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解中华历史知识从这里搜一搜
当前位置:历史网 > 历史知识

历史知识

道教名山知多少?

2022-05-19

道教名山,往往是以优美的景色和道教胜迹并传于世的。道教经过长期的发展,历史上形成众多的道教名山,至今仍有许多。这里限于篇幅,只能介绍很少的一部分。

泰山,五岳中之东岳,位于山东省中部。道教称为第二小洞天,其神名为东岳天齐仁圣帝。泰山主峰玉皇顶,上建有玉皇庙。另有碧霞祠、斗姆宫、王母池、长春观和岱庙等著名宫观,岱庙主殿天贶殿有《泰山神启跸回銮图》。巨幅壁画,闻名于世。

衡山,五岳之南岳,位于湖南省衡山县西。道教称为第三小洞天,其神名南岳司天昭圣帝。有晋天师道女祭酒魏华存修道地的黄庭观、徐灵期修行处的上清宫,以及唐代道士司马承祯和五代道士聂师道修道之所的降真观(旧名白云观)。

华山,五岳之西岳,位于陕西省华阴县南。道教称其为第四小洞天,其神名为西岳金天顺圣帝。有谭紫霄、马丹阳、刘海蟾、邱处机祖师修炼处的四仙庵。著名道士陈抟亦隐居于此山。另有玉泉院、东道院、镇岳宫等全国道教重点宫观。

恒山,五岳之北岳,位于山西省浑源县。道教称为第五小洞天,其神名为北岳安天元圣帝。相传道教茅山派祖师茅盈曾于此山修道,唐代道士张果也曾在此山修炼。

嵩山,亦名“嵩高”,五岳之中岳,位于河南登封县西北。道教称其为第六小洞天。其神名为中天崇圣帝。黄盖峰下的中岳庙,为五岳中现存规模最大、最完整的古建筑群。晋时鲍靓祖师曾于此山石室中得古《三皇文》。著名道士寇谦之、潘师正等曾于此山修道。

龙虎山,位于江西省贵溪县西南,道教称其山为第三十二福地。离山不远处的上清镇,建有历代天师生活起居处“天师府”,为正一道祖庭。

青城山,又名赵公山,位于四川省都江堰市境内。道教称为第五洞天。相传天师张道陵于此山传五斗米道。

茅山,原名地肺山,又名冈山、句曲山、已山,位于江苏省西南部。道教称为第八洞天、第一福地、第三十二小洞天,为道教茅山派发源地。

阁皂山,位于江西省清江县,道教称其为第三十六福地。三国时,葛玄祖师建卧云庵,炼丹修道。

罗浮山,位于广东省博罗县,有“岭南第一山”之谓。道教称其为第七洞天、第三十四福地。晋时葛洪祖师晚年在此山炼丹著述。罗浮山还是东江抗日根据地。

终南山,古名太乙、中南、周南,为秦岭主峰之一,位于陕西省西安市南。传说全真道祖师王重阳及北五祖的钟离权、吕洞宾、刘海蟾等人均于此修道。

武当山,又名太和山、仙室、太岳山,位于湖北省均县南。全山遍布道教宫观,有“五里一庵十里宫”之称。真武大帝曾于此山修炼42年后得道飞升。东汉阴长生、晋代谢允、唐代吕洞宾、五代宋初陈抟、明代张三丰等均曾在此修炼。明代极盛,有宫观三百余处,太和宫、紫宵宫为全国道教重点宫观。

崂山,又名牢盛山。位于山东省青岛市,滨临黄海。唐道士王景、李遐于此炼丹修道。元时邱处机、明代张三丰曾于此修炼,留有遗迹。崂山道教宫观颇多,号称有九宫八观七十二庵。

巍山,又名巍宝山。位于云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巍山彝族回族自治县东。据道教史籍记载,五斗米道曾传播到巍山一带。巍山主峰南北两侧有宫观20余座,以清微观、斗姥阁、培鹤楼、长春洞规模最大,主祀老君、斗姥、吕洞宾、张三丰等。巡山殿主祀土主神细奴罗。

崆峒山,位于甘肃省平凉市以西30华里处,传说是黄帝问道于广成子的地方。秦汉时期,就有道人于此修炼。明朝万历后,崆峒山成为西北最大的道教十方丛林。全山有较大庙观42座,有八台、九宫、十二院的称谓。

武夷山,位于福建省崇安县南,素有“奇秀甲于东南“之称,道教称为第十六洞天。魏时有王子骞、张湛等12人隐于山中得道;历史上武夷山道教宫观有九十九观的说法。现仅武夷宫和桃源洞保存了旧貌。

千山,原名华山、积翠山亦称千朵莲花山。是长白山的支脉,位于辽宁省鞍山市东南,自古就有“无峰不奇,无石不峭,无庙不古”的称誉。隋唐以来,便逐渐成为道教胜地。明清时极盛,有“九宫”、“八观”、“十二茅庵”、“五大禅林”之称。现存道教宫观主要有:无量观、五龙宫、普安观、太和宫、慈祥观、鎏金庵等。道教圣迹还有一楼、二洞、三塔、三台等。