留三元宫作为道教宫观。 

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三元宫成为全国第一批恢复开放的道场,同时被定为全国重点开放宫观,是广州市第一批公布的市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82年7月3日,三元宫重新对外开放。 

今天的三元宫,三棵年过数百的大榕树,在山门前呈三足鼎立之势。在高出地面四十余级台阶的大门两边有清同治二年(公元1863年)立的对联:“百粤名山,三元古观。”现存的三元宫整体建筑分为三重,第一重为天井:东侧为新客堂、斋堂,三元宫山门西侧为钵堂、新祖堂,财神殿、观音殿、后花园,后花园里边有鲍姑亭、虬龙古井、碑廊,天井正中放一个大香炉,供香客统一上香。第二重以三元大殿为中心,大殿前两侧分别为钟楼、鼓楼,大殿东侧为客房,西侧为鲍姑殿。第三重分别为天后殿、关帝殿、太上老君殿、吕祖殿。 

三元宫建筑具有独特的风格。为了适应南方潮湿天气,其建于明万历年间的主殿,深25.2米,宽和高均为13.3米,开敞式设计,有利于建筑物的通风。灵官殿头门横梁上保存着有六百多年历史的屋脊花饰,在广州古建筑中是独一无二的。宫内现存有清翰林院游昱所书“百粤名山,三元古观”对联、清乾隆年间嵌人的唐吴道子所绘制观音石刻壁像和清穴位针灸石刻图及明末清初《三清图》等珍贵文物。 

三元宫地处广州市中心,集历史、文化、宗教于一身,与周围的越秀山、中山纪念堂、越王井、南越王墓等历史文化遗迹融为一体,是千年羊城历史文化发展的见证者和承载者之一。三元宫吸引了大量海内外道教信众和游客前来参拜游览,特别是每月的初一、十五日及其他道教节日,参拜的香客人山人海,殿堂内外香烟缭绕,这座千年古观已成为珠江三角洲地区影响深远的道教胜地。

(作者单位为广州市道教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